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80頁

    “……咱這周圍,就鎮上一所私塾。要去私塾念書,一年的花費還挺多。一般的莊戶人家要供個孩子去念書都不容易。”五郎的語氣略微低沉,應該是想到了自己曾經的經歷,想去私塾念書而不得。“我想,應該還有很多的孩子和我當初一樣,想念書卻念不起。……我想讓咱們村,還有周圍村里更多的孩子能進私塾念書。”

    “好。”無需多說,一家人都點頭贊同。

    要讓更多的孩子能念得起書,那麼一應的花費就要儘可能他們來出,這讓才能讓孩子們花極少的錢就能來念書。

    “地方咱們有,就是酸菜作坊的那個院子,再略修一修、改一改就行了。先生也是咱們請,咱們給出束脩。”連蔓兒就道,“只要年紀差不多,想來念書的,都讓他來,束脩全免。”

    “不,也不能把束脩給全免了。”連蔓兒轉念一想,又搖頭道。人性複雜,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束脩還是要出,不過看各家各戶的具體情況。出多少,出什麼,這個都可以靈活掌握。實在貧困的,用工代束脩,那也行。”  

    “這個好。”五郎笑著點頭。

    莊戶人家,即便是窮的叮噹響,別的沒有,總還能幹活吧。而這樣的束脩,當然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要讓來讀書的人更懂得機會的來之不易,更加重視和珍惜這個機會。

    當然,這也是防備懶人和無賴的有效手段。

    “就算家裡沒男勞力,來個媳婦,做點針線,幫著洗洗涮涮,那也算他出了工。”張氏就道。這是考慮到有一些寡居、沒有什麼勞力的人家的情況。

    “沒男勞力,也沒人做針線,小孩來幫著放放牛,挖些野菜,這個也算他出了工。”小七也跟著說道。

    大家都說好,這樣執行下去,只要是真心想念書的孩子,就沒有進不了私塾的。小七和五郎一樣,都曾經想念書而不得,也就特別同情和他們有同樣遭遇的孩子,所以會想的特別的周到。

    “這個是大好事,行善積德,得早早操辦起來。”連守信笑著道。

    “對。”五郎點頭道,“咱們先拿出個章程來,然後馬上就辦。”  

    “我還有個想法。”連蔓兒就道,“念書的人多,可是真正能走科舉的人卻不多。咱們辦這個私塾,那些有潛力,能走科舉的,咱們當然負責資助。可這走科舉,也不是有錢就行的,還得本人有這個資質、天分。”

    那些沒有資質、天分的人怎麼辦,就白白的念了私塾嗎?

    私塾當然不會白念的,識文斷字,不僅是提高自身的休養,同時也能增強謀生的能力。就比如說二郎,如果他識文斷字,連蔓兒一家為他的安排就會是另外一番局面。

    “咱們家現在有這些鋪子、莊子、牧場,以後還會有更多。這些地方都要用人,在咱們家私塾念書出來的,知根知底,更可靠,也更忠誠不是嗎?”連蔓兒接著笑道。

    “沒錯,等咱們私塾開學的時候,咱就跟大傢伙明說。能考科舉,家裡沒錢的,咱給出錢。就算考不上,只要學的好,人品好,以後就到咱家來做工,待遇優厚。”五郎就道。

    “那肯定有更多的人願意來念書。”小七就道。

    考秀才、考舉人,這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野望,因為太過稀少、遙遠。這個年代,稱科舉高中為鯉魚躍龍門,可這江河湖海中的鯉魚何其之多,又有幾條能化龍。但是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卻是可望而可及的。對於許多的莊戶人家來說,後者更為實際。  

    一家人對五郎和連蔓兒提出來的這個建議,都十分贊同,你一言我一語地,細化著具體的方案。

    “從京城回來的路上,我就想到這件事了。那天姐夫跟我說以後外甥念書的事,我的心意就更堅定了。”五郎道。

    “我也早就想著這個事,咱姐成親那幾天,咱娘說讓小龍和小虎去念書的時候,我就想說。”連蔓兒也道。

    當時沒說,是想著先和家裡商量,把事情理出來一個眉目再說不遲。

    “咱家辦的私塾,那讓小龍和小虎就到咱家來念書唄。”小七就道。

    第七百八十三章學堂

    讓張家的小龍和小虎來家裡念書,張氏、五郎、連蔓兒和小七自然都是沒有意見的。但是聽小七這樣提出來了,他們卻誰都沒有出聲贊同。

    這第一個贊同,並且拍板將這件事情定下來的人,必須是連守信。

    “我看行。”果然,連守信第一個表態道,“孩子姥爺那個村離私塾遠,小龍和小虎要去念書也不方處。咱這家門口辦私塾,正好把倆孩子接過來。”  

    “那我讓人給他們捎個信兒。”張氏眉眼含笑,說道,“念書是好事,上次我也跟他們說過。……就是怕他們捨不得倆孩子。”

    “那你得好好勸勸,為了孩子好,也為了長遠的打算。”連守信誠懇地道,“你不是也捨不得五郎出遠門,可五郎要是總待在家裡,咱家也不能有現在這樣。”

    “嗯,我肯定好好勸他們。”張氏就點頭道。

    “也快過年了,咱把給他姥爺那邊的年禮預備齊了,打發人送過去,順便就把這個信兒給捎到了。私塾要開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正好還能好好考慮考慮,準備準備。”連守信就又道。

    “娘,你看我爹想的多周到。”連蔓兒在旁邊,就微笑著道。

    張氏沒說什麼,不過看她的臉色,就知道此刻她心裡肯定跟灌了蜜似的。

    要不怎麼這件事必須得讓連守信來表態、拍板那。

    連蔓兒、五郎和小七三個相互交換了一個眼色,都抿嘴笑了起來。  

    讓小龍和小虎來三十里營子念書,自然吃住都在連家。張家家境富裕,這兩年也得了連家一些助力,家業翻了番。但是,家業再大,在這個年代,也只能算作是富戶。如果張家也能出一兩個讀書人,那才真的算是改換門庭。

    小龍和小虎的年紀,正好啟蒙念書。如果這兩個孩子以後能走科舉之路,是張家的福氣,也是連家的助力。即便科舉不成,能夠讀書識理,對這兩個孩子自身以及張家的未來,都是必要且非常有益的。

    一家子將辦私塾的事情定了下來,又計劃了一番,就要動手開始準備。

    “哥,是不是又該給魯先生寫信了?”連蔓兒就對五郎道,“把咱要辦私塾的事情也跟魯先生說說,問問魯先生還有沒有啥好主意。”

    “我也這麼想,一會就去寫信。”五郎點頭道。

    如今魯先生在京城,五郎暫時還不能去和魯先生會和,只能書信往來。這師生之間書信往來十分頻繁,信中無所不談,五郎還將自己和小七的功課隨信給魯先生,魯先生每次都是細心批閱、指正,對五郎和小七的課業大有助益。

    要辦私塾這樣的大事,當然要告訴魯先生,並聽一聽魯先生的意見。  

    “對了,”連蔓兒心中一動。又對五郎道,“哥,還應該請魯先生給咱辦的私塾取個名字。”

    “對,對。”連守信聽了,連連點頭贊同。“咱們家有今天,多虧魯先生。人家那是文曲星降世,不嫌棄咱莊戶人家。當初咱家裡情況那樣。人家可是盡心盡力地教你們幾個念書。魯先生人家那是,文曲星,有德有才,咱這個私塾的匾,得請魯先生親筆。”

    魯先生題寫私塾的匾額,可以說是意義非凡,大家自然都點頭贊同。

    “……鎮上的叫私塾,府城裡還有盛京書院。咱辦的這個規模,還不能稱是書院,可跟私塾還是有區別。我想,乾脆就不要叫私塾,就叫做學堂。”連蔓兒想了想,又道。

    私塾都是教授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的書籍以及四書五經,而連蔓兒家要開辦的這個,除了這些之外,肯定還要教授算術等實用的學問和技能。而且,她家開辦的學堂,是社會福利性質的,學費幾乎全免,這自然要與其他的私塾分別開來。

    就叫做學堂,看著簡明、說著響亮,又與一般的私塾和書院有所區分。  

    一家人商量了一番,最後都同意了學堂的說法。

    連蔓兒和小七就都跟著五郎去書房,給魯先生寫信。

    ……

    轉天,一家人就著手學堂的準備。原來的酸菜作坊,院落十分的寬敞,已經有正房房屋六間,可以滿足學堂初步的要求。一家人商量,在正房下,東西再建造六間廂房。

    “如果來的人多,咱這前面還能再建五間的門房。”連蔓兒說道。

    這些間房舍,足夠容納一百多名學生。

    如今天寒地凍,不宜動土,一家人計劃開春的時候再建房,但是學堂所需的桌椅板凳卻是要早早地準備起來。

    這項木工活計,自然是關照給連守禮。

    連守信打發人將連守禮找來,把事情跟他說了,並跟他定了一百套的桌椅。

    “也不用太趕工,明年開春之前,先打出來五十套,先夠開學用的。”連守信告訴連守禮道,“要用的木頭我這就打發人去買,買回來就直接拉你那去。……要不這樣,一會你跟著買木頭的人走一趟,要買啥樣的木頭、要買多少,都你做主。工錢咱就按市面的來,我先預付給你一部分。”  

    能夠接到這樣一大宗的活計,連守禮自然也高興,很是盡責地跟著人去鎮上買木頭。

    趙氏和連葉兒知道了,都趕過來道謝,還送來了一小籠屜的餑餑。

    三十里營子的莊戶人家每到臘月都會包餑餑,也有交好的人家會相互送上一些,相互嘗嘗對方的餑餑,以示親近。

    連蔓兒家包餑餑的時候,趙氏和連葉兒來幫忙,已經吃過了連蔓兒家的餑餑。這是連葉兒家剛包的餑餑,送來給連蔓兒家嘗一嘗。

    “蔓兒姐,你家要開學堂,到時候有啥活要幫忙,你記得叫我和我娘。”坐在連蔓兒的屋裡,連葉兒對連蔓兒說道。

    “好。”連蔓兒點頭答應。

    連葉兒送來的餑餑是剛出鍋,還熱騰騰的。連蔓兒在炕上放了飯桌,擺了幾樣點心和果子讓連葉兒吃,她自己夾了一個餑餑,蘸了些白糖慢慢地吃著。

    只一小口咬下去,就咬到了豆沙餡。

    “好吃。”連蔓兒贊道,“還是我三伯娘煮的豆餡好吃。”

    “我四嬸煮的才好吃那。”連葉兒就笑著道。

    給連蔓兒家送來的這一籠屜餑餑,是趙氏和連葉兒特意包的,比她們自家吃的皮更薄,餡更大。如今連葉兒家的日子也好過了,但是連守禮和趙氏過日子依舊非常仔細,自家吃的餑餑餡可沒這麼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