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60頁

    “對了,小九哥,你們那池子裡,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魚?……我聽小核桃說,鍾管事從我家魚塘里撈了好些的活魚運上了山,不會就是……”連蔓兒一邊舀了酸橙擠出汁水淋到魚肉上面,一邊問沈謙道。

    沈謙和小七交換了一個眼色,都低聲嘿嘿地笑了起來。

    連蔓兒也抿著嘴笑。

    三個人心照不宣。念園畢竟是新建的,而且那荷花池中,原本放養的多是錦鯉,作為觀賞之用的。想來是知道沈六要垂釣,這下面的人就去買了許多的活魚來放在池子裡了。

    三個孩子都舀了筷子,快快樂樂地分吃一條烤魚。大丫頭芍藥很懂事,又端了清茶,還有兩盤鮮果子上來。

    “……比咱們以前自己烤妁好吃吧……”連蔓兒吃了兩口,就對小七道。

    “嗯。”小七點頭,又扭頭問沈謙,“小九哥,你們家烤魚放了什麼作料?”

    “這個烤魚,應該是六哥一個親兵獻的方子。”沈謙就道,“蔓兒,小七,你們要是愛吃,我也會烤。等下晌,咱們沒事了,咱們也去釣魚,現釣上來,咱們就現烤了吃。我烤的也可好吃了。”  

    “……那個作料方子,一會我去給你們要來。”

    她們三個正說的熱鬧,紫菀就端了一條烤魚過來。

    “……是六爺打發人送來的,給九爺,讓九爺趁熱吃。”紫菀將烤魚端上來,稟報導。

    連蔓兒看了一眼那條烤魚,這一會工夫,沈六不可能又烤了一條出來,這就是沈六烤好了,打算自己吃的那一條吧。

    怕自己舀一條過來,不夠三個人吃,所以隨後又打發人送了一條來。

    又多了一條烤魚,而且同樣色香味俱全,連蔓兒、小七和沈謙都沒客氣,又將這一條也分吃了。

    晌午飯,連蔓兒被沈謹留住,就在荷軒和沈謹一起吃的。小七和沈謙被人請去了常青園,跟著沈六一起吃。

    用飯的時候,連蔓兒知道了沈六打算要在念園多住兩天。

    “……看六爺總是忙忙碌碌的,這是難得有了些空閒……”連蔓兒就道。

    “六哥是太辛苦了。”沈謹嘆道,“要說空閒,哪裡有什麼空閒那,總有事情。我平常也勸他,總顧著那些事,沒完沒了的,也沒有個六哥,其實過的很辛苦,都是為了這個家。”  

    連蔓兒靜靜的聽著。前世她曾經聽過一條定理,是很多大企業里都存在的現象。那就是百分之二十的人,做百分之八十的事,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卻只做了百分之二十的事。

    想來在沈家這樣的大家族中,有很多依附於家族而生存的“閒人”,也有沈六這樣,為了家族鞠躬盡瘁,每日操勞的人。

    要是從敬業、勤謹這方面來說,沈六是一個非常值得人敬佩的人。

    沈謹說沈六辛苦,為了沈家,隨後也不知道她想到了什麼,神色就有些鬱郁的。連蔓兒特意講了兩個笑話,沈謹的臉上終於有了笑模樣,只是眼底的憂鬱卻始終沒有散去。連蔓兒就想起沈謙說過的,他們來念園,主要是讓沈謹散心,沈謹有煩心事的話。

    看來沈謹的煩心事還不小,卻是不好探問的。

    下晌,沈謙和小七隻上了一個時辰的課,就被特許出來。

    原打算回府城的沈六沒有走,他很好心情地帶著沈謹、沈謙遊覽念園,連蔓兒和小七自然也被邀請來了。

    夏日的念園花木繁茂,處處濃蔭、花香四溢。好心情是能夠傳染的。沈六今天的心情很好,沒有他有意無意的釋放低氣壓和冷空氣,走了一會,大家就真的從心裡往外都鬆快、高興起來。  

    連蔓兒已經知道,念園內有一塊特意圍出來的小菜園,現在,幾個人就在這小菜園旁邊停住了腳步。

    “昨天去蔓兒家裡,我可認識了不少東西。”沈謹就笑著,一一指著菜園裡菜蔬指認。

    沈謹指認一樣,連蔓兒就笑著確認,她說的沒錯。

    “從前,這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說的就是我了。不過,現在我可是有了見識的人。”沈謹笑著,一邊手指著前面一架涼棚,涼棚上爬滿了瓜秧,瓜秧上開了花,還結了幾個瓜。

    這個菜蔬,沈謹卻是不認得的,因為沒在連蔓兒家的後園裡看過的緣故。

    “這個是什麼,蔓兒?”沈謹就問連蔓兒。

    連蔓兒微笑不語,轉頭去看沈六和沈九。

    “我認識,這是葫蘆。”沈謙立刻搶著道。

    “啊,”沈謹吃驚,就算沈謙是男孩子,見的東西比她多,可是對這些莊戶人家的菜蔬,尤其是這種還沒長成型的,他也不可能會認得許多。“小九,你怎麼認得的?”  

    小七就在旁邊抿嘴、忍笑。

    “是小七告訴我的。”沈謙嘿嘿笑道。

    三十里營子種植的葫蘆,是瓢形的,與人們常把玩的那種葫蘆形狀上差異很大,所以沈謹並不認得。原來沈謙也並不認得這葫蘆,是小七剛才偷偷地告訴了他。

    “這個葫蘆,現在正可以吃。”連蔓兒就道。

    第六百四十三章靈機一動

    別說沈謹、還有沈六和沈九兄弟都沒吃過葫蘆,即便是土生土長的連蔓兒和小七,也沒吃過幾次。

    嫩葫蘆其實很好吃,和倭瓜等的吃飯一樣,可以做湯,可以清炒,還可以醃製。做湯和清炒出來的葫蘆,味道都非常鮮。但是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卻極少有吃葫蘆的。究其原因,無外乎這個季節的瓜果蔬菜非常豐富,有許多比葫蘆更好吃,更方便吃的菜蔬。而且葫蘆嫩的能吃的,也就那麼幾天。

    在三十里營子,除非是災荒年月,沒別的可吃了,一般的情況下,大傢伙種葫蘆多是為了做器物用的。

    “葫蘆也可以吃,那一會讓廚房做了,咱們也嘗嘗。”沈謹就道。  

    “略吃一點嘗鮮是可以,這個東西,我聽村裡的郎中講,是寒涼的,不宜多吃。”連蔓兒小聲告訴沈謹。

    “蔓兒,你懂的還挺多的。”沈謹哦了一聲,也小聲對連蔓兒道。

    “我土生土長啊,都是聽老一輩人說的。”連蔓兒就笑道。

    這些東西,她都是聽張氏說的。比如說挖的野菜哪一種可以吃,怎麼炮製最好吃,又比如鄉間的一些常識。張氏甚至還教連蔓兒她們幾個看夜空認識星座、分辨四時、預測天氣。

    張氏沒念過書,但是她懂的東西著實不少,甚至讓連蔓兒都感到驚訝。這是莊戶人家一輩輩傳下來的。張氏的這些知識,當然是從張青山和李氏那裡學到的。這些知識並不是用來掉書袋、或者炫耀的,而是莊戶人家生存的技能。

    連蔓兒看過《三國演義》,裡面將諸葛亮描繪的神通無比,通曉天文和地理,並利用這些知識,打了許多的勝仗。以前,連蔓兒覺得那很神奇,不過,在這個世界住的久了,她的這種感覺就淡了很多。

    要說通天文曉地理,每一個合格的莊稼把式,都是通天文曉地理的。不是書中還有記載,某位將軍,就是因為聽了一個老農對於天氣的預測,才利用這個預測打了一場勝仗。  

    只可惜在她前世的那個年代,雖然書本的教育極大的普及,但是這些一輩輩的傳承卻幾近消失了。

    當然,這些知識也不是每個莊稼人都懂。那也不是莊稼人,又沒有機會獲得良好教育的,就更不懂了。就比如在連家,張氏懂的最多,而周氏對這些東西,卻是非常無知的。

    連家老宅飯菜的單一,即便是饑荒年月,都不吃野菜的行為,就是明證。

    據說也是大宅門出身的周氏,是不知道這些莊戶人家生存的常識的。除了周氏之外,生於縣城小戶人家的古氏和蔣氏,也因為家裡沒有土地,同樣並不具有這些常識。

    “蔓兒,我也見過葫蘆,卻不是這樣的。”沈謹又道。

    “這個葫蘆,是我們這本地的葫蘆,你家裡擺放、把玩的,肯定比這個漂亮。”連蔓兒就笑道。

    葫蘆多為兩節的,三十里營子本地品種的葫蘆也分為兩節,但是分的並不明顯,而是更趨向於一個圓形。也就是說,底下的那一節又大又圓,而上面的那一節就非常小。這種葫蘆,最適宜做瓢。

    而像一般人家做擺設、把玩的葫蘆,一般是兩節都同樣圓潤,而且大小也不會有太大差異的那種葫蘆。  

    葫蘆,諧音福祿,又因為它是蔓生,諧音“蔓帶”,加在一起福祿萬代,正好是福祿壽都占全了。因此,葫蘆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器具,用途也很多。除了做擺設、盛器,還可以做樂器,玩具,比如說葫蘆笙和鳴蟲葫蘆。

    然而,三十里營子本地的葫蘆品種,並不合適那麼多的用途,最多就是做瓢。莊戶人家對福祿也沒那麼多的講究,他們只要踏踏實實過日子。

    “瓢你們見過嗎?”連蔓兒笑著問眼前的三個城裡小孩。

    沈謹和沈謙都很誠實地搖頭,唯有沈六,似乎並沒有聽到連蔓兒的問話。

    連蔓兒點頭,做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這三個城裡的小孩,應該是從來沒有自己去提過水,也沒有從大的容器里自己舀水喝過。她們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沈六應該比沈謹和沈謙強一些,但是他所接觸的民生也不會太全面。

    “那,小七,你還告訴五姐、小九哥,……還有……”連蔓兒朝著沈六的側臉微笑,“還要請六爺指正。”  

    沈謹就飛快地看了沈六一眼,見沈六雲淡風輕,顯然心情不錯的樣子,心裡微微吃一驚。沈六年少得志,性情嚴謹,極少有人敢在他跟前說笑,更別說是拿他調侃了。而連蔓兒,這分明是有些調侃沈六的意思。沈六竟然一點都沒生氣。

    “……要等葫蘆長成了……”小七那邊已經拉著沈謙,很認真地給他講葫蘆和瓢。

    要等葫蘆長成之後,挑選形狀好的,放到架子上,或者用別的東西支撐。這是要讓葫蘆繼續長一段時間,又怕因為瓜秧萎縮,葫蘆掉在地上摔壞了。

    等葫蘆曬的響幹了,刮去外皮,然後用鋸從頂端,將葫蘆鋸成兩半,將裡面的瓤掏乾淨,這就得到了兩個瓢。用來舀水,舀米舀面,都非常得用。尤其是用來舀水,瓢這個東西,是用的越久它越漂亮、好用。莊戶人家,夏天的時候極少喝熱水,就用瓢舀了涼水直接喝。

    用瓢盛水,絕對不會有異味,也不會有損健康,甚至那水裡還能因此多了些鮮甜。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6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