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頁
劉正的臉都綠了,他養尊處優了一輩子,從未有人脅迫到他這個份上,這還是第一次。
可楚人越是強硬,越是讓劉正感受到對方的底氣,劉正幾乎是微顫顫的拿起了那份協約,心不在焉的看了一遍,裡頭的內容和安南人的協議並沒什麼不同,他心中努力在掙扎,時而打算冒險,時而又擔心整個王族的命運,整個人暈沉沉的呆立了半晌,才終於長出了一口氣,道:「楚人當真能保證真臘王族的利益嗎?」
「楚國的宗廟若在,真臘的宗廟就能保全!」
在得到了確認之後,劉正咬了咬牙,終於點了點頭:「既如此,小王願與楚國共進共退。」
安南和真臘的妥協,使得事情很快就明朗起來,其餘各國只能選擇低頭,這消息傳出,整個楚地都已經瘋了,報紙中幾乎每曰都在述說此事,以至於這消息甚至傳到了大明,學而報更是大篇幅的進行報導。
而消息傳出,頓時也讓天下的商賈重新將目光落在了南洋,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塊沃土萬里,幅員千萬的土地,自此之後,在南洋行商將會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從前許多不能做的生意,如今也已經完全放開。
各國的關稅,必須由楚人決定,這就意味著,漢商的貨物將會以最低的關稅進入,而其他各國的商賈,如那些佛朗機人亦或是大食人,就算他們的貨物再精美廉價,可是只需針對他們的關稅稍微上揚,就足以讓他們血本無歸。
而且楚國已經開始發行紙幣,意圖是用紙幣來節省銀錢交易的麻煩,自此之後,各國都將通行這種紙幣,這就意味著,將來交易更加便利,而且這紙幣將由楚國聚寶錢莊發行,信用也是絕無問題。
如此一來,商賈們不但可以自行前去南洋各國購置產業,隨意收購礦山,傾銷貨物,也不必擔心人身安全是否會有保障。
在以往,廉州與各國做生意的模式往往是從廉州抵達各國的口岸,隨即便在大明的租借地卸貨,再在租借地與藩人們進行貿易。這樣的貿易往往手續複雜,況且在大明內部,大多數已經開始用銀票進行交易,可是在藩人們眼裡,他們只認同金銀,便是大明的銅錢,他們也不願意接受。
自此之後,整個南洋將會成為一個整體,一個新的契機,似乎已經來了。
商賈的消息是最靈通的,在打定主意之後,各地的商賈已經開始籌措了,現在天下最值錢的並非只是貨物,而是礦石和原材,南洋蘊含著無數的金銀銅鐵的礦石,更有無數的原木,此時若是不趁機去購置些土地,開些礦山,更待何時?
廉州城裡,如今已是水泄不通,從大明各處趕赴來的商賈顯然已經超出了預期,所有的客棧已經住滿,大家現在都是引頸相盼,等待著官府把一些細則頒布出來,只要出了細則,大家才好下手。
☆、第九百零七章:另一起風暴
柳乘風顯得有些疲倦,他已經連續幾夜沒有睡好,不過現在是緊要時刻,只得強撐著曰夜進行各種朝會。
現在商賈要求王庭拿出具體細則的呼聲已是越來越高,而楚國這邊也正好趁熱打鐵,眼下最緊要統一行政,將這南洋重新進行行政規劃,否則按著原來各國奉行的一套,只怕非要亂套不可。
不過此事的細節,議政斧已經擬定好了,議政斧將整個南洋分為了四十餘府,如安南,就分為了南越、北越二府,真臘也是一分為二,至於呂宋,則分設三府,按大明的前例,每府派駐知府管理,而要任知府,既可採用漢人也可任用藩人,不過前提條件是必須得有楚國認可的資歷,比如需精通漢話,能書寫漢文,讀過諸子百家的書籍,並且有一定的資歷。
一般情況,知府由本國舉薦,再由議政斧進行審核,若是審核通過則進行委任,若是審核不通過,則由議政斧重新任命。
這個條文倒是照顧了一些藩人的利益,至少給予了他們提名的權利,而議政斧牢牢控制著決定權,同樣掐住了各國的命脈。
除了行政的劃分,接下來便是律法的制定了,各國的律法不一,很容易讓人鑽空子,所以刑曹開始根據大明律進行了律法的制定,同時請了各國前來討論,以保證這律法至少在表面上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而柳乘風對這些並不關心,他真正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那便是即將迎來的裁軍和聯軍的招募,按照柳乘風與各國達成的協議,各國除了藩王王室的護衛之外,不得保留任何軍隊,所有軍隊全部裁撤,又或者抽調一部分精銳編入南洋聯軍,聯軍共設兩大營,分別是漢軍營和藩軍營,漢軍營只招募漢人青壯進行艹練,藩軍營則五花八門了,其下分設安南營、真臘營、呂宋營、爪哇營之類,每營的編額為五千,營中又分馬步炮三軍,統一艹練之後,分派各地駐守,如安南營,往往都會派遣往爪哇國駐紮,爪哇國大多駐紮在呂宋,如此一來,藩兵們總是駐在他鄉,甚至連語言都不通,平素又都關在營中艹練,糧餉全靠楚國進行調配和輸送,就算想要鬧事也鬧不起來。
當然,漢軍營的武官都是漢人為主,而藩營則會適當增加一些藩人,於是柳乘風便又有了一個想法,設立武官學堂,武官學堂可以由漢人和藩人的貴族之中選拔,讓他們接受一些軍事方面的知識,同時潛移默化他們的思想意識,使這些平時無所事事的藩人貴族們尋點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