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齊馳眼中閃過一絲奇色,他關注的是這組詞語「無法創造價值」,沉吟片刻。目視曹師爺。曹師爺出面和賈環拉鋸般的商量了幾個回合,將賑災條件定為:2萬兩銀子,8千石糧食。
這個條件看似優厚,但聞道書院要承擔將黃洛鎮轉移來的3萬人安置下來。這個安置包括今天過冬,以及明年開春的生活。直到夏收為止。
賈環順勢將劉家灣良田的事宜,和齊馳提了提。
齊馳慨然的道:「無妨。由你主持將無主的田地分配下去,然後報到宛平縣衙。若是有權貴來強占田地,你告知本官。本官來處理。」
賈環就愣了下。這畫風不大對啊。齊都御史的形象,明顯是個官僚。而且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僚。比如現在,拿大義、官威壓服聞道書院接受災民。
從他的救災方略來看:首重治水,其次復煤。其次安民。他很會做官。深諳官場規則。而從救災的情況看來,他不愧朝廷名臣的稱號,通實務,有手腕。但這麼個人,怎麼都和「剛直不阿」這個四個字不沾邊吧?
齊馳什麼人,在朝堂中打滾多年,一看賈環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怫然不悅,扳著臉道:「本官奉皇命總督處理賑災、治河、民生等事宜。京西大水,數十萬生民死於洪災、流離失所。本官安置流民,是為國家增加稅源。豈會畏懼區區權貴?」
賈環行禮道:「學生慚愧。」
曹、劉、胡、曾、李五名師爺紛紛向齊馳表示敬佩。
齊馳冷哼一聲,交代幾句,就準備離去。眾人一路送過劉家灣,到官道處。
齊馳將留下來負責監督和聯絡的幕僚曹師爺叫到馬車上,面授機宜,「這位賈小友,很有些本事。你要將他賑災的種種手法,最後匯聚一個條陳給我。」
他對賈環說的「創造價值」很感興趣,但作為總督,不可能拉下面向小童生請教。那在士林內,他會被傳為笑柄。但這並不妨礙他偷師。
曹師爺道:「東翁放心。」(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章 小金融體系
? 冬季日短。傍晚時分,晚霞滿天,淡淡的暮色籠罩下來。
山長張安博、葉講郎、駱講郎、賈環、公孫亮、姚緯、柳逸塵、都弘等人在路邊,目送齊馳齊都御史的車隊消失在官道盡頭。
賈環心中微微有些感慨:齊馳齊都御史確實是名臣。
古時候,人命如草芥。封建王朝歷朝歷代在中後期,都是憂患人口多,土地少。從沒把人口當回事。齊馳不重視災民,倒也不能完全指責他是官僚作派。這叫歷史局限性。
齊馳在能夠兼顧時,願意安置災民,協助他們度過難關,這一點是值得讚賞。另外,「為國家增加稅源,豈會畏懼區區權貴」這句話說的確實夠牛,很有范兒。
但凡願意、能夠抑制土地兼併的大臣,基本都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明朝唯一可稱為宰相的名臣,張居正。可惜,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
在他那個時空中,象徵著文明的大明,最終被象徵著野蠻的清朝替代。流血漂櫓,漢民慘遭殺戮。若是明朝還有張居正這樣的名相,何懼「我大清」?令人扼腕嘆息。
而在這個時空中,女真人給大周給滅了。周太祖寧驥起兵後,大發神威,先後統一了江南,再追亡逐北,將清兵趕出關內,滅了後金,毀其文字、宗廟。
以賈環的觀點來看,他有兩點看法。第一,齊馳日後必定是宰輔重臣。會做官,會做事,這是必然的。第二,周朝很有可能還處在王朝的中期。社會矛盾叢叢,但依舊穩定、繁榮。水上,繁花似錦,水下,暗潮洶湧。
…
…
當日,聞道書院的眾人招待曹師爺在書院住下來。賈環沒有心情招待他,連夜起草規劃。
第二天上午,賈環在和曹師爺聊了幾句,前往書院大街的許記酒樓,重建工作小組所在地召集書院同學開會。手頭沒有緊急、重要事務的同學齊齊匯聚。
寬敞明亮的大廳中,頗為簡陋,擺滿書桌,椅子,筆、墨、紙、硯。約五十多名同學各自找位置坐下。
公孫亮先將欽差和書院達成的賑災協議都詳細的說了一遍。3萬民災民即將抵達,可不是說著萬的。大家心頭都有點沉重。
見大家有些沉默,公孫亮開玩笑道:「以後大家改口稱賈師弟為賈副使。」
有兩個少年起鬨道:「見過賈副使。」
氣氛頓時有些歡快起來。
賈環笑著擺手,「那太生硬。我該取個表字了。」賈環知道其中一人叫紀澄。姚緯給他提起過,今年十二歲,是外舍弟子最優秀的人才。實務能力很強。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這個話題頓時激起大家的興趣,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姚緯支招道:「院首可讓山長幫你取個表字。」氣氛如此輕鬆,其實也是因為書院的同學對賈環有信心。
再難,沒有幾個月前在絕境中難吧?那種面臨生死的情況下賈環都帶著大家走過來,何況現在道路暢通的情況下。
賈環坐在大廳居中的椅子上,微微倚著,笑著擺擺手。拒絕姚緯的提議。他其實更傾向於讓他的業師林舉人幫他取表字。他已經去信。
說笑了一會,賈環朗聲道:「我知道,要安置3萬災民,大家心裡有壓力。所以,我先說兩個好消息。第一個好消息:欽差齊大人支持我們將劉家灣的無主良田分配給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