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頁
三百畝的糙甸子,加二百畝的荒地,都是按照荒地的價格,且又因為越往西去,地價越便宜,只用了七百兩銀子就買了下來。
連蔓兒沒有去小墾屯,當連守信將紅契交給她的時候,還給了她一張圖。
“陳掌柜找人畫的,就是咱的那個牧場的圖。”連守信告訴連蔓兒。
陳掌柜留在了小墾屯,正在著手買小牛、小羊,買糙籽,僱傭人手等事。沒想到他還讓人畫了圖回來,這就是想的非常周到了。
連蔓兒家這些店鋪的掌柜們都知道,東家家裡連蔓兒雖然是個小姑娘,卻能當得起家,很多重大的決策,都是她做出來的。這張圖,自然也是考慮到連蔓兒沒到現場,才特意找人畫了給她看的。
連蔓兒就叫人放了桌子,將圖和紅契都打開來對照著看,那圖上邊界分明,哪裡是現成的糙場,哪裡要種植苜蓿,哪裡將要做牛欄、養欄,哪裡要起房舍,供牧場的人居住,都標的清清楚楚,讓連蔓兒非常滿意。
“這是陳掌柜照你吩咐寫的單子,蔓兒你看看。”等連蔓兒看完了紅契和圖紙,連守信又將一個字帖遞了過來。
連蔓兒接過帖子,仔細看了起來。這個帖子,是連蔓兒讓陳掌柜寫的。要辦那許多事情,自然都是要錢的,這個清單,其實就是一份預算單。說明要做那些事,每一項需要銀錢多少,大概什麼時候需要支領多少等。這些都要連蔓兒看過,認可了,才能夠去帳房支錢。
連蔓兒就將小七叫了過來,和連守信三個人一起,將單子一項一項地商量了一遍,微微做了些修改。等陳掌柜回來,面稟過之後,連蔓兒就會知會帳房,按照清單的數量給陳掌柜支取銀錢。
“小七,咱辦了牧場的事,一會你寫封信,跟咱哥說說。”看完了預算的單子,連蔓兒就對小七道。
“嗯。”小七點頭應承,“咱哥知道了,肯定高興。”
小七這麼說著,就在桌上鋪開了信紙,開始給五郎寫信。
五郎這次隨同魯先生出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往家裡送一封信。首先是報平安,其次就說告訴家裡他和魯先生已經走到了哪裡,遇到了哪些人、那些事。五郎的每一封信都相當的厚實,他將大量的筆墨用在描述他的所見所聞。
這使得一家人即便足不出戶,也好像跟著五郎一起遊歷一樣。五郎的目的也在於此,這些所見所聞,更多的是寫給連蔓兒和小七看的,就是讓這兩個盼望出門,卻不能出門的弟弟妹妹,和他一樣增廣見聞。
這一份深情厚誼,幾乎浸透在五郎的每一個端正的字里。連蔓兒完全可以想像,五郎在一天的旅途勞乏之後,如何深夜秉燭而書。每一封書信里的字跡,都不是一次寫就的,而是五郎每天旅途的記錄,積攢到一起,送回來的。
連蔓兒和小七每次接了信,都會回信,讓五郎放心,家裡一切都好,她們也會將家裡發生的事告訴五郎。像開辦了牧場這樣的大事,那自然是要跟五郎詳細說說的。
聽說要給五郎寫信,張氏和連枝兒也來了。小七執筆,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地,一會工夫,就寫滿了幾張信紙。
正因為有這樣的來回傳書,讓五郎雖然離家,卻不會因此孤寂,也讓一家人有了某種錯覺,似乎五郎並不是去遙遠的江南,而是在離他們並不遠的地方,甚至是……觸手可及。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起來,櫻桃樹上葉子越來越茂盛,只餘下並不多的櫻桃了,而青杏卻一天天的長起來,從青中泛黃到整個金燦燦的。
熟透了的杏子的香氣隨著微風,淡淡的,卻能飄出老遠。
早上吃過早飯,連蔓兒在屋裡陪著張氏和連枝兒做了一會針線,又吃了一回茶,就提了個小籃子出來,她打算摘些杏子回去吃。
連蔓兒帶著小慶正在摘杏子,就看見連葉兒從遠處走了過來。連葉兒的胳膊上挎著一個籃子,裡面是剛挖的野菜。
“蔓兒姐。”連葉兒這是剛挖了野菜回來,看見連蔓兒在外頭,就過來打個招呼。
連蔓兒見連葉兒走近,就從凳子上跳下來,讓小慶繼續摘杏子。
“葉兒,又去挖菜了?來的正好,剛下來的杏子,正好要給你們送去些。”連蔓兒拉著連葉兒到樹下,笑著說道。
“蔓兒姐,我們總偏得你的東西。”連葉兒就道。
“說啥那,這也不是啥金貴物,就是自家種的。要像你那麼說,三伯娘還把今年新雞下的蛋,都給了我們那。”
新雞下的第一個蛋,個頭雖然小,但卻是極補身子的。那些雞蛋,連蔓兒都給了小七,做讀夜書的夜宵吃了。
連葉兒聽連蔓兒這樣說,就也笑了。
“對了,蔓兒姐,我來是想告訴你一聲。”連葉兒對連蔓兒道,“剛才我從官道那邊回來,看到好多車馬,往山上去了,應該是沈家的人。”
第六百二十四章浣花箋
“沈家又來人了?”連蔓兒隨口就問了一句。她這樣問,其實也並不期望連葉兒有所回答。山上有沈皇后的廟,沈家自然每季都要來人供奉。另外,那座園林是皇帝賜給沈家的,是極好的消暑之所。現在雖然還沒到盛夏,但是氣候宜人,山上環境又優美、安靜,稱得上是神仙居所。
從山上工程完工的時候,大家就都知道,沈家的人必定會時不時地來住一住的。
就是不知道,這次來的是誰?
“……都坐著馬車,我數了數,光是坐人的馬車,就有十好幾輛。後面還有騎馬的。”連葉兒又告訴連蔓兒,“對了,還有兵丁,有一個還有點眼熟。”
“好像就是那次來幫著收苞米的那個千戶。”連葉兒歪著頭想了想,說道。
“個子不高,年紀也不大,長的挺精神的那個?”連蔓兒就問。
“對。”連葉兒點頭。
“那應該是張千戶。”連蔓兒就道。張千戶來了幾回,正巧連葉兒都看見了。連葉兒這個小姑娘,眼睛好使,認人比較准。
有兵丁護衛,而且張千戶也來了。那麼就是說,十有八九,這次沈家來人中有沈六。沈六從京城回來了?那么小胖應該也回來了。這不年不節的,似乎也沒聽說有什麼大事,難得沈六竟然有時間往這邊來。
沈六來了,那小胖有沒有跟來那。
連蔓兒這麼想著小慶已經摘了多半籃子的黃杏,從凳子上下來,提了籃子來給連蔓兒看。
“夠了,先摘這些吧。”連蔓兒就道。
這杏子雖然好吃,但是一次卻不可以多吃。摘多了一時吃不完,即便是放進地窖里冷藏,那也不如現摘的新鮮。何況這杏子樹就在家門口,現摘現吃,是極方便的。
“葉兒上家裡坐坐去不?”連蔓兒就邀請連葉兒去家裡坐。
“不了,蔓兒姐,我這回去還得餵雞餵鴨。我娘這兩天給我和我爹做新衣裳那。”連葉兒笑嘻嘻地道。
“那好吧。”連蔓兒也沒勉強連葉兒。兩家現在住的近,常來常往,並不在這一時。
連葉兒要回家,連蔓兒就抓了些黃杏放進連葉兒的籃子裡。
“拿回去給三伯和三伯娘都嘗嘗,要是稀罕,你再過來拿。”連蔓兒對連葉兒道。
“哎。”連葉兒痛快地答應了。因為相處的好,這堂姐妹之間已經不需要虛套客氣了。
送走了連葉兒,連蔓兒這才帶著小慶回家。
將杏子洗乾淨留了一些給連守信和小七,連蔓兒另端了一盤進東屋,招呼張氏和連枝兒一起吃。
“娘、姐,你們也歇歇眼睛,看我摘了杏子回來了。”
張氏和連枝兒這才都放下手裡的針線,娘兒三個坐在炕上開始吃杏。
連蔓兒都是選那熟透的杏子摘的,熟透的杏子捏上去有些發軟,兩手輕輕一掰,兩片完整的杏肉就從中間分開,那杏核上幾乎一點杏肉也不會沾掛。連蔓兒家種的這幾棵杏子是張青山挑當地最好的品種,杏子大,果肉厚味道甜香。
吃了果肉,那杏核也不能隨便扔了,擱在外面的窗台上曬一曬,砸開了,裡面的杏仁是可以入藥的。而將杏仁去皮,用水泡去苦味,還可以做成一道遼東府頗為有名的小菜。
而莊戶人家的孩子們,一般將杏核曬好之後還不一定捨得就吃。他們經常裝上一兜的杏核跟小夥伴們遊戲。那種遊戲,類似於彈珠。遊戲也有彩頭就是這個杏核。有的孩子出門時裝著一兜的杏核,回來時可能就是兩兜。
當然也有的出門時兜子裝的滿滿的,回來的時候卻癟了,那肯定是輸了。
連蔓兒家現在沒人拿這杏核去玩彈珠的遊戲了,因此杏核都會被攢起來,砸出杏仁來做涼菜。
吃著杏子,連蔓兒就將沈家來人的事跟張氏和連枝兒說了。
“一會打發人去打聽打聽,看是誰來了。咱們也好準備些表禮送過去。”連蔓兒說道。
“是這個理。”張氏點頭。
連蔓兒這邊剛把人打發出去,外面就來稟報。
“……來了一位羅大娘,說是沈家五小姐身邊伺候的,要見二姑娘。”
就如同宋家一樣,下人裡面能夠被稱為大娘的,最少是要管事一級的人物。
連蔓兒就微微有些吃驚,沈家人口眾多,別說她們,就是沈家自家人,只怕也有不少人並不能夠認全人。而她們只和沈六和沈九相熟,再一個有過一次來往的是沈家的三爺,其他的人卻是沒有打過交道的。
連蔓兒從未去過府城,跟沈家的女眷們自然也從無交往。這沈家五小姐身邊伺候的管事婆子來見她,這不能不讓她感到意外。
“趕緊請進來吧。”連蔓兒想了想,就吩咐道。
一會的工夫,小喜就領了羅大娘進來。
“小的羅氏,給二姑娘請安。”羅大娘進門就笑著蹲下身,像連蔓兒行禮。
這羅大娘大約三十幾歲的年紀,團團臉,身材略顯富態,穿著一件淡青色的棉綾褙子,下面是同色的挑線裙子。
看那模樣,一團和氣中又透著利落能幹。連蔓兒又看見她頭上帶著金釵、抬起手時露出手腕上兩隻赤金的鐲子,就更肯定這位羅大娘在沈家應該是極有體面的。
“大娘辛苦了,快請坐下說話。”連蔓兒忙讓小喜扶了羅大娘起來,又在旁邊給羅大娘安了座。羅大娘再三讓了,才肯坐下。
連蔓兒又吩咐小喜端上茶水點心來讓羅大娘吃。
“大娘這是從哪裡來?”連蔓兒就問羅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