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76頁

    杜士儀如果知道鄂溫余吾的想法,一定會感慨自己的宣傳攻勢作用強大。自從把自己的根基從朔方挪移到了安北牙帳城,他就進一步篩選離散的突厥孤兒編入幼軍營,等人稍稍長大習得武藝後再編入阿茲勒的前鋒營,以此作為自己的真正心腹親兵。那些忠誠不二的青年被他派往四面八方,一面將大唐朝中真真假假的鬥爭宣揚得人盡皆知,一面把他——安北大都護杜士儀包裝成具有種種神異的名將。

    賓主雙方在城頭駐足良久,又彼此親切交談,交換了一番對於雙邊友好的美好祝願之後,方才下了城牆,上馬前往安北大都護府。沿途鄂溫余吾細細審視街頭行人,見除卻服色整齊的兵卒之外,大多數行人都是批發左衽,具有鮮明的鐵勒血統,而看到他們這一行後退到路邊讓路,甚至有不少人主動撫胸行禮,路邊也沒有那些專門用來清道的兵卒,他頓時體會到了杜士儀在這座安北牙帳城中的崇高威信和人望。

    「杜大帥能否告訴我,這座安北牙帳城中共有多少人?」

    骨利乾的實力,不足以對安北牙帳城造成威脅,杜士儀自然不吝對他揭開這座雄城的面紗。他笑了笑後,就用馬鞭指著前方說道:「安北牙帳城總共六十四坊,其中有的里坊專門屯兵,有的里坊專門耕田種植糧食菜蔬,有的里坊專門供牧民居住,有的里坊住著工匠,至於草場、糧食、兵器,林林總總一應俱全。所以在西、東、南三門,都有專門供牧民趕著牛羊出入的小門。但現在,牧民們都劃出了固定的牧場,大多居住在城外,只有在風雪天中方才會回到城中定居。工匠、農戶、牧民、兵馬,總共超過八萬人。」  

    八萬人!

    儘管回紇葛邏祿也好,仆固同羅也好,在鼎盛時期的兵馬全都超過了這個數字,更不要說當初號稱一聲令下,便能湊集幾十萬大軍的突厥,可鄂溫余吾不會忘記,杜士儀出任安北大都護,這座安北牙帳城從建城至今只有多少年。

    所以,鄂溫余吾在嘖嘖讚嘆的同時,心裡不禁對唐使之前提出的交易有些暗暗心動。那種苦澀的茶水他初嘗並沒有覺得什麼,可在飲用了十幾天之後,確實覺得神清體健,精神奕奕,更重要的是唐使聲稱,安北牙帳城可以提供給他們據說可以讓他們生活更好的工匠。生活在北海那樣苦寒的地方,縱使他身為一族之主,生活甚至未必比得上長安城中的一介平民。

    當他踏入安北大都護府,看到那些高大的建築時,各式各樣少見的擺設,他終於完全下定了決心。因此,踏入鎮北堂之後,他便誠懇地開口對杜士儀說道:「我這次隨著唐使親自過來見杜大帥,就是想表達我骨利干願意互市的誠意。」

    鄂溫余吾既然爽快地答應了這樣一件事,杜士儀自是大喜。攀談之下,他對這個豪爽的一族之主頗有好感,即便骨利干只是北海邊一個並不算最強大的鐵勒部族,他仍是在鄂溫余吾的試探下,滿口答應了與其結為兄弟的請求。為此,他還慷慨送出了兩千斤茶,而換回來的,卻是來自骨利乾的十匹神駿。據鄂溫余吾聲稱,這十匹神駿絕不遜色於貞觀年間,骨利干進貢給大唐太宗皇帝的十驥!  

    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

    既然以兄弟相稱,鄂溫余吾又分外慷慨大方,杜士儀自是對其倍加優撫,諸多互市條款,全都讓陳寶兒對其逐條解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會用虛詞矇騙,讓對方吃虧。遊牧民族對於這些紙面上的東西原本並不在乎,凡事都是以拳頭大小,也就是實力來決定。所以,對於杜士儀提出的這些理念,鄂溫余吾一面覺得新鮮,另一面卻也覺得感動非常。更何況,多一個強大的盟友,總比多一個強大的敵人來得好。

    臨行之際,杜士儀又親自把他送出安北牙帳城北門三十里外。這樣的殊遇讓他更加高興,甚至在道別時右手撫胸說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如若兄長日後遇到了什麼事情需要我,我當親自率領骨利干所有兵馬,聽候兄長的調遣!」

    鄂溫余吾歸去不久,虎牙便從長安風塵僕僕地歸來,帶來了李林甫重病不起,同時正竭力和楊釗修好的消息。對於長安那邊有李楊合流這種猜測,杜士儀不予置評,但很是撫慰了一番此次奔波數千里,疲憊不堪的虎牙。而遠在數千里之外的這件事,對安北牙帳城的其他人來說,遙遠得根本顧不上,陳寶兒正在忙著接洽黠戛斯那邊派來商討俱力貧賀中俟斤與杜士儀未來見面事宜的使者;張興正在負責接洽遠道而來的商戶代表;岑參和王昌齡負責接待興致勃勃跑到安北牙帳城來遊學的士子……至於李光弼和僕固懷恩,以及阿古滕阿爾根和其他眾多武將們,則忙著熟悉各自的兵馬。  

    和數千里之外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長安不同,這座剛剛落成不過數年的城池,正呈現出一片繁忙而又欣欣向榮的氣象。

    多年明爭暗鬥的宿敵不出意料會迎來末日,除卻這個好消息,杜士儀須臾便收穫了另外一個好消息。一條他放出去多年的長線,終於給予了他一個等待了太久的好消息。當他接到千里迢迢送來的密信之後,就把阿茲勒給召了過來。

    這麼多年來,親生兒子杜廣元和杜幼麟都不在身邊,因此杜士儀仿佛是為了排解思念,在很多與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少年身上傾注了不少心力。譬如僕固懷恩的兩個兒子,譬如龍泉和阿茲勒,就連更後頭前來效力的阿布思之子阿古滕,以及聶赫留之子阿爾根,他亦是不吝指點。而在眾多年青一代中,阿茲勒和龍泉這一蕃一漢,自然又格外不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7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