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顧鼎離開鎮虜營,前往營州。
應城伯先調懷柔,後轉調密雲,懷柔城空虛。
為防韃靼游騎騷擾,顧總戎上疏朝廷,領五百人駐守順義,同懷柔鎮守太監互相照應,待新任巡兵官抵達,再返還京城。
楊瓚留在鎮虜營。
日漸春暖,薊州邊民陸續翻地懇田。
十日內,楊瓚接連走訪幾處村屯,找到五六個積年的老農,將玉米粒分發試種。
“楊大人,此種番糧當真耐寒耐寒,出粒極豐?”
“老人家,此物是海外得來,畝產幾何,瓚不敢妄言。然能種好,畝產絕對超出稻麥。”
明時,遇小冰河期,稻麥畝產本就不高。
江南豐腴之地不提,北疆邊塞,怕只有後世的零頭。楊瓚說出這番話,絕非胡亂猜測,有相當底氣。
看著分得的一小把種子,農人半信半疑。商量之後,分別在田間劃出一小塊,挖出兩排淺坑,灑下黃燦燦的種子。
數量不多,走幾步就能種完。
即便不出苗,也不耽春耕。如果能出,且如楊大人所言,就是災年的救命糧,說不準能活多少人命。
灑下種子,交給半大孩子看顧,農人們的精力重回谷麥高粱之上。
幾場冰雹,冬小麥絕收。
有朝廷發的糧食,餓不著肚子,終究不能解決根本。
冬稅免除,夏糧總是要交。
為一家老小,今年的春耕必要抓緊。
楊瓚不曉農事,無從幫忙。不懂裝懂,胡亂指揮,怕是會越幫越忙。交代掌理農耕的主簿,記下出苗時間,便不再插手。
能不能種出玉米,只等出苗再論。
期間,楊瓚寫成兩封奏疏,將鎮虜營重建及春耕之事詳細說明。
這一次,沒有通過廠衛,而是直接送入通政使司。
種新糧是好事。
農為國本,是封建王朝不變的根基。關係國計民生,內閣六部都會額外重視。
最顯著的標誌,每年春季,天子一家都要扶車下田,繅絲織布。如有皇子皇女,必會提著竹籃,同父皇一起勞作。
這樣的活動,多在皇莊進行,今年也不例外。
皇后臨近生產,不便出宮,朱厚照只能自行前往,和六部九卿一起,挽起褲腿,扛起鋤頭,下地種田。
和天子一起種田是難得榮耀。官至侍郎級別,方有資格到皇莊翻地。
錦衣衛護衛隴頭,旗手衛羽林衛散布田莊四周。
田壟間,天子在前,三位閣老和英國公在後,六部尚書是第三梯隊,最後才是通政使鴻臚寺卿等朝官文武。
朱厚照耕地時,張永丘聚在左,歸京不久的谷大用和劉瑾在右,小心照看,時而遞上布巾,送上水囊。遇到扒犁歪掉,還要扶上一扶。
朝官沒這麼好的待遇,只能咬牙堅持,到地頭才能休息。
過分的是,朱厚照突發奇想,更改規矩,象徵性的活動變成實打實耕田。
半畝地耕完,武將不覺如何,多數文官早眼前發黑,幾乎扶不住鐵犁。
朱厚照擦擦汗,回頭看一眼,嘴巴咧開。
楊先生心憂國事,自請留北疆三月,種植新糧,促邊民屯田。奏疏送入京城,有些人雞蛋裡挑骨頭,說什麼超出職任,當另遣朝官。
其目的,不言而喻。
少年天子心生不滿,磨著後槽牙,冷笑兩聲。
無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樣可以屯田。
他XXX的,都來給朕翻地!
知曉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還有誰站著說話不腰疼!
倭國的銀礦石不斷運回,朝鮮的大米一車車不斷。雙嶼截獲的走私船成倍數遞增——當然,是在海域內動手,還是走出國門攔截,壓根不在朱厚照考慮。
總之,少年天子不缺錢,不缺糧,底氣相當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滿朝文武耗下去。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吳下阿蒙,馭人的手段越來越純熟。
恢復聖祖高皇帝之法,是為肅清朝中,不是餓死兩班文武。
識趣的,拋開不該有的心思,職業生涯無損,有好處還能分一杯羹。頑固不化,固執己見,死不悔改,別怪他下狠手收拾。
按照楊先生教導,扇完巴掌給顆甜棗。
只不過,朕給的甜棗,大可接著。不給你,若敢伸手,舉刀就剁,誰求情也沒用。
忙碌大半日,眾人坐在田邊休息。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開麥餅,忽見幾名中官從隴頭跑來。
“陛下,宮中大喜!皇后娘娘誕下……”
“什麼?!”
聽到此言,朱厚照蹦起來,不等中官說完,已是嘴角咧開,跑出幾步,飛身上馬。
“陛下!”
張永谷大用和劉瑾幾個忙抱起大氅,快步跟上。
文武立在田中,面面相覷。
最終,目光集中到三位閣老身上。
宮中大喜,天子走人,他們是該跟上賀喜,還是留下繼續翻地?
第一百五十三章 賞賜
朱厚照一路疾馳回宮。
至奉天門前,禁衛不敢阻攔,立即避讓兩側。想起宮中傳出的喜訊,不禁咧開嘴。
皇子誕生,皇統有續,乃國泰之兆,舉國同慶。天子一時高興,宮門跑馬,應無大礙。
這樣的喜慶時候,御史給事中也不會沒事找事,潑天子冷水。
張永、劉瑾和谷大用幾個緊追在後。
見天子縱馬馳過宮門,來不及減慢馬速,只能咬緊牙關,猛然拉緊韁繩,任駿馬揚起前蹄。在嘶鳴聲中,翻身滾落馬下。
張永谷大用身手最好,勉強站穩。劉瑾丘聚差了些,倒退兩步,雙腿發軟,險些坐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