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7頁

    忙碌的日子過的飛快,轉眼,就到了御賜牌樓落成、連蔓兒家要搬入新居的那一天。

    一大早,賓客就陸續到了。大家都聚集在牌樓前的空地上。

    吉日、吉時。

    就聽得禮炮聲響起,緊接著是一百掛鞭炮一齊點燃。在這震耳欲聾的響聲里,大幅的紅綢飄落,露出建成的牌樓的全貌。

    牌樓正中為明樓,明樓正中的牌匾上有龍鳳祥雲紋樣,中央是兩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御賜”。牌匾下又有橫額,上面雕刻有文字,記述了某年月日牌樓御賜給誰,因何御賜的牌樓,以及牌樓修建和完工的日期等。

    明樓兩側有夾樓,精雕有如意紋、貔貅式樣。夾樓下為次樓,次樓也有匾額,一邊刻有功在社稷,另一邊刻的是流芳百代。

    整座牌樓,全是採用的大塊漢白玉石建造雕刻、飛檐斗拱,龍吻獸頭,在朝陽映襯下,顯得格外巍峨雄偉。

    牌樓前的眾人都紛紛下拜,嘴裡念誦著皇恩浩蕩。

    拜過了牌樓,眾人才漸次往新宅里來。

    新宅里早都預備好了,前院有吳玉貴和吳玉昌兄弟帶著吳家興做知客,幫連守信招待男客。後院則是張氏帶人招待女客,吳家興的娘吳王氏,張采雲的娘張王氏,還有蔣氏都幫著張氏忙活。  

    張青山、李氏帶著張慶年、王氏還有孫女張采雲是昨天下晌到的,連繼祖和蔣氏,是昨天傍晚時分到的。

    男客六桌,在前院的正廳和書房用飯。

    沈家今天來了人,既不是沈六,也不是沈九,而是沈家的三爺,由鍾管事帶著人陪同來的。這還是連蔓兒第一次看見沈六和沈九之外,沈家其他的兄弟。

    沈家三爺看年紀大約將近四十歲,長的十分富態。那富態勁兒,和沈九到有幾分相像,不過眉眼卻是另外一番模樣,和沈六相比,那則是一點相像的地方也找不出來。

    起碼,連蔓兒是這麼認為的。

    連蔓兒看了沈家送來的禮物,是兩個玉石盆景,一張富貴牡丹的繡屏,另有四個上用的妝花緞子。

    小廝全福不知為何沒跟著沈六,也跟了來這裡。這小廝極機靈,瞅見機會就湊到連蔓兒跟前。

    “……這幾樣禮,姑娘看著可還好?這是咱們六爺和九爺挑的。”

    “多承費心。”連蔓兒就笑了,“你們六爺,還有九爺,都在家?幹什麼那,今天咋沒來?”  

    “九爺被關在書房念書那,六爺是十天前,就去巡邊了。給姑娘家送的這些禮,還是那時候就挑好了的。”

    連蔓兒笑著點頭,隨後就找了小七過來,讓他捎信給前院的五郎,將全福安排在跨院吃席,不能怠慢了。

    遼東府的知府、錦陽縣的知縣和一些屬官也來了,這些人也多有禮物送上,多是玩器擺設。唯獨那位李大人,送的是一套翰林院刊印的新書,另有湖筆一盒、徽墨一盒,端硯兩端。

    宋海龍和連花兒,也帶來了厚禮。

    第四百零六章厚禮

    今天來的女客,一律在內宅招待。從穿堂進來,就見偌大的一個院子,都是青磚鋪地,錯落地種著些丁香、夾竹桃,上房廊檐地下,是四個大缸,裡面種的是石榴。四周的抄手遊廊下面,擺的整整齊齊的,都是應季的紅的、黃的、粉的月季,盛開的月季,每一朵都有拳頭大小。除了月季,還有應季的jú花,多是黃的、白的,紫的,遼東府有的品種,這裡幾乎都全了。

    這些花木,有的是人送的,有的是連蔓兒家自己買的。

    雖已經是晚秋初冬時節,這些花木依舊將整個院落點綴的格外精緻又生機勃勃。  

    宋家的老夫人本來說,也要來拜一拜牌樓,給連蔓兒家賀喜。只是這天一冷,她身子不大好,這一天,就沒有來成,只打發了宋海龍和連花兒兩個來。

    連花兒進內院的時候,身邊只帶了一個丫頭,一個婆子。這兩個,連蔓兒都認識,就是去年在連花兒懷孕的時候,曾經來過連家老宅,說要請古氏去照看連花兒的孫大娘和小紅。

    這兩個平常都是跟著沈老夫人跟前伺候的人。

    宋家的老夫人沒來,但是話卻通過孫大娘都捎到了。

    宋家帶來的禮,很豐厚。

    兩架炕屏,一架絨面的屏風,上面繡著孔雀開屏,據說是採用真的孔雀羽毛織繡而成的,適合稍冷的天氣擺放,一架是鵝黃色的帛絹面炕屏,上面繡著四時花卉,最適宜暖和的天氣擺放。

    一對雙耳大肚、白底青花的大瓷瓶,這瓷瓶比小七還要高上那麼一點點,是這個年代有錢人家最愛擺在廳堂做裝飾的。瓷瓶內可裝穀物,也可裝水,瓷瓶口可以插花或做其他的裝飾。

    另有上等細瓷茶具兩套,彩緞兩匹,貢茶兩盒,鎏金的佛像兩座。

    還有一隻長木匣,裡面是整整齊齊的一層銀錁子。  

    “……太太別笑話,這是我們老夫人看著我們翻箱櫃,正好看見這個,就說,正好給太太留著賞人,比現去傾方處。”孫大娘笑著對張氏道。

    “老夫人替我們想的周到,我這感激還來不及那。”張氏就道。

    宋家老夫人的禮物備辦的齊整,可見是真的用了心。

    除了這些,宋家另外還給連枝兒、連蔓兒、五郎和小七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禮物。

    一套文房四寶,一套遼東府官學新刊印的圖書,這是給五郎和小七的。給連蔓兒和連枝兒的,則是一人一個雕漆的妝匣。

    “這是西洋舶來的新玩意兒,姑娘打開看看。”小紅就笑著對連蔓兒道。

    連蔓兒依言將妝匣打開,不覺也有些喜歡。那妝匣蓋子打開來,裡面竟是鑲嵌了一整幅的鏡子。看那鏡面,光滑、清透,照著人清清楚楚,沒半點失真,竟是最上等的玻璃鏡。

    “……家裡的商隊剛帶回來,只有這麼幾個,我們老夫人惦記著姑娘,特意吩咐了,撿兩個最上好、最精緻的,送給姑娘。”孫大娘就笑道。  

    “讓老夫人費心了。”連蔓兒和連枝兒忙就站起來,謝道。

    “姑娘再看看裡面的東西,喜歡不喜歡?”小紅又笑著道。

    妝匣裡面又分兩層,第一層是銷金的帕子,帕子一角繫著一套精巧的金三事兒,第二層又分為幾個小格子,裡面胭脂水粉眉黛,象牙梳篦,日常梳妝所用的東西,竟然俱都齊備了,另有一根赤金鳳頭點翠簪子,並兩隻赤金小佛手壓發。

    宋家這個份禮可真壓手,不只是因為禮物貴重,還因為這裡面包含了準備禮物的人,那種重視、體貼、周到的心意。

    “這簪子和壓發,還是我幫著選的。”連花兒這個時候終於有機會插話道。

    剛才一直是孫大娘,以傳達老夫人的話的名義,在跟張氏說話。連花兒在旁邊坐著,能說上的話極少。

    連花兒就伸手取了簪子,笑著招呼連蔓兒,要替她帶在頭上。

    連蔓兒笑著走近連花兒,卻在連花兒要將簪子插到她頭上的時候,突然好像想起什麼來了似的,略微往旁邊一躲。

    連花兒的手就落了空。  

    “花兒姐,這簪子不急著戴,一會咱們到那邊說話,你再慢慢幫我戴。”連蔓兒狀似親密地和連花兒說道。

    連花兒笑了笑,只得將簪子重新又放入妝匣里。

    “好,咱們姐妹,可有好些日子,沒在一起好好說過話了。我在縣城裡,每天都想著你們。”連花兒也是一臉親密地笑著道。

    孫大娘和小紅在旁邊看著,也是滿臉的笑容。

    女客的宴席,也分做兩桌,一桌擺在東屋,一桌擺在西屋。

    東屋這邊,坐的都是年紀較長的女客,有張氏的娘李氏,娘家弟媳婦王氏,吳家興的娘王氏,連蘭兒、王舉人的太太、知縣的太太,另有錦陽縣裡兩位屬官的太太。

    西屋這邊,則是年紀較輕,輩分較小的女客。有知縣的嫡女,今年才十歲,跟著父母來看熱鬧,另外就是懷大奶奶、蔣氏、連花兒、連蘭兒的小女兒銀鎖、吳家玉、張采雲,然後就是連蔓兒和連枝兒姐妹倆。

    女客多是連蔓兒家的親戚,別人極少,這是因為那些來拜牌樓的賓客中,只有錦陽縣的知縣和兩名屬官帶了家眷來。

    連蔓兒家內院的上房,共有五間,東屋兩間,是連守信和張氏的房間。連守信和張氏喜歡大開間,因此,這兩間房並沒有隔斷,和連家老宅上房東屋的布局相仿。  

    西屋兩間,是連枝兒和連蔓兒姐妹倆的房間。房子中間設有木雕的隔斷,在炕上的部分,與窗台齊高的部分為青磚隔斷,外面鑲有木板,窗台以上的部分,為雕花木格,鑲嵌琉璃,這琉璃採用的是和上房的窗戶一樣的琉璃,透光性非常好。所以,雖然設了隔斷,一點也不影響室內的採光。

    地下部分,與炕齊高的是實木板隔斷,之上,也是雕花木格,這部分鑲嵌的不是琉璃,而是厚緞子。隔斷中間有門。

    這隔出來的兩間,外間是客廳,裡間則是兩姐妹的臥房。臥房內有隔斷全幅的帘子,將帘子都拉上,門關上,這裡外兩間就完全的獨立起來了。

    西屋的這一桌酒席,就擺在外間的炕上。

    張采雲、吳家玉和蔣氏是已經來過的,其餘幾個人,卻是第一次進來,難免都會好奇。

    知縣的閨女年紀雖小,卻已經是一副矜持的大姑娘做派,進了屋,並不東張西望,懷大奶奶略看了幾眼,便也不再多打量。

    只有連花兒和銀鎖,看的最為仔細。

    一進門,門背後,靠東側牆擺放著兩隻躺櫃,柜子上面,擺著兩隻帽匣,帽匣上面,是一架小坐鏡。這是莊戶人家中的富戶常有的擺設。  

    進門的正對面是隔斷,挨著炕下面,靠著木隔斷,擺放著兩張椅子,扶手、腳踏俱全,兩張椅子中間,是一張茶几,上面擺放著茶壺茶碗。靠北牆,是一張大書桌,桌上擺著兩摞子書、筆墨紙硯,另有一隻琉璃花瓶,裡面插著各色鮮花。

    今天太陽正好,因為琉璃的窗戶,屋內亮堂堂地,溫暖而舒適,青磚地面,一塵不染。

    銀鎖的臉上就露出了歆羨的表情,連花兒的目光在屋裡四下逡巡,似乎是想找出些錯漏來,可惜最終也沒找到。

    連花兒走進屋,就在西面靠炕一側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這才不過一年的光景吧,連蔓兒家的日子竟然過的這樣好了。這樣寬敞的大院落,潔淨、舒服的環境,獨立的臥房和客廳,即便是她沒成親前,在鎮上住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好的條件和享受。

    那個時候,她可是秀才老爺家的小姐,身後有一大家子人供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