第1171頁
「呵呵…」衛弘笑著摘下眼鏡,道:「延年,魏宗貫很有公心啊!不用管他。方望溪的皇周英華要修完了。魏宗貫修書有功,即將高升。華相對真理報的主編,有他的考慮。」
趙鶴齡笑著嘆口氣,「他那個脾氣…。偏偏賈子玉偷懶,躲到東莊鎮上去了。」
衛弘笑一笑,再道:「和紀子初談過嗎?」
工部左侍郎紀興生,掌工部部事。字子初。
…
…
天街小雨潤如酥。
崇文門內的西江月茶樓中,廣州行商,十三商行的領袖,伍觀恆和同鄉陸儲喝茶,聽書。
陸儲,二十九歲,丙辰科會試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名。現為翰林院庶吉士。字叔厚,廣東順德人。
簡單的說,陸會元,在費狀元他們那一刻300同年中,排名第四。前面依次是費狀元、黎寬黎榜眼、彭鏊彭探花。當日在城南給蕭夢禎蕭胖子送行,他亦去了。
伍觀恆六十七歲,清廋,其貌不揚。刻薄點說,尖嘴、馬臉。在二樓的雅座中,聽著樓下的評書聲音清晰的傳來,點評道:「叔厚,這便是賈探花所題名的酒樓?有點意思。」
陸儲笑道:「伍世伯,屋中有銅管導音,所以聽的清晰。」
伍觀恆微笑著點點頭。
明日即將在雲賓樓開會。但伍觀恆氣定神閒。因為,不管什麼方案,廣州行商,必定要有一席之地。否則,銀幣就沒辦法在嶺南之地通行。
…
…
同一時間,城東的晉商會館中,十六家晉商票號的東家,匯聚在會館裡的院落中,協商。十六家晉商票號,按照總號所在地,分為三個派系。以日升昌為首的平遙系九家票號,勢力最大。另有:太谷系三家、祁縣系四家。
會館中的氣氛,先有些火藥味,爾後,慢慢的降溫。
記住手機版網址:m.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夜雨陣陣
晉商會館設立在京城富貴繁華的東城。而徽商會館卻是坐落在南城,即崇文門外。
其實,早些年間,天下第一財團,並非是晉商。而是以大鹽商為代表的徽商。徽商屢次為太上皇南巡捐贈銀兩,出手闊綽,攀附權力,影響力極大。
同時,徽商們還經營著茶、竹、木、瓷、棉(布)、糧食、典當、文具筆墨等生意。
但,隨著雍治天子上位,徽商的地位開始慢慢的下降。至雍治十三年底,晉商的頭面人物路庸捐贈數十萬銀子給天子重開承德木蘭圍場。晉商開始全面占優。
三月初五上午,又是一場春雨,京中的徽商會館中,這些天前來拜訪者絡繹不絕。徽商的兩大領袖人物:汪鶴亭、馬均泰來京中,便是住在此處。
不夠分量的拜訪者都是晚輩出面接待,比如汪家的長子汪幼鴻,揚州名士蕭幼安。
幽靜的小院中,馬均泰和汪鶴亭喝茶閒談,「鶴亭兄,雖說鑄造、發行銀幣之事,少不了我們徽商一份,但你我還是不得不來京中。紛紛擾擾,不得清淨啊!」
這話有點裝逼。
汪鶴亭笑一笑,品著貢茶,道:「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會館雖然修的好,到底不及在揚州的別院。」
馬均泰哈哈一笑,道:「這鶴亭兄可說錯了。據大周日報報導,賈府花費百萬兩白銀在府中修建了一座省親別墅,號稱:天上人間諸景備,氣象萬千。不比你我在小秦淮兩岸的西園、小玲瓏山館差。」
大周日報宣揚大觀園百萬兩白銀的花費,對賈府而言,絕非好事。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財不外露。
汪鶴亭笑著好友一眼,道:「晉商的報導,就多少可信度?我聽蕭幼安說,贊助大周日報的百川通東家殷無忌前些時日還在滿庭芳和賈府起了齷蹉。」
政治權利的交接,伴隨著血雨腥風。經濟權利的交接,同樣是有「戰爭」。徽商和晉商,爭了很多年啊!不然,何以劃分,江北歸晉商,江南歸徽商?
「哦?」馬均泰面露驚奇之色,沉吟了一會,道:「看來,明天的會商,不會是一帆風順啊。」
當然,徽商是旁觀者。他們的份額少不了。
據汪幼鴻拜訪賈環,所得到的一點內幕消息。戶部的初步的方案是將鑄造,發行銀幣的份額分為九份:權貴、巨商共享之。鑄幣自古就是暴利。
表面上看:以八分銀子鑄1枚銀元。1兩銀子約等於10銀元。只有20%的利潤率。還要扣除人工費用。但是,這個鑄幣的量有多大?
雍治十五年,整個朝廷的國庫收入是3752萬兩。整個民間流通的銀子呢?從東瀛、海外貿易中低價獲取來的銀錠呢?這個盤子大的超乎想像。甚至可能會超過一年販鹽的收益。
而且,穩賺不賠。任何生意,都有經營風險。但合法的鑄幣,絕對沒有。這比良田都更值錢,足以傳給子孫後代。
…
…
巍峨的紫禁城,自明成祖修建定都後,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兩三百年來,在這裡上演著權力風雲。
傍晚時分,殿前侍衛司的班直衛若蘭、陳也俊兩人交班後跟著同僚們一起離開皇城。出了午門,眾人各自散去。
衛若蘭和陳也俊兩人出來,兩家的小廝早就候著,忙過來,服侍各家的少爺。
陳家在京中頗有些產業:燈市口的同福酒樓就是他們家的。衛家,要純粹得多。衛若蘭另有一個叔叔,兄弟,在軍中效力。當然,地位並不太高。衛家的權勢和史家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