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頁
發展到後來,只要漢朝的戰旗出現,除羅馬還能硬剛,余者皆望風而逃。
實在打不過就只能跑。萬一跑都跑不掉,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元鼎三年,漢軍大捷的消息傳回。
趙嘉登上城牆,忽聞一聲唳鳴,看到穿過雲層的金雕,以斗篷裹住前臂,接住從天而降的猛禽。
解下金雕腿上的竹管,取出其中絹布,看到熟悉的字跡,知曉魏悅下月將入長安,趙嘉不禁彎起嘴角。
想到自己聽來的消息,手指擦過金雕頸羽,趙嘉思索該如何回信。
是寫明自己將升調太農令,最遲明歲將赴京城,還是暫時隱瞞下來,來日給魏悅一個驚喜?
“不如瞞著?”
趙嘉托著下巴,笑得很有幾分“不懷好意”。
金雕移到趙嘉肩上,不忘自己抓著斗篷,墊在鋒利的爪下。站穩後,側頭看著趙嘉,貌似不明白,這個沒翅膀不能飛的究竟在想什麼。
風卷過朔方城,帶來草木勃發的清爽。
昔日的殘垣斷壁,如今已成繁華城池,人流穿梭在商市之中,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趙嘉在城頭思索時,恰好有駝隊自西歸來。
待隊伍行到城下,看到隊前熟悉的身影,趙嘉不禁展開笑容。隊伍中的的衛青蛾似有所感,仰頭望去,見到城牆後的身影,同樣笑彎雙眼。
時光在這一刻交錯,歲月在瞬間重合。
年少的記憶從未遠去,再回首,皆是無比清晰。
被記憶所感,趙嘉突然改變主意,轉身走下城牆,準備動手寫成書信,立即送往雲中。
他想見魏悅,比任何時候都想。
至於驚喜,不急在一時,今後日子還長。
時空長河流淌,生生不息。
史官的筆墨落於簡牘,著述成卷。
時過境遷,史書重現,其中功過成敗,是是非非,自有後人評說。
————全書完
作者有話要說:正文到這裡結束,番外兩到三天更新一篇。
感謝大家喜歡遠方的文,遠方會繼續努力,寫出更好的故事。
新文大概在一月下旬開
第三百零一章 番外
趙嘉者,祖為趙人, 大父徙咸陽, 漢興徙雲中。
其父趙禹事魏尚。尚為雲中守, 禹為功曹,府中皆稱勇。景帝時從尚征, 卒於戰。
嘉聰慧,少好學,有勇力。
景帝後年, 匈奴屢犯邊, 嘉率鄉人擊胡, 殺虜多。上聞,褒之, 賞百金, 征郎官。景帝末, 以功補沙陵縣尉, 從軍征,得須卜氏首級。
景帝崩, 武帝立, 嘉以縣尉升步兵校尉。
建元二年, 匈奴侵雁門, 上使五營出, 設馬邑圍。嘉至馬邑,率步騎三千擊匈奴,斬首虜兩千。戰大捷, 嘉爵少上造……
以上一段記載,出自史記循吏傳。
文章中詳細記錄沙陵侯趙嘉生平,重點記述他多次率軍出征,北擊匈奴,南下百越,西征大夏安然,為國朝擊敗強敵,開疆拓土。
後世人研讀這段歷史,常將趙嘉同魏悅、李當戶、曹時和韓嫣並列,讚譽其功,言其實當流芳百代,彪炳史冊。
除戰功之外,文章對趙嘉的治政能力也做出肯定。
主要舉其任太農令期間,舉賢任能,推行嘉令,使得國家糧食豐產,商貿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國庫豐盈的程度,貫朽粟陳亦無法形容。
各種史料都予以佐證,在趙嘉任職期間,漢朝的國庫和漢武帝的私庫都富得流油。
財政富裕,對外征戰自然底氣十足。
每次朝廷徵兵,青壯皆十分踴躍,歸降胡部更是削尖腦袋。征安息一戰中,輔兵隨扈數量達到正卒的五倍,多數自備戰馬武器和乾糧,擠進名單就能上戰場。
取得大捷後,朝廷張貼告示,向願意遷移的百姓承諾,隨大軍往新郡,丁男丁女授田百畝,免三年稅賦。
類似的記載,在漢史中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尤其是漢武朝的史書,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足見這段時期開拓的版圖究竟有多大。
文章的末尾,太史公對趙嘉再次肯定,贊其社稷之臣。
這樣一篇循吏傳,算不上多麼出奇。
漢武朝群星閃耀,文武薈萃,以戰功封侯的官員,俱有過人之處。趙嘉的確戰功彪炳,治政能力非凡,但是,放到一群歘歘放光的星星中,未必是最閃耀的一顆。
奇怪之處在於,後世的史學家研究漢武朝歷史,總會將他單提出來,絞盡腦汁,遍查史料,耗費數十年時間,專為弄清一個謎題:這篇文章是否真實,有沒有被人工進行過刪改。
乍一看,這個問題簡直荒謬。
太史令親歷盛世,所著史書原件現藏國家博物館。因其真實性和可靠性,西亞、中亞、東歐乃至印度等國家地區研究歷史,都會以其為參考。
別的篇幅都沒有問題,為何單說趙嘉傳有假?
一切的起因,是源於對太史令司馬遷墓的一場搶救性發掘。
在發掘過程中,學者們發現,墓中除了少數象徵身份的器皿,盡為太史令生前所著簡牘。其中一篇,正是引發這場爭論的《趙嘉傳》。
文章的大部分內容和館藏無異。
引起爭論的,是穿插在其中,一段關於趙嘉為人嚴酷,行峻法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