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頁
掐指頭盤算了一下傳遞命令路途所需要的時間,又刨除了胡懷昭大概需要的北上準備時間,趙烈文點了點頭,這才提筆替吳超越草擬命令,結果吳超越卻又補充了一句,說道:“還有,提醒一下胡懷昭,假如發現亂黨有出兵南下增援泰安的跡象,亂黨那邊肯定會打張夏鎮那條山道的主意,叫他多動腦筋,亂黨能利用那條狹窄山路,他也可以利用。還有,打泰安的時候不能一味的蠻幹,也要多動腦筋想辦法,他的糧草後援無法保證,北上攻堅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奇制勝,打消耗戰他沒有任何把握。”
吳超越在湖北大後方翹著二郎腿說話當然輕鬆,但吳超越卻說什麼都沒有想到的是,早在南京保衛戰之前就跟著自己的老資格幫凶胡懷昭會托大到意想不到的地步——胡懷昭軍攜帶著北上泰安作戰的糧食,竟然連一個月的支用都不夠……
第六百二十七章 敵料機先
除了的確有些輕敵托大外,吳軍老將胡懷昭只帶著二十來天的糧草就北上來打泰安城,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是——籌集不到足夠的糧食。
前文說過,野豬皮九世咸豐五年時,黃河曾經發生過決口改道,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就是山東,不但運河報廢,還引發了一系列的各種自然災害,先是洪災,接著因為黃河水形成了大面積的河灘與窪地,十分有利於蝗蟲的繁殖,造成蝗災屢起;再接著黃河洪水又嚴重破壞了山東的天然水系和灌溉系統,造成了水系紊亂,河湖淤淺,嚴重削弱了天然河湖的的容泄能力和灌溉能力,老天爺稍微少下點雨就馬上是旱災。
非旱即澇,蝗蟲又時不時跑出來搗亂,自打明朝時就已經糧食無法自給的山東境內,糧荒有多嚴重自然可以想像。而更糟糕的是,兗州一帶又一直是清軍和太平軍拉鋸爭奪的戰場,太平軍內戰爆發後,楊元清又和吉文元在這裡多次大打出手,戰火塗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吳軍再想在兗州境內搜刮糧草當然是難如登天,再加上兗州城裡也必須留下一批糧草預防萬一,所以吳軍不管怎麼的精打細算和刮地三尺,也只能帶著二十來天的糧草北上來攻取泰安。
也還好,兗州距離泰安路途並不算太遠,即便以正常速度攜帶重型武器北上也就走過三天時間,同時因為泰安是山東戰場上僅次於濟南的第二重鎮,清軍在城中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彈藥,所以吳軍只要能夠搶在糧草用完之前拿下泰安,繳獲清軍的庫存,那吳軍倒也用不著擔心有斷糧的危險,順利的話,說不定還可以靠著清軍留下來的糧食繼續北上,攻打長清和濟南。——這也是促使吳軍老將胡懷昭做出繼續北上決定的關鍵原因之一。
還是在帶著軍隊北上來到了泰安城下後,親眼看到了清軍在泰安的布防情況後,胡懷昭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發現吳軍想要拿下泰安,絕不比吳軍當初想要靠正面強攻拿下南京輕鬆多少,甚至還有可能更難。——不過這也毫不奇怪,泰安和濟南共擁泰山天險,吳軍或者太平軍想要北上攻打濟南,或者東進攻取青萊等地,都必須要拿下泰安打開北上道路,或者保護側翼糧道,滿清戰略大師駱秉章自然對泰安無比重視。
“操他娘的,亂黨是不是瘋了?光是護城壕溝就挖了三道,每一道都是深寬兩丈有羊馬牆保護;又建了四座出城,每座出城都是磚包夯土,高兩丈半寬一丈,還有炮台和壕溝,這仗怎麼打?別說二十天了,就是給我兩個月時間,我也未必有把握拿得下來啊?”
叫苦不迭也已經晚了,軍隊已經到了泰安了,直接退兵回去不但讓人恥笑,對軍心士氣的影響也肯定很大,所以胡懷昭也沒有多餘選擇,只能是硬著頭皮在泮水南岸暫時駐步,就地召開軍事會議,討論攻取泰安的具體戰術。
當然了,吳軍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機會,因為駱秉章突然病故的緣故,無人調度指揮,駐守濟南的山東清軍主力也就沒能早早就派來援軍助戰,泰安城裡只有三千來人的清軍守衛,助防的山東團練也只有三千出頭,兵力不算特別雄厚,裝備也趕不上駱秉章直屬的山東新軍。而收編了楊元清和楊輔清的兩股降兵之後,胡懷昭帶來泰安戰場的吳軍兵力則已經達到了一萬三千之眾,其中有四千人還是戰鬥力靠得住的吳軍老部隊,另有兩千人是吳軍在南京收編的太平軍降卒,已經通過實戰考驗證明靠得住,兵力和裝備都占優勢。
也正因為擁有這樣的優勢,成家夔和周安宇等將便一致建議正面強攻,先拿下清軍在城外的四座營壘,然後再攻打泰安主城,以吳軍拿手的爆破戰術破城。反倒是投降吳軍沒有幾天時間的楊元清表示反對,說道:“胡將軍,不是末將危言聳聽,泰安的出城只會比你們想像的更難打。聽兗州那邊的老人說,當初石達開帶著幾萬軍隊圍攻泰安的時候,就曾經打過這四座出城,雖然先後攻下了其中的三座,但平均每拿下一座出城,連死帶傷都在千人以上。我們現在的兵力比不上當初的石達開,如果想他一樣蠻打的話,恐怕光是拿下這四座出城,就得死傷慘重,元氣大傷。”
“下官也覺得不能直接蠻幹,只能智取。”此前出盡了風頭的何慶涵也站了出來反對,說道:“以我軍之強,正面強攻拿下泰安亂黨的四座出城是有把握,但誰也不敢保證我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拿下這四座出城,如果耗時漫長,我們的糧草就危險了。所以下官認為,要想拿下泰安只能是出奇制勝,絕不能全靠蠻力進攻,給亂黨把我們拖進消耗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