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1頁

    就這麼辦,誰說也沒用。

    “陛下!”

    勸說不住,眾人心裡的滋味實在難以表述。

    為今之計,只能絞盡腦汁,各想辦法。

    不想被牽連進去,必須自打嘴巴,設法證明“不法之事”子烏須有。證明不了,也得將“犯罪人數”縮減最小範圍。

    小卒同樣惜命。

    大佬們揮揮袖,撣撣衣擺,不用費太大的力氣,自可輕易脫身。

    下邊的人不甘心,總要想方設法脫罪。

    實在沒辦法,只能推出幾人頂罪。

    作為“犧牲品”和“替罪羊”,認命便罷,自然是我不好換大家好,等著坐牢流放。不認命,後果只能是我不好,大家都別想跑,死了也要拉幾個墊背。

    後一種情況,必定導致互相攀咬。

    用不著朱厚照操心,幾方勢力就會撕扯不休。

    下邊的人擼袖子開揍,大佬還能穩坐釣魚台?  

    明顯不可能。

    斷尾求生固然重要,砍的次數太多,長短超過底線,不致要了人命也會眾叛親離。

    不想撕得昏天黑地,來幾場群體鬥毆,只能將上疏彈劾的御史推出去,言其誣告。

    如此一來,都察院必不會善罷甘休。

    別說證據確鑿,確有其事,就是道聽途說,也沒有將言官定為“誣告”的道理。

    天子行廷杖,將人攆回老家種田,還能在史書上留幾筆,說不得會被春秋一下,成為“諍臣”。被朝臣推出去頂罪,扣上污名,今生今世都不得翻身。

    身為御史,負監察百官、糾察不法之責。

    一人背上誣告的罪名,整個都察院都會被牽連。

    姓劉的能誣告,證明言官也有私心,並非百分百的清廉公正。以此推斷,其他御史乃至副都御使,左右都御使,都變得十分可疑。

    同為言官的六科給事中,也不能獨善其身。

    大家屬於同一體系,平時可以掐,必要時必須站在同一陣線!

    和武官撕,和文官撕,和天子撕!  

    撕到不能再撕!

    總之,絕不能被同僚上言“誣告”!

    楊瓚上請之時,只想著將水攪渾,萬萬沒能想到,力度有點大,渾水變成泥潭。

    朱厚照想到了。

    身在皇家,接受的是帝王教育,政治嗅覺遠比楊瓚敏銳,缺少的不過是經驗。

    看到群臣的表現,設想到可能的後果,朱厚照心情更好,借衣袖遮掩,又吞下兩塊豆糕。

    當日早朝,結束在一片肅殺的氣氛當中。

    或許是心情好的緣故,退朝之前,朱厚照突發奇想,決定恢復上元節休假,只是從十日縮短到五日。

    “上元節當日,朕與萬民同樂。”

    丟下這句話,朱厚照起身走人。

    奉天殿內陷入長久的沉默。

    縱然是內閣三人,也不得不正視天子的變化。

    輕飄飄兩道聖旨,攪亂整個朝堂。偏偏不能說天子有錯,畢竟麻煩的源頭不在龍椅之上。歸根結底,無論倒霉到什麼地步,都是自找。  

    “李相公,你看天子是什麼意思?”

    三人之中,李東陽最是平易近人。心懷忐忑的官員不敢攔劉健謝遷的路,只能壯起膽子,到李東陽面前碰碰運氣。

    未料想,李東陽沒說話,前方的劉健忽然駐足,轉過身,厲聲喝道:“天子剛正,下旨嚴查不法,爾等有何異議?”

    “不敢,不敢!”

    “天子大中至正,法不徇情,我等甚是欣喜!”

    “既如此,還有何事需問?”

    分毫不給人面子,劉健冷哼一聲,再不做停留,轉身就走。

    安慰眾人兩句,李東陽亦未多留。他擔心的不是兩道聖旨,而是皇莊。

    撤掉設立的關卡,不再向往來商賈收取貨稅,看似尋常,內中實藏有大玄機。

    “皇莊,官衙,官道,陸運。”

    一邊走,李東陽一邊思量。

    天子以身作則,嚴格拘束皇莊管事太監,不許大肆盤剝。有聖旨為令,當地官衙必仿效而行,減免雜稅,否則將有違背皇命之嫌。  

    寧晉等縣有官道通往京師,貫通南北。

    消息傳出,各地行商必將蜂擁而至。

    究其根本,各地官府盤剝甚巨,水路尚好,商隊行走陸路,單是各項雜稅就占據成本多半。逐年擠壓之下,利潤不斷縮減。大商賈尚能支撐,行商多是小本買賣,不賠錢就算好的。

    此項皇命一出,可以想見,皇莊所在的州縣必當聚集各地商販。

    南北貨物流通,各色人等聚集,酒樓客棧、食鋪茶肆多會隨之而起,鱗次櫛比。

    幾縣之地,都將日漸繁華。

    行到文淵閣前,李東陽沒有急著推開門,而是立在廊下,喚來一名書吏。

    “去工部,取北直隸保定等府輿圖送來。”

    “是。”

    書吏領命退下,摸不清李閣老的意圖,卻沒有多問。

    李東陽步入室內,見劉健謝遷正翻閱奏疏,偶爾交談,多言及兩道聖旨,少有涉及皇莊,不免搖頭。

    丟了西瓜撿芝麻。

    忽視緊要未決之事,關注能預期結果的細枝末節,該說兩位同僚久居高位,思慮已成定勢,還是自己杞人憂天,想得太多?  

    李東陽同劉健頷首,行到桌案後,隨意翻開一份奏疏,將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自正月初一到上元節前,各府州縣衙封筆,不報送公文。擺在桌案上的多是積壓的瑣事,或御史台六科遞送的彈劾諷諫。

    看到奏疏上的文字,李東陽連連皺眉。

    屠勛剛正有餘,老練不足。比起前任左、都御使,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