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17頁

    沈六在一旁,只任由他發問,也不阻止。連蔓兒就知道,這老頭在沈六跟前,應該是受到信任的。她回話也就沒有隱瞞。

    “大人,這地瓜是我們家的叫法,這東西,在福州府叫做番薯。因為福州府有人種過,我們求來了,也學著種,所以才知道這些。”說到這,連蔓兒就將地瓜是從王家王幼恆那裡得來的話,又說了一遍。

    五郎這時也走上前來,恭恭敬敬地託了一份書札給沈六。

    “詳細情形,已經寫在書札中了,請六爺過目。”

    沈六就讓人將書札接了過去,他打開書札很快地看了一遍,就遞給了身邊花白鬍鬚的官員。

    “李老,你看看。”沈六道。

    李大人趕忙將書札接過去,從頭到尾細細地看了一遍,連連地點頭。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好,太好了。”連說了幾個好字,李大人就抬起頭來,問五郎,“這書札,是誰寫的?”

    “大人,這書札就是我哥寫的。”連蔓兒就指著五郎,對李大人道,“我哥在鎮上的私塾念書,明年就要參加童子試了。”  

    “是的,是我寫的,還請大人指教。”五郎又對著李大人行了一個禮。

    一個普通的莊戶人家,出了一個面對權貴不卑不亢,應付自如的小姑娘,已經不易,又有一個不到弱冠的小書生,還懂得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們是如何種植地瓜的方法寫成書札上呈,這可實在令人驚嘆了。

    “孺子可教,……後生可畏……”李大人捻須笑道。

    “大人,這件事依下官之見,還需速速上報朝廷。……雖說福建已有種植,但我等都沒有耳聞,況且,這件事,在本府,還是首例……”李大人就向沈六施禮,進言道。

    旁邊的幾個官員也都跟著附和。

    “這是地方下轄的事情,我不便插手。便交給知府大人與李大人吧。”沈六道。

    知府和李大人都忙推辭。

    “這事是百姓稟告給六爺,也是六爺因玉米一事才發現的,理應由六爺上報。我等不敢居功。”  

    連蔓兒就沒在旁邊繼續聽下去,而是跑去幫著收拾地瓜。她不用聽,也能猜到結果是什麼。

    自然是沈六牽頭,其他官員沾光。

    沈六要走,讓人捧了一托盤的銀子給連守信,又讓人搬了兩籮筐的地瓜,這才上車。沈六上了車坐下,不知想到什麼,又讓人掀起車簾,將連守信、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幾個都叫到車前。

    “六爺有什麼吩咐?”連守信恭敬地問。

    “嗯。”沈六的目光掃過來,在連蔓兒的臉上略作停留,抬起右手,輕輕地轉了轉左手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

    “啟程吧。”沈六最終卻什麼也沒說,只吩咐道。

    連蔓兒幾個忙向後退開,車簾落下,隱去了沈六略有些幽深的目光。

    沈六的車隊離開,連蔓兒一家趕忙往家裡運送地瓜。地瓜還沒完全運到家裡,就有人帶著銀子上門了。

    第一個上門的是王舉人,沒錯,是王舉人親自來了,他要買地瓜。

    這讓連守信有些發愁,不賣給他不好,可是要賣,這地瓜能不能賣,應該賣多少錢合適,這都是個問題。  

    “舉人老爺,我們是鄉里鄉親,我爹娘常念舉人老爺的仁義,對鄉親照顧。我家這地瓜,如果是能賣,舉人老爺肯定是頭一份,這沒說的。”出來送茶的連蔓兒,就笑著說道,“只是,這地瓜能不能賣,該咋賣,你得容我們點工夫,讓我們先制定出個章程來。”

    王舉人聽侄子王幼恆,還有家裡的管事、僕役們說起了連家的連蔓兒,他自己,卻算得上是第一次看見連蔓兒。見這小姑娘果然如傳聞中所說的聰慧、利落,這話說的入情入理,對他又極尊重,又親切,讓人聽著舒坦。

    “也好。”王舉人就起身告辭,卻將銀子留了下來。

    連守信自然不肯,退讓了幾番,王舉人就是不肯將銀子拿走,連蔓兒想了想,就做主收了下來。王舉人這才滿意地走了。

    “蔓兒,六爺走的時候,也沒留個話,這地瓜咱能賣嗎?留下王舉人的銀子,這不太好。”連守信就道。他是老實人,留了王舉人的銀子,如果到時候又不能賣給人家地瓜,他會覺得非常不安。

    “能。”連蔓兒點了點頭,確定地道。沈六若是對他們收的地瓜有安排,走的時候必定有所示意。沈六什麼都沒說,那就代表,他們可以自己決定。  

    這地瓜在遼東府或許他們是獨一份,但是在福州府,應該已經有大面積的種植了。要在遼東府推廣地瓜,單靠他們一家這一畝多地的地瓜,那當然不行,勢必要從別處調運。

    他們能夠自行決定如何安排這些地瓜,那首先,就不能忘了王家。因為王幼恆的關係,王舉人家要買地瓜,那肯定是要優先照顧的。

    至於這地瓜該怎麼賣,連蔓兒心中一動,就看向沈六給的那幾封銀子。

    “爹、娘,咱先看看這銀子是多少?”

    “銀子就在那,跑不了,咱還是先商量地瓜的事吧。”連守信道。

    “爹、不看這銀子,咱沒法決定地瓜的事啊。”連蔓兒就道。

    “這銀子裡,它還有啥別的?”連守信詫異道。

    張氏和連守信就將銀子抱過來,放在炕上,讓連蔓兒一封封地數了一遍。沈六給他們留下了六封銀子,每一封是兩個大銀元寶,一個銀元寶重十兩。

    “一共是一百二十兩銀子,咱那兩籮筐的地瓜,有多重?”  

    “一籮筐能有六十幾斤,兩籮筐加起來,也就一百三十四斤吧。”連守信估摸了一下,就說道。

    “咱就按一百二十斤來算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一百二十兩銀子,一百二十斤地瓜。”

    “那地瓜就核一兩銀子一斤?”連守信說話的聲音都有些變了。

    連蔓兒乾咳了兩聲,在她前世,一開始地瓜並不值錢,後來隨著粗糧的身價一直在上升,當然裡面也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不過,一兩銀子一斤地瓜,這價格是有些離譜。

    沈六給的錢,不是買,裡面有犒賞他們的功勞的意思。

    那麼地瓜的價格定在多少合適那?

    第三百六十章威望

    一兩銀子一斤,連守信、張氏都認為太貴,不合理。不過,現在地瓜還沒有推廣開來,人們來買地瓜,也多是留作種的。連蔓兒可以預見到,等以後地瓜推廣開來,價格將會變得很便宜。但是此時此刻,這地瓜的身價不能低。

    “那就五串錢一斤?”連蔓兒提議道。五串錢就是五百文錢。  

    “還是太貴。”連守信就道。

    “哦。”連蔓兒就沉思起來。地瓜確實不同於玉米,因為福州府已經有人種了、吃了。玉米可以做一年四季的主食,而地瓜在這方面的價值就低了一些。而且直接賣地瓜,與經過加工之後再賣,這個價錢也不一樣。

    “爹,要不咱這樣吧。”連蔓兒想了想,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咱這一千多斤的地瓜,咱自家多留些。就留下一半吧。這一半,咱自家吃些,挑好的,咱留到明年開春,咱到時候生地瓜秧子賣錢咋樣?”

    莊戶人家,就算是現在花大價錢將地瓜買了回去,要儲存到明年開春,還要自家生地瓜秧子,單憑一家一戶的力量,這無疑是很難的。但是連蔓兒家就不一樣,她家地方大,可以修建專門儲存地瓜的地窖。而且連守信已經有了生地瓜秧子的經驗,明年再做,就是輕車熟路。

    而且賣地瓜秧,肯定比直接賣地瓜掙錢,即便定下較高的價格,也容易讓人接受。

    這樣做,即為人,也為己。

    “這樣好。”連守信聽了連蔓兒的話,立刻就同意了。  

    連蔓兒笑了笑,心想,她現在算是完全融入了這個家庭了吧,就連想法都和這一家人踩在同一個拍子上了。連守信這一家人,本質上來說,就是敦厚、樸實的種田人,雖然開著鋪子、做著買賣,但是他們依舊保持著種田人的本色。淳樸、敦厚、內斂,與他們的生活貼近土地有關,他們的身上也具有著和大地一樣的品質。

    而作為商人,他們顯然不夠狠。

    這是在賣金玉米的時候,連蔓兒就發覺了的,現在,這種感覺更深刻了。

    不過,這樣也好,他們要一代一代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分盤剝,而不知回報,不肯舍,並非長久、聚福、聚富之道。

    “咱自家留一半,那另一半那,咱咋賣?”五郎就問。

    “得先給幼恆哥家留出一百斤來,其他的都賣了,這個價錢嗎……”連蔓兒仔細地想了想,現在上好的白米是十文錢一斤,地瓜是個新奇的東西,想買去吃個新奇的人家,必定都是富足有餘的。而且地瓜一次也不能多吃。“咱就定五十文錢一斤咋樣?”

    “咱這說這是按種子的價錢賣的。”連蔓兒又補充了一句,“不管誰家來買,咱都限量,不多賣。這樣才好讓更多的人家買到地瓜。”  

    一家人商量了半天,最後都達成了一致。

    他們剛商量妥,這一撥撥的人就來了。有認得的、有不認得的,大家的目的都是一個。他們或是親眼目睹,或是聽人轉述,知道了地瓜的產量極高。他們也想買地瓜明年種。

    連老爺子也來了,他是被人央求來,跟連守信託情的。

    “爺,叔伯們,咱都安靜下,聽我爹說一句。”看連守信被眾人圍著,你一言我一語地,連蔓兒正往屋裡送茶水,就笑著大聲說了一句。

    這地瓜是她們家的,不管大傢伙說什麼,最後做主的人是她們,是連守信。大傢伙就真的都不說話,看著連守信。

    連蔓兒就走過去,給連守信的茶杯里續上水。

    “爹,你就說唄,就照咱商量好的說。”連蔓兒小聲道。

    “行,那我就說說。”連守信喝了一口水,又清了清嗓子,這才開口道,“咱這都是鄉里鄉親,我也是個莊稼人。咱莊稼人一年到頭地忙活為了啥,不就是為了讓一家大小能吃飽飯、穿暖衣裳,日子過的寬綽點嗎?這地瓜產量高,有了它,咱大傢伙就不怕餓肚子了。大傢伙都想種,我連守信沒二話,這地瓜我肯定賣給大傢伙。”  

    連守信的話說的非常有力。

    一屋子的人都叫好。

    “我四哥沒說的,真仗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