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6頁

    今天又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日,吃過早飯,過了早點鋪子最忙碌的時候,連守信就說要下地。

    “今天有啥事?”張氏就問。

    “今天打烏米。”連守信就道。

    “爹,我跟你一起去。”小七立刻就道。

    看小七這個樣子,就是連蔓兒本來不知道,也立刻就能猜到,打烏米是跟吃的有關,而且還很好吃。

    “那我也去。”連蔓兒正好算完了帳,就將帳本收起來道。

    “正好沒啥事,那我也去。”五郎道。

    “你們爺幾個就去散散吧,晌午記得回來吃飯。”張氏就笑道。

    連守信就帶著五郎、連蔓兒和小七往地里走,他們去的是北面趙家村那塊地,離的不算遠,只連守信提了一個籃子,爺幾個也沒套車,就走著過去的。

    打烏米,自然進的是高粱地。玉米地也可能有烏米,但比高粱地要少許多。

    在高粱稈的結節處,從高粱葉子根部伸出來的細長的被綠色的外皮層層包裹著的,就是烏米。  

    進了高粱地,連守信掰下第一根烏米,將外皮撕開,露出裡面白嫩嫩的瓤,遞給連蔓兒。連蔓兒掰下來一段吃了,從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了一番,這才大概知道了,烏米到底是什麼東西。

    烏米,其實是高粱的一種病變,學名似乎叫做黑穗病。是由於種植密度過大、或者肥料沒有完全糟透等原因引起的。

    黑穗病的初期,烏米是白色的,很嫩,而且味道甜美。若是放任它繼續成長,後期烏米就會變成黑色、膨大,不僅不能吃,而且還會感染高粱葉子,影響高粱的收成。

    這個年代沒有農藥,好在烏米也沒那麼容易大面積爆發,相反,由於莊稼人的種植經驗都很豐富,烏米的出現是比較少的。只要在烏米的生長初期,將烏米掰下來,就可以解決問題。

    這就是打烏米。

    而這個時候打下來的烏米,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美味之一。既可以就這麼生吃,也可以拿回家去蘸醬吃,外面裹了干豆腐蘸醬吃,還可以和土豆、豆角一起燉了吃。

    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將一根烏米分吃了,就分散開,各自拿了兩條壟向前走,搜尋烏米。高粱葉子刮在皮膚上,有些痒痒地疼,但是在莊戶人家的孩子眼中,這根本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尋找烏米的快樂。  

    找到烏米,掰下來,誰也沒有再吃。

    “拿家去,晌午咱買上一斤干豆腐,卷著蘸醬吃。”連蔓兒是這麼打算的。

    五郎和小七都同意,連守信自然更不會說什麼。

    將一片高粱地都搜索完,打下的烏米也才裝了半籃子。

    連蔓兒瞧著半籃子烏米,有些小小的糾結,烏米不多,說明高粱的長勢好,她應該高興。可是她心裡的某個角落,是希望能打到更多的烏米的。

    出了高粱地,爺四個又到旁邊的玉米地看了一圈,玉米地里沒有烏米,玉米長的很好,結的玉米穗從外面就能看出,裡面已經開始長玉米粒了。

    因為糞肥的量足,今年的雨水又好,不管是高粱、玉米、糜子都長的很好。

    走到地頭,連守信去跟看青的人說話,連蔓兒就在地瓜地里蹲下身,小心地查看地瓜秧。從地瓜秧的長勢上,可以估計出,地底下的地瓜必定也長勢喜人。

    玉米加上地瓜,她今年不僅能大飽口福,還能大賺幾筆,這真是讓人高興。

    連蔓兒就忍不住抿了嘴笑。

    “四叔、蔓兒姐,快回家,家裡來人了。”連葉兒急匆匆地從地頭跑過來,一邊高聲喊。  

    第三百四十七章打算

    連蔓兒聽說家裡來人了,趕忙站起身。這個時候,連葉兒已經到了跟前,她一頭的細汗,彎下腰喘氣。連蔓兒站在那,都能聽見連葉兒砰砰的心跳聲,看來連葉兒這是一路快跑來的。

    “葉兒,誰來了。”連蔓兒一邊往回走,一邊問。

    “是沈家來人了,就在鋪子裡頭。四嬸在招呼,讓我趕緊下地來給你們送信兒。”連葉兒稍微喘勻了氣,答道。

    從送去玉米和信到現在,沈家也是時候改有所動作了,不知道沈家這次來的是誰。

    大家一起快步往回走,連守信就問連葉兒。

    “葉兒,是沈家的誰來了?”

    “是沈六爺,沈九爺也跟來了。”連葉兒就道。

    原來是沈六親自來了。看來他已經敏感地察覺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至於沈小胖,這傢伙還真像沈六的小尾巴。想到沈小胖圓滾滾地跟在沈六身後,還大言不慚地說他長大後會像沈六一樣的樣子,連蔓兒就忍不住莞爾。

    還沒走到鋪子跟前,遠遠地已經瞧見鋪子前面站了二十來個穿官衣的軍士,拴馬樁上栓了兩排的高頭大馬,旁邊還停放了一輛加寬加大型的馬車。等走到鋪子門口,就看見幾個軍士手裡舉著牌子,站在鋪子門兩側。  

    不是沈六來了嗎,他以前可沒這樣的排場,這是怎麼回事?連蔓兒忙打量牌子上的字,這才看清有一面牌子上面寫著迴避,還有一面上面寫著征虜前將軍。

    看門的一個千戶見了他們,就過來將他們攔住了。

    “總兵大人在此,閒雜人等不得靠近。”

    這千戶一臉的絡腮鬍子,凶神惡煞一般,說話聲音跟銅鐘似的。連蔓兒不由得四下看了看,若是放在往常,來了大人物,莊戶人家肯定要圍觀看熱鬧,今天這附近卻一個村裡的人都沒有。顯然是被這氣派給嚇住了,誰也不敢往跟前來。

    “這是鋪子裡的東家,咱們大人要找的人。”就有一個矮個子,長的極精神的年輕人走過來,對那千戶道。

    那名千戶聽了,趕忙就退了開去。

    “進來吧,大人正等著你們那。”矮個子的年輕人招呼道。

    連蔓兒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覺得他有些眼熟,似乎再哪見過。

    那年輕人瞧見連蔓兒看他,就微微笑了笑。

    進了門,就看見鋪子裡的桌椅都被堆到了一腳,屋子正中擺了一張桌案,沈六一襲紅色圓領蟒緞常服,正坐在桌案後慢慢地品茶,沈謙坐在他下首,正往外張望。  

    張氏、趙氏都站在通往廚房的門口伺候。

    沈謙看見連蔓兒進來了,肉嘟嘟的臉上立刻就綻出了笑容。他挪了挪屁股,就想要從椅子上下來,扭頭看了看沈六的眼色,就又蹭了回去。

    連守信、連蔓兒、五郎和小七這個時候趕忙上前,給沈六見禮。

    “起來吧。”沈六的聲音依舊清清冷冷的,沒有任何的情緒波動。

    “說說玉米的事吧。”等連蔓兒幾個站起身,沈六就又說道。他這句話,是衝著連蔓兒說的。

    連蔓兒就將在得了玉米的種子之後,如何在園子和地里種下玉米,等玉米結出玉米棒子之後,又如何發現玉米能吃等大略地說了一遍。

    “……我們自己家先嘗了,覺得挺好吃,而且還頂餓,能當糧食,就想著這事應該告訴六爺和九爺知道。”連蔓兒道。

    “你們家的金玉米,現在名氣可不小。”沈六的目光在連蔓兒的臉上一掃,淡淡地說道。

    “那是托六爺的福。”連蔓兒趕忙道,“玉米種子是六爺和九爺給的,這個我們不敢忘。除了園子裡的玉米,怕長老了不好吃,地里的玉米我們都沒動,就打算聽六爺你的吩咐那。”  

    “已經有人來向我們打聽,想要玉米種子,許了我們高價,我們都沒有應承。”頓了頓,連蔓兒又加了一句。

    沈六輕輕地嗯了一聲。

    連蔓兒偷偷地看了沈六一眼,以她對沈六的了解,她覺得沈六現在的心情應該還是不錯的。這個人,肯定是小小年紀就開始做官,所以總是這麼一副喜怒不露於色的樣子,讓人琢磨不透。據說,這是當官的秘訣之一那。連蔓兒暗暗腹誹道。

    “六爺也嘗了玉米沒有,舉得味道還行吧。”連蔓兒見沈六喝茶不說話,就笑著問。

    “我和六哥都吃了,先吃了你送給我的。”沈小胖就搶著道,不知道是不是連蔓兒的錯覺,沈小胖似乎在“你送給我的”幾個字上,略略加重了語氣。“……後來又吃了我家裡的。玉米好吃,我可愛吃了。我六哥也愛吃。”

    “還好。”沈謙這樣說完,沈六就慢悠悠地說了兩個字。

    還好啊,那麼就是很好的意思了。

    連蔓兒就對五郎使了個眼色。  

    “哥,把咱們準備的東西給六爺吧。”

    “好。”五郎忙答應了,就回了裡屋,一會工夫回來,手上捧上一個帖子,向上呈給沈六。

    有小廝接過去,放在桌案上。

    沈六放下茶杯,拿起帖子,打開看了看,嘴角便微微地翹了起來。

    那個帖子中,詳細地記載了連蔓兒家是如何種植玉米的,還記錄了嫩玉米的產量,最後留了空白,是要等到秋後,記錄老玉米的產量的。

    “知道輕重,也還有心。”沈六心裡暗道。

    “這帖子上的字,是誰寫的?”沈六問,他看過了連蔓兒給沈謙的信,這帖子上的字跡,並不是連蔓兒的。

    “是我。”五郎忙答道。

    “六爺,我哥今年開春就在鎮上的私塾上學了,還多虧山上的魯先生,常輔導我哥和我家小七的功課。”連蔓兒就道,“明年我哥就能參加童子試了。”

    “你的字也是魯先生教的?”沈六看了一眼連蔓兒,問道。  

    “嗯。”連蔓兒點頭。

    “聽說,你比你哥和你弟弟學的都好,要是能夠下場考試,肯定能考上秀才、舉人。”沈六看著連蔓兒說道。

    “聽……”連蔓兒想問沈六是聽誰說的,忽地想到這正是她第一次寫給沈謙的信里,自誇的話。沈六肯定是看過那封信了,現在這麼說,可不像是在誇她。

    想到這,連蔓兒臉就有些紅了。好吧,她承認,她那時是虛榮心作祟,想著對方是沈小胖,落筆就沒什麼顧忌。

    沈六這人不厚道。

    連蔓兒就不說話了。

    沈六輕輕地咳嗽了一聲,將帖子收起來,然後站起身。

    “走,看看你們種的玉米去。”

    沈謙歡呼一聲從椅子上下來。

    連守信領路,眾人簇擁著沈六和沈謙就先到鋪子後面,看菜園子裡種的玉米。

    沈謙看著菜園子裡什麼都稀奇,一路向連蔓兒問個不停。連蔓兒也都耐心地告訴了他。沈六狀似無意,其實也都聽在了耳朵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