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5頁

    更加舒適的生活,誰不喜歡那。

    連蔓兒看見小七這個樣子,就更加堅定了修建抽水馬桶廁所的決心。

    所謂一人智短,兩人智長。連蔓兒覺得這件事,還是多找幾個人來,集思廣益。她有關於抽水馬桶的基本原理和創意,再找些能工巧匠。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盡的,連蔓兒堅信著這一點。

    傍晚,一家人吃過了晚飯,連蔓兒就將她畫的抽水馬桶的糙圖拿出來,給大傢伙看。這一天的工夫,經過小七的宣傳,大家對於抽水馬桶都充滿了期待。

    解釋過了抽水馬桶的概念,連蔓兒又將糙圖上一系列相關的上、下水部件都一一解釋給大傢伙聽。

    連蔓兒設想的抽水馬桶,主要包括一個抽水馬桶,還有一個與馬桶連接的抽水水箱。上水的裝置,她初步打算用一個更大的水箱供水。至於下水的裝置,就採用粗管子。

    相比起連守信和張氏,幾個孩子對連蔓兒的這個設計顯然更加感興趣。而魯先生則是最感興趣的。

    魯先生拿著圖紙,反覆了看了幾遍,又不厭其煩地向連蔓兒詢問,連蔓兒也儘可能細緻地向他解釋。

    比如說抽水馬桶與下水管連接處的曲彎,魯先生覺得不利於沖水,畢竟直觀看去,直接垂落形的更方便沖水。連蔓兒就向魯先生解釋,說這個曲彎,不會阻礙沖水,而且它能儲存一部分水,從而造成隔斷,不會讓下水道的氣溫上溢。  

    魯先生先是驚詫,又思索了半晌,不由得點頭。

    “值得一試,值得一試。蔓兒,真虧你想的出來。”魯先生讚嘆道。

    連蔓兒撫額,這個曲彎,是抽水馬桶的精髓之一,這不是她想出來的,是她腦子裡記得的知識。

    “這水箱裡,都是些什麼?”魯先生有問。

    連蔓兒忙又將進水管、出水管、水塞、浮球和槓桿等部件的作用跟魯先生解釋了一遍。這些東西在這個年代,都並不新鮮,只是還沒有人將她們結合起來,用在這個用途上。

    魯先生博學廣識,對連蔓兒的敘述頗能舉一反三。

    “……這個馬桶,還有這個小水箱,我打算用瓷的。”連蔓兒又道。

    抽水馬桶和抽水水箱的工藝要求比較高,而且還要考慮到舒適、美觀方面的要求,所以採用細瓷。

    “這麼精細的活計,怕得找縣城的瓷窯才行。”連守信就道。

    “嗯。”連蔓兒點頭,只有手藝高超的工匠、還有更專業的瓷窯,才能燒制出她所需要的效果。  

    至於用於供水的大水箱和排水的粗水管,連蔓兒就打算找趙家村的趙連生父子。他家能燒制各種大缸,應該也能燒制粗陶管。而那個大水箱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大水缸。

    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約費用,而且還降低了難度。畢竟燒瓷器是精緻的活計,燒大體積的東西,怕不是那些瓷窯所擅長的。

    “還得找銅匠才行。”魯先生指著水箱裡的部件,思索著道。

    “對。”連蔓兒忙點頭,“先生,你看,我也就有這個大概的想法,圖畫的也不好。先生,能不能就麻煩你,再給完善完善,另畫一幅圖。”

    連蔓兒又拿出新宅子的那幅平面圖來,將她打算修建抽水馬桶的位置,指給了魯先生看。連蔓兒家的新宅子布局,還有這平面圖,都是魯先生幫著籌劃的。因此,連蔓兒對魯先生信心十足。

    她早就想好了,她就負責出一個理念和基本原理,其餘的詳細設計,都交給魯先生和那些能工巧匠們。

    當然,她還負責付錢。為了抽水馬桶,即使是錢袋大出血,她也心甘情願。

    魯先生過人沒有辜負連蔓兒的期待,她將連蔓兒的糙圖拿回去,經過兩天的工夫,就完成了設計圖。  

    連蔓兒看著魯先生畫的設計圖,不由得暗自讚嘆。魯先生真是人才,這圖紙畫的並不比她前世看過的那些設計師用計算機輔助畫出來的圖紙差,而且,魯先生還將各個部件的具體尺寸,都標註了出來。

    有了這張圖,下一步,只要找人來按照圖紙製造就可以了。

    “這個水箱和馬桶,怕是一般的匠人做不出來。如果照我的意思,不如求助蔣大人。”魯先生道。

    連蔓兒聽了,立刻點頭。

    蔣大人就是府城派來負責督造御賜牌樓的官員,這些天,蔣大人和連蔓兒一家已經相處的極熟了。據連蔓兒所知,府城裡許多的製造和建造工程,都是這位蔣大人負責。

    蔣大人不僅算是半個行家,而且他還是專管這方面的官,手裡掌握著各行各業,最頂尖的手藝人。

    請他來幫忙做這件事,簡直是太恰當不過了。

    當天,連蔓兒家就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請了蔣大人來。酒足飯飽,連守信就將魯先生設計的圖紙拿了出來。

    蔣大人看了圖紙,眼睛立刻就亮了。

    這是一種見獵心喜的眼神,連蔓兒立刻就知道,這件事情大致成了。  

    等魯先生將圖紙又詳細地解說了一遍,蔣大人拿著圖紙的姿態,就變得仿佛是手裡捧著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件事還得多多麻煩蔣大人,就咱這遼東府,能把這事給辦成的,除了蔣大人你,就沒別人了。”連守信笑著道。

    連蔓兒看著火候差不多了,就和小七兩個捧了托盤出來,托盤上是整整五封銀子,共一百兩。

    “蔣大人,這一百兩銀子,是給蔣大人找工匠、辦材料的錢。蔣大人先拿著,不夠了,我們隨時再添。等東西做出來,我們另外再重謝蔣大人。”連蔓兒笑吟吟地道。

    “好說,好說。”蔣大人也笑道,“等這東西真誠了,或許還是我謝你們,也未可知啊。”

    蔣大人拿走了圖紙,就立刻召集工匠動工,期間,他又來向魯先生詢問了一些細節的問題,魯先生都一一解答了,碰上實在說不太清楚的,就將連蔓兒也找來。

    連蔓兒就看著,蔣大人明顯的有些銷售了,顯然,他對抽水馬桶,比連蔓兒預計的更加上心,超出了受人之託的那種上心。  

    連蔓兒覺得這樣也不錯,只要能讓她用上抽水馬桶,一切好商量。

    半個多月後,連蔓兒期待中的抽水馬桶,終於燒制了出來。

    第四百零四章秋末

    連蔓兒家的新居格局,是兩進的院子。第一進是外院,從大門進去,就是一個寬敞的大院落。院落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的水是活水,取自前面的小河,經由輸水渠和沉澱池沉澱後,匯聚到這裡。

    如今是秋季,這小池塘就只有一汪清水並幾尾錦鯉。明年開春,連蔓兒打算移植些荷花進去。

    前院的正房分別做客廳、書房和魯先生的臥房。書房裡另隔出一個隔間來,盤了炕,五郎和小七可以在此讀書或者歇息。

    前院並沒有設廂房,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大跨院,分別修建了打穀場、倉房、釀酒作坊、酸菜作坊、豬圈、牲畜棚等。

    穿過前院的穿堂,就是第二進院落。

    走出穿堂,兩邊有抄手遊廊。下了台階,中間一條青磚甬路,直通正房。第二進院落,也是連蔓兒家的內院,共有上房五間,一明兩暗,布局大體與連家老宅相同,也是一般莊戶人家房屋的普遍布局。

    正房的台階下,甬路兩側,各種了四棵石榴樹。這是移植來的大石榴樹,據說明年就可結果。  

    內院的進深沒有外院那麼大,不過也沒有蓋廂房。連蔓兒家現在六口人,加上魯先生,才七口。現在的這些間屋子,足夠他們住的了。要蓋廂房,不過是為五郎和小七將來準備的。

    “我哥和小七要用房子,那還得好幾年那。現在著急忙慌地把房子蓋了,到時候,要是又不中意了,咋辦?再說,現在蓋了,咱又住不過來,房子一空閒,那舊的就快。還不如咱現在把地方留出來,等到時候再蓋。到時候,是蓋廂房,還是在跨院蓋房子,都得看情況來不是?”

    連蔓兒當時是這麼說的。

    五郎和小七都沒意見。

    張氏和連守信也覺得連蔓兒說的有道理。

    “說啥大戶人家,都一人一間房子住著。要我,我還不習慣。一起住著,親香。”這是張氏的想法。

    內院兩側也是跨院。跨院內並沒有建房,而是栽種的各種果樹。

    從內院西側的月亮門進入西跨院,沿著青石甬路走幾步路,就是連蔓兒設計的浴室。

    這浴室的一側,是一面火牆,火牆背後,就是建在前面西跨院的大廚房。到冬天的時候,在大廚房裡燒火,通過火牆導熱,可以為浴室供暖。另外,還有一個供水大水箱,就安放在大廚房內。這水箱上又安裝兩根輸送水管,兩條水管從火牆中穿過,一條向抽水馬桶的抽水水箱內供水,另一條則向浴桶內供水。  

    浴室被分為兩個隔間,其中一個安放木製浴桶,做為浴室,另一個隔間內安放抽水馬桶。

    下水管道採用粗的陶瓷管子,埋在地下。為了防寒保暖,管子外面包裹著厚厚的棉絮加糙墊層,埋入地下深度超過一米。

    下水管的出水口,就設置在西牆外。冬天,因為冰凍的關係,每天都要安排人來清理。這個連守信已經和打掃茅廁的好漢商量好了,另外給他加了工錢,讓他負責每天早晚兩次清理。而春、夏、秋三季,污水則可以通過專門的暗渠匯入集糞坑中。

    前院,挨著大廚房的耳房,也設有同樣的浴間,供魯先生使用。

    蔣大人將抽水馬桶的各個部件都拉了來,就看著工匠們安裝。

    連蔓兒看著他們拼接官道,不由得想起一個問題。兩段管子、包括抽水馬桶和抽水水箱等不是一體的部件之間,雖然尺寸精確,可以套接,但是密封怎麼辦?

    “那是咱們遼東府最有名的焗缸的手藝人。”蔣大人就指著一個頭髮有些發白的老者道,“不管啥東西,就沒有他焗不到一起的,保准嚴絲合fèng,一絲風都不帶漏的。”

    莊戶人家用破了的盆碗鍋勺等等,都是捨不得扔的。然後,破的了盆碗鍋勺漏水,不能用了,怎麼辦?就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嘴裡吆喝著焗盆焗碗焗大缸,能將這些破了的傢伙事收拾好。不管是銅的、鐵的、瓷的、瓦的,大到兩人合抱粗的大水缸、小到不滿周歲的嬰兒都握得住的小酒盅,這焗缸的工匠,都能給補好。

    補好的地方,往往根據破損的大小,有大小不一的泛白色疤痕。

    看著那老匠人點起爐火,燒融了一鍋錫水,連蔓兒恍然大悟。往簡單里說,這分明就是錫焊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