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頁
三位大學士達成共識,行政命令之下,誰敢不從?
第五百七十八章 真理報(下)
? 大周門東側江米巷吏部衙門,在五月下旬盛夏時節,人來人往。吏部尚書宋溥的公房則是極為安靜。
宋天官一身緋袍,站在公案前沉吟。書案上放著一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真理報》。而往日聞起來的字墨清香,讓天官老大人略感煩躁。
作為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員,宋天官在看完第二版新任的大理寺卿梁錫署名的文章,就判斷出真理報的局勢:站穩腳跟。
原大理寺卿趙鴻雲是前大學士謝旋的心腹,已經去職返鄉。新任的梁廷尉是何大學士圈中的人。與賈環頗有私交。
梁廷尉在文章點評了最近邸報上的內容:河北提刑按察使司報上的一樁滅門慘案,以司法的角度,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這其實就是一種另類的時政點評。只不過江南的報紙是有國子監監生,生員,讀書人來點評,京城則是有廟堂諸公來評論。高下立判。
而且,江南的報紙,多採用白話文,迎合市井小民。而真理報則是採用書面行文的方式,更貼合官場、士林的閱讀習慣。
官報,到底是官報。
這又是賈環所設計的一個「亮點」。
宋天官收起神思,搖搖頭。賈環此子,很有點門道啊!真理報一炮而紅。
…
…
距離吏部不遠的翰林院中講讀廳內的一間公房中,窗外松竹輕搖。一名形容清廋的灰袍老者在書案後仰頭大笑,意態歡暢。
拿著報紙來匯報工作的魏翰林難得的臉上也浮出幾抹笑容。他是真理報掛名的總編。
方宗師笑容滿面的道:「宗貫,子玉辦事,還是很有一套嘛!江南報紙好的東西繼承下來,又別出心裁。真理報這下可算是一下子就打開局面。誰說不行?」
方望身為禮部尚書,天天在翰林院中修書,翰林院裡面的一些風向還是知道的。江南風俗和京城完全不同。在江南行之有效的經驗,在京城未必行。翰林院中,對真理報,有一些閒言碎語。
魏翰林也笑起來。是啊,誰說不行?現在情況如何?不能以經驗套經驗。老瓶裝新酒,未必就不和京師的「口味」。「方大人,無功不受祿。我和蕭開之名義上負責辦報,實際都是子玉在主事。這份功勞,我會上書給朝廷說明。」
真理報,是朝廷的報紙。辦的好,辦出彩,自是要獎勵。
方望笑一笑,伸手虛點著魏翰林,道:「宗貫,你這個人啊…。這點小功勞又算得了什麼?何新泰心裡有數。再說,子玉要這個功勞不是好事。」
當今天子不喜歡賈環,為這點小功勞冒頭,不值得。他是認為賈環在雍治朝蟄伏比較合適。當然,在機會合適時,還是要往上沖一衝。真理報,這個機會就很合適。
功勞記在何大學士心中,真理報編輯的權力在手。以真理報的勢頭,作為官方報紙,這份權力可是實權!至少是一個編外御史。他心裡為弟子感到高興。
大丈夫,豈能一日手中無權?
魏翰林想一想,點點頭。
…
…
真理報開門紅,在一天之內,迅速的成為京城輿論的寵兒。
無論是蜀王和名妓的「故事」,還是御史彈劾權貴不法(疑似何大學士報復前段時間權貴反對增加商稅),或者是大理寺寺卿梁錫的時評,抑或是區別於江南報紙白話文風格的正規行文,都吸引著京中人們關注的目光。
官衙、府邸、會館、商鋪,大街小巷中都在談論著報紙上的內容。這令之前不大看好真理報發行的人大跌眼鏡,心中很有點鬱悶。而下午時,自軍機處傳出來的一則消息,更是是將這種情緒推到頂點。由鬱悶變得抑鬱,繼而心情很糟糕。
何、劉、韓三位大學士一致認為,應該讓朝廷內外所有官府衙門,訂閱真理報。
想一想,全天下的官府衙門有多少?有多少主官?真理報還愁銷量嗎?可以說,這將文一舉奠定了真理報在朝廷、民間輿論的地位。
傍晚時分,紅彤彤的夕陽霞光落在翰林院檢討廳中。清貴的翰苑詞臣們紛紛起身,散衙。
周慎行臉上看不出心裡是何種情緒,步行著出門。他身邊已經不復「前呼後擁」的狀況。
之前,他帶著一幫新翰林在街道上斷定真理報不行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其他衙門裡的官員。而現在,這個耳光可是夠響的!貽笑大方!
翰林院外,來自蘇州府的兩位新翰林,丙辰科的榜眼、探花黎寬、彭鏊兩人等著周慎行,見面後,拱手一禮,道:「玉繩兄,今晚荊園的文會,我二人就不去參加了。萬望海涵。」
黎寬、彭鏊兩人,一個是榜眼、一個是探花,中午吃飯時,私下裡被幾個同年取笑,令他們臉紅、惱怒,又無可奈何。有些事,他們不想再跟著周慎行攙和。太丟臉。
周慎行愣了一下,對著兩人的背影拱拱手。臉色平靜,坐上馬車後,心底的情緒卻突然的爆發出來。低吼道:「瑪德,豎子不足與謀!給別人笑幾句又算的了什麼?」
…
…
在周慎行周翰林丟了一個大臉「眾叛親離」時,順親王在南安郡王府上吃著酒。
東平、西寧、南安、北靜四位郡王都算是舊武勛集團中的人物。不過,順親王作為當紅的親王,和勛貴們都說的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