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第一百二十二章 書院瑣務
? 賈環會了帳,和都弘幾人一起快步往書院裡走。等趕到山長張安博的曲水院時,院落的正廳中已經是歡聲笑語一片。
葉講郎、駱講郎、吳講郎、公孫亮、羅向陽、喬如松、龐澤、許英朗、張四水、柳逸塵、姚緯、紀澄等人有已經在廳中。冬日的正午,陽光和熙。
聞道書院辛亥年一共中了20個秀才。回到書院讀書的共有12人。其中衛神童並沒有留在書院。但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畢竟,聞道書院不是專門教授秀才學問的書院。顯示出書院強大的凝聚力。
正中的官帽椅中,寬厚的山長捻須而笑,神情並無多少得意、矜持,反而是有些重新出仕之後的感慨。
賈環進來,向山長行禮道:「弟子給山長賀喜。預祝山長施展生平所學,一展心中抱負。」
山長張安博和藹的笑起來,示意賈環幾人落座,環視一圈,自嘲的道:「我生平所學並非在實務。此次擔任順天府巡撫,安置災民,還是要用你的策略。」
葉講郎溫和的笑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長何必介懷?」這話說的大家都歡快的笑起來。
賈環坐到公孫亮身邊。公孫亮給賈環解釋著事情的來龍去脈。朝廷軍機大臣何大學士派人送信來:
今上聖心獨斷,已經批覆大理寺右少卿梁錫的奏章,起復山長張安博。以督查院左僉都御史之職,兼任順天府巡撫,安置順天府、永平府的災民。軍機處已經擬旨,不日就會有欽差帶聖旨前來。
賈環心中欣喜,微笑著點頭。看來,防疫條陳鋪開的效果還可以。雍治皇帝準備啟用山長這個進獻條陳的人來推廣相關事宜。那位梁少卿估計是「自己人」。
聚在一起說笑著,山長張安博表示想要帶幾名中了秀才的弟子在身邊當幕僚,處理實務。書院的弟子在救災、重建中的表現都相當出色。只是,賈環、公孫亮兩個都還是童生。還是要以讀書為重。
山長張安博又笑道:「當然,諸位講郎願意在我的幕府中歷練亦無不可。」
吳講郎幾人就笑起來。他們六位講郎此生在科場很難再有寸進。以青衿的身份,去順天府巡撫的幕府中歷練幾年,也是一筆豐厚的資歷。
駱講郎快人快語,道:「我就不去了。去了亦無大用。」
山長張安博就笑了笑,目光看向葉講郎等人,徵詢他們的意見。都是多年的朋友,了解彼此的性情,無需暗室操作。君子坦蕩蕩。
葉講郎是生貢出身,具備做官的資格,只是懶得去等吏部的選官。到聞道書院教書為生。此時,微笑道:「山長,我這性子,寧可對童子,不願對官吏。」
山長張安博就搖搖頭,「你啊…」文台是君子,文質彬彬,性情溫和、但自有堅持。但想了想,勸道:「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到死而名聲不被人家稱述,君子引以為恨。
葉講郎笑著答道:「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別人不了解你(的學問才能),你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啊。
吳講郎撫掌笑道:「山長與文台兄,君子互答,日後必然是一段佳話。我所憂者,乃是書院弟子的課業。亦以聖人言試言之。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幾位講郎都是笑起來,「此言大善!」
一名講郎笑道:「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聖人門徒,賢者其志也各不同。我的想法不同於幾位。我有志於文案之事。」
山長張安博笑著點頭。
另外兩名講郎也表達意願,跟著山長去遵化。順天府巡撫駐地在京城東面的遵化縣。
學生們的想法要考慮的多一些。畢竟,大家和講郎不大一樣,還年輕著,在科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賈環還是童生,擔任幕僚的事情和他關係不大。有關係的地方在於山長在教授他經義學問一事,剛開頭可能就要中斷了。但他對山長出仕一力支持。
另外,山長張安博出仕,帶來兩個新的問題。第一,書院可能要缺講郎。第二,誰來擔任聞道書院的山長?有道是: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而大師兄公孫亮才十九歲,還太年輕。
山長張安博對這個問題亦有想法,趁著講郎和書院的精英弟子都在,問詢道:「文台其有意乎?」
葉講郎生貢出身,這意味著他的學問水平最高。而且是士林公認的規矩:生貢,秒殺舉人以下一切文位。以生員被選拔為國子監貢生。這都是相當優秀的秀才。
葉講郎並沒有推辭,道:「我願意負責弟子們的課業,只是憂慮書院的開銷。我在京城中並無山長的人脈。」
聞道書院每年開銷的來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宛平縣富戶、豪紳的助學銀。這需要與白檀書院、雙鶴書院分配。年年都有文會比試。遍邀富戶、豪紳參與。第二,依靠山長的人脈在京城中募捐而來。
葉講郎話音剛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賈環身上。因為賈環前不久剛說服山長:提高富戶子弟的束脩(學費)。這開闢了一塊經濟來源。而經濟事務、各種實務,聞道書院中,賈環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