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92頁

    僧王爺的計劃只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天寒地凍土地堅硬,土木工程又有些大,挖土擔石的人手有些不太足。不過沒關係,這個問題對僧王爺來說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解決,“馬上去招募民夫,不管男女老幼,只能擔土挑石和掄鋤頭挖土的就行,一天給米一升和銅錢五十文,足夠讓那些刁民願意為朝廷賣力了!”

    就是因為這句話,原本已經在回京途中的一對父女和他們的一些同伴,就在路上被招募民夫的僧王爺部下攔住,而稍做商議後,那對父女和他們的同伴也很快拿定主意,“回天津去,掙錢多少不要緊,只要能有機會見到吳大人向他當面賠罪就行!”

    與此同時,好不容易才從勝保那裡脫身的吳超越回到自軍營地後,也終於接到了一個報告,“大人,今天早上有個從京城來的民夫想見你,但你被勝大帥傳去了恰好不在,那民夫在大營門外等了差不多兩個時辰都沒等到你,就自己走了。”

    “什麼民夫想見我?”吳超越一度有些迷惑,但事情不大,人又走了,吳超越就沒再放在心上。

    第一百零七章 後發制人

    僧格林沁軍偷襲天津護城河水閘的行動沒能成功,原因是那座水閘距離城牆有些過近,在城牆上光憑肉眼就可以清楚看到閘口情況,僧王爺麾下那些嬌生慣養的京城禁軍又不是什麼干特種兵的料,黑夜中才剛摸到水閘旁邊,就已經被太平軍的城下暗哨發現。暗哨發出警告後,值夜的太平軍立即對著僧王士卒開槍發箭,同時又緊急用繩索放下突擊隊發起反擊,沒花多少力氣就把僧王爺的士卒殺得屁滾尿流的抱頭鼠竄,偷襲計劃遂宣告失敗。  

    僧格林沁的擅自行動當然讓勝保大發雷霆,總監軍載垣也萬分惱怒的當面告訴僧格林沁,說是否採取引水圍城的耗費時日戰術必須由咸豐大帝親自決定,要求僧格林沁不得輕舉妄動。但僧格林沁卻根本不聽,還覺得載垣已經和勝保穿上了一條褲子,藉口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依然還是我行我素,繼續堅持實施引水圍城的戰術。

    咱們的僧王爺也有些小瞧了太平軍,他偷襲閘口的戰術行動事實上也給太平軍提了一個醒,讓李開芳和吉文元馬上就明白清軍打算在水攻上做文章了,所以太平軍方面也馬上針鋒相對的布置了應對措施。

    太平軍的應對措施主要有三條,第一條當然是加強對水閘的保護,不管白天黑夜都在那裡布置了明哨暗哨監視,並且專門了一支軍隊隨時準備出擊保護水閘。第二條則是做好最壞準備,提前在四道水門的入水口處準備了大量的沙包石頭,隨時準備填塞水門,不給洪水進城的機會。

    第三條最狠,經過仔細的勘探地形後,李開芳和吉文元決定乾脆直接填死海河連通護城河的入水口,造一座固定水閘,把海河水全部逼進泄洪溝!這麼一來,太平軍雖然在用水方面有些不便,但清軍就算真的引水灌城,洪水也首先只會向南泛濫,先淹了僧王爺的營地,然後才能威脅到天津的東西北三道城門。  

    太平軍著手填塞河口的時候,僧王爺當然也慌了手腳,只能是趕緊派出軍隊去阻撓破壞,太平軍為了自身安全當然是全力迎戰,與僧王爺麾下的兵馬在閘口一帶一天之內幹了三仗,三次打退僧王爺的進攻,填河進度只是受到一定影響,但並未停止。無計可施之下,僧王爺只能是硬著頭皮要求勝保派軍增援,幫助自己阻止太平軍施工和破壞水閘——本來咱們僧王爺還想點名道姓的叫吳超越率軍來增援,但是又實在拉不下這張臉。

    勝保理所當然的斷然拒絕了僧格林沁的要求,勃然大怒的僧格林沁剛想寫摺子彈劾勝保,不料咸豐大帝的聖旨卻搶先送到了天津,聖旨中把咱們僧王爺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大罵僧王爺只顧自己搶功而不管朝廷國庫,不思儘快破城滅敵,還想把戰事時間延長給大清國庫繼續增加負擔,要咱們僧王爺立即停止引水圍城的行動,並且摘去咱們僧王爺腦袋上的一顆東珠做為懲罰!

    除此之外,咸豐大帝還狠狠誇獎了一通勝保和載垣的事事處處以朝廷為重,在關鍵時刻能保持冷靜優先為朝廷考慮,要求勝保另想辦法儘快破城殺敵,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把天津大戰拖進長時間的對峙消耗戰——咸豐大帝的家當實在經不起這麼折騰了。

    聽了咸豐大帝的聖旨,勝保和載垣當然是眉花眼笑,也一起悄悄鬆了口氣,慶幸自己好歹還是聽了一些吳超越的逆耳忠言,這才沒跟著僧格林沁一起倒霉。而僧格林沁則是大失所望,垂頭喪氣的下令停止引水圍城計劃,遣散正在填塞泄洪河和正在擴大海河水口的民夫,任由太平軍迅速用土石堵塞護城河入水口。

    事還沒完,當天下午,收到僧王爺停止引水行動的報告後,吳超越先是大聲嘲笑,然後又突然想到了什麼,心裡頓時就有些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向僧格林沁發出警告。而盤算再三後,吳超越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吳超越可不是非同一般的憎惡鐵桿蒙奸僧王爺,在歷史上揀勝保的便宜,對窮途末路的太平天國北伐軍下手無比歹毒,又是凌遲又是活埋,野蠻得如同禽獸;在洋人面前卻是原形畢露,打出了讓洋人都覺得是個大笑話的八里橋之戰,死了一萬多人才殺了十三個洋鬼子。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