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60頁

    這個年代,雖說是有銀錢就能夠買人使喚,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並不是這樣的。官宦人家呼奴使婢自然沒有顧忌。而沒有官身的人家,也有買人使喚的,但規矩就沒有那麼嚴謹。

    這並不是說,這些人家不會定嚴謹的規矩,而是沒有官身,只靠銀錢,有很多人和事都難以壓服。

    就比如說吳玉貴家是很有錢的,完全可以買人使喚。但是他家卻沒有這樣做,只是僱人幫著跑腿、料理一些家務。而大多數白身的地主人家。也只僱傭長工、短工,卻很少買斷身價。

    這種顧忌,也適用於娶妻方面。一般的莊戶人家,即便實質上是花了錢,買的媳婦,但也絕不會有身契,依舊是娶親。一方面是買人說出去不好聽。好好的男子。說不上門當戶對的媳婦,還要買女人,這實在是太不體面了。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白身的百姓,即便有銀錢,律法也沒有禁止,但還是沒底氣買人。即便買了人來,也怕壓服不住的緣故。

    也因此。除非是偏遠的深山裡,莊戶人家是不會從人鴨子手裡買女人成親的,當然更不會買人來使喚。

    當連蔓兒家除了御賜的牌樓,另外只有五郎一個秀才的時候,連蔓兒還沒打算給連枝兒陪嫁丫頭。

    而現在,連守信得了官。情況就不同了。  

    連枝兒趕上了好時候!

    連蔓兒就讓這一家四口給連枝兒磕頭。

    “這……”連枝兒沒想到,弟弟妹妹們送她的是四個陪房,下意識地就要拒絕。

    連蔓兒卻不讓連枝兒拒絕的話說出口,只打發小喜和小慶將人帶下去安置,到時候一起安排送去吳家就行了。

    “姐,家興哥家裡也沒啥人幹活。你嫁過去,先還不說家興哥家的事,就你陪送的這些田地、作坊、磨坊,到時候你就忙不過來。這四個人到時候就隨你安排。”連蔓兒就對連枝兒道,“以前這人咱也陪送得起,就是不好太張揚。現如今,算是趕巧了。”

    “枝兒啊,這個你就接了吧。是你弟弟妹妹們一片心意。”張氏就道,“以後你做了人家的媳婦,可沒在家裡那麼輕省了。那媳婦和小丫頭,你就留在身邊,幫里料理家務。也讓你婆婆和家玉妹子輕省輕省。”

    “那漢子和小子,就讓他們在外頭,跟著你公公和家興兩個,跑跑腿,幫你照管照管田地啥的。”連守信也道。  

    “這是好事,枝兒,你可不能不要。”張王氏也跟著笑道,“就像蔓兒說的,你這是趕上了好時候。你爹如今是中書老爺,你娘是孺人,你就是千金大小姐,這該當有人伺候。”

    “要還是莊戶人那也就算了,怕折福。現如今,是該這樣。”李氏也道。

    張采雲、五郎和小七也都勸連枝兒將人收下。

    “那好吧。”連枝兒被眾人勸著,才將四個人的身契收了。她心裡感激弟弟妹妹替她想的周到,只是素來靦腆,不善於表達。

    “姐,等人跟了過去,你跟家興哥商量著給他們改名也好,改姓也行。”連蔓兒又告訴連枝兒道。

    “嗯。”連枝兒笑著點頭。

    “蔓兒,你剛才說這是一件,那是不是還有第二件啊?”張采雲就笑著問道。

    “當然有。”連蔓兒就笑著遞給五郎一個眼色。

    五郎也從袖中取出一張紙卷,遞給了連枝兒。  

    連枝兒接過紙卷打開,看了一眼,立刻就怔住了,拿著紙卷的手也開始發抖。她勉強將紙卷上的內容大致掃了一遍,一雙手就像被火燙著了似的。

    “這、這不行,這絕對不行。”連枝兒顫抖著手,將紙卷塞給坐在她身邊的連蔓兒,就如同扔了燙手的山芋一樣。

    李氏、張王氏和張采雲都露出不解的神情,她們都不大認識字,不知道五郎給了連枝兒什麼東西,讓連枝兒這麼激動,而且,好像是嚇著了,還被嚇的不輕。

    “是啥啊?”張采雲愣愣地問。

    “是烤鴨店的乾股。”連蔓兒就笑道。

    剛才從五郎手裡遞給連枝兒的,是烤鴨店一成的乾股契約書。

    這是連蔓兒、五郎和小七三個孩子商量,又取得了連守信和張氏夫妻同意後,做出的決定。

    股份制,在連蔓兒家並不是新鮮事。

    從連記包子鋪最初的按勞取酬,到後來,一家人即便不去鋪子裡做活,每個月也會領到固定的工錢,再到後來,隨著收益的增加,家底的增厚,工錢的數目也幾次增加,最後乾脆在連蔓兒的提議下,不再是固定的數目,而是變成了收益的分成,也就是分紅。  

    連蔓兒一點一點,潤物細無聲地將股份制引進來,並讓一家人都接受了。

    到最近開辦烤鴨店,送給沈六兩成乾股,另外烤鴨店的掌柜、帳房等骨幹,除了每月的工錢,也有固定份額的分紅。這些,自然都是有契約書白紙黑字,寫的分明。而在自家內部,連蔓兒乾脆也按照同樣的格式,將其餘的乾股進行了劃分。

    連枝兒、五郎、小七和她,每個人都分到了一成的乾股。

    至於大家分成之後,剩下的收益,則歸入公中,用以支付家庭的各項用度、積攢下來做擴大生意的資本等。

    烤鴨店一成的乾股,每年的分紅銀子,不是以百計,甚至也不是以千計,而是以萬計。連枝兒對於烤鴨店具體的帳目並不清楚,但是收益大體的數目,她是知道的。

    所以,當拿到這一成乾股的契約書,她才會像被火燒了手那樣,不知所措。

    “不,這不行,我不能要。”連枝兒急切地道,因為不善言辭,甚至有些語無倫次,“我拿的,已經夠多的了。這就已經過福了。”

    “咱家能過上今天這樣的日子,我、我真是沒出啥力。我跟、我跟蔓兒沒法比。這兩年,我就在家享福了。五郎念書辛苦,考上了秀才。蔓兒家裡家外的,操的心比誰都多。別的,我都不一件件地說了,反正咱大傢伙也都知道。就是這個烤鴨店,我真一點力都沒出。蔓兒出了大力,那幾個月,她起早貪黑的,人都累瘦了。”  

    “蔓兒還能出主意,我連主意都沒出過。這個乾股,蔓兒拿是應該應分的,我不能拿。”

    連枝兒在不知所措之後,就是堅決的拒絕。

    “姐,那照你這麼說,我也沒出啥力。”小七湊到連枝兒跟前,笑嘻嘻地道,“我在家除了吃,就是睡了,那我不也一樣拿了嗎。姐,這是咱一家人商量好的,給你,你就拿著唄。”

    連枝兒抬眼看連守信和張氏,連守信和張氏都點頭。

    “那也不行,我不能拿。”連枝兒說著,抬手摸了摸小七的頭。“小七,姐不能跟你比。你現在念書,以後跟五郎一樣,考秀才、考舉人,當官,給咱家撐門戶,光宗耀祖。你拿那是應該的。我、我不能拿。”

    第七百六十章添妝(二)

    連守信和張氏的這幾個孩子,連枝兒年紀最長,跟著爹娘受過的苦最多,同時,她也是幾個孩子中受張氏的影響最深刻的。連枝兒的思想非常傳統,她心裡非常認同這個時代男女在繼承家產方面的差異。

    五郎和小七兩個,以後將會為連家傳宗接代,也將為連家頂門立戶、光宗耀祖,家裡的財產,自然都是他們哥兩個的。  

    而因為家裡富足,爹娘、弟弟、妹妹們願意多給她一些陪嫁,她很知足、很感恩。原先給的那些,早就已經遠遠超出了她所應該得到的。

    有句俗話說沒有人會嫌銀錢咬手。但是連枝兒卻從來都是個十分克己、沒有貪念的姑娘。她自認為家裡能有現在的日子,她的貢獻非常小。而她出嫁之後,就連那點非常小的貢獻,只怕也沒有了。原先給她的,在眾人的勸說下,她都接受了。但是烤鴨店的乾股,她卻不能接受。

    連枝兒認為,接受了乾股,那麼以後她什麼都不做,就能從弟弟、妹妹們的產業中獲利,而且還不是小利。她覺得這樣是不勞而獲,爹娘和弟弟妹妹們待她好,但是她卻不能夠讓自己這麼占爹娘和弟弟妹妹們的便宜。

    而連枝兒還有另外一個非常稀有的優點。她雖然思想傳統,認為閨女沒有和兒子一樣繼承家產的權利,她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但卻並不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此去要求同為連家女兒的連蔓兒。

    連枝兒認為連蔓兒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家裡能有現在的境況,連蔓兒居功至偉,她認為連蔓兒是理所當然和五郎、小七一起繼承家產的。

    在連蔓兒的前世,有一個名詞是聖母。很多人輕易地就被罩上聖母的帽子。但是連蔓兒並不認同那些說法。如果一定要說聖母,那麼連枝兒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聖母。她們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但卻極少對別人有所要求。對待別人,她們一貫採用的是極為寬容的心態和寬鬆的標準。  

    共同生活了幾年,連蔓兒對連枝兒當然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她願意將好東西一股腦地給連枝兒,則不僅僅是源於姐妹情深,還有她對連枝兒人品的敬重和喜愛。

    不管眾人如何勸說,連枝兒就是不肯收下乾股。她不善言辭,急的眼圈都紅了。連蔓兒見連枝兒要哭,就有些不敢勸了。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嫌錢多,嫌錢咬手。他們稱量自己的付出,只要求更低微的回報。

    “……一定要給我,我就不嫁了……”最後,連枝兒無法,說了這樣一句話。

    連枝兒性情溫柔和順,平常都沒什麼脾氣。而這樣的人,一旦真是認準了什麼事,那是輕易不會更改的。就如張氏有一次對連蔓兒說的那樣,“你姐有時候,還挺倔的。”

    聽連枝兒這樣說,大家就無法再勸了。

    連蔓兒和五郎交換了一個眼色,只能將乾股的契約書先收了起來。

    “姐,你咋能說這個話那,你看你把咱爹和咱娘給嚇啥樣了?”連蔓兒輕輕地戳了戳連枝兒,笑眯眯地道。  

    連枝兒見連蔓兒和五郎將乾股的契約書收了起來,頓時壓力大減,被連蔓兒這麼一說,就覺得剛才那句話,是她自己任性,嚇著了連守信和張氏,因此很不好意思,紅著臉,吶吶地說不出話來。

    “姐,你別多想。這是大傢伙商量出來的,咱爹娘也是想讓你,還有家興哥知道,咱們幾個,在家裡都是一樣的。咱爹娘這是一視同仁。就算你嫁到家興哥家裡去,那還一樣是咱爹娘的閨女,是我們的姐。”連蔓兒又對連枝兒道。

    “嗯,我知道。”連枝兒一邊點頭,一邊擦淚。以前在老宅,吃苦受累被欺負,連枝兒從來不會落淚。家人的溫暖、愛惜,這份親情,才能讓她落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6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