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41頁

    一想到這裡吳文道便覺得頭皮發麻。

    罷了,罷了事已至此再想這些無用的只是自擾罷了。

    他總不能真的向一個丘八低頭吧?

    ……

    ……

    經過一番休整,吳三桂已經恢復了來時的姿態。

    在他看來只要自己拿下了鄖陽,鬧出了些動靜,清廷那邊便能交代了。

    一開始他並不打算強攻府城,只打算劫掠沿途村莊。

    可在看到明軍的龜縮姿態後他改主意了。

    若是面對此種姿態都不攻城,豈不是墮了他大清第一猛將的威名?

    於是乎吳三桂大手一揮率部攻向鄖陽。

    他在鄖陽府已經待了有一段時間了,故而趕製了一些攻城器械。

    撞車、雲梯乃至簡易的投石車,可謂應有盡有。

    當然吳三桂最想要的還是紅衣大炮。

    這玩意乃是攻城的神器,只要瞄著城頭一陣猛轟就是。用不了多久城頭上的垛口、城樓就會被夷平,甚至可能直接轟開城門。  

    可是如今清軍的紅衣大炮都集中在孔有德、耿仲明的天佑軍中。即便是吳三桂也沒有那麼大的面子討要到。

    所以他只能將就一些用土法子攻城。

    這個法子笨是笨了一些,不過只要堅持還是能夠攻進城的。

    吳三桂對自己很有信心。

    ……

    ……

    看著城外黑壓壓的清軍,吳文道只覺得兩眼發黑,腿肚子都有些發軟。

    媽呀,吳三桂這是把主力都調來了啊。

    唯一讓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似乎曹鳳年並沒有演死自己的意思。

    這位鄖陽總兵在大敵當前之時還是有分寸的,他「帶病」登上城頭,親自指揮防禦。

    只是曹鳳年全程和吳文道沒有任何交流罷了。

    李謙等府學生員得知吳三桂要攻打鄖陽城後,向吳文道請願,請求登上城頭助戰,卻被吳文道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此刻他直是一頭包,哪有心情讓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登上城頭觀戰。

    到時真打起來這些書生非但不能幫著殺敵,還極可能成為累贅。  

    對此李謙等人雖然懊喪不已卻也沒有什麼辦法。

    城外金鼓聲漸漸響起,大戰一觸即發。

    最後在低沉的海螺號聲中吳三桂麾下的清軍如潮水般向城牆涌去。

    吳文道何時見過這種陣仗,直是嚇得兩腿發軟。

    他咽了一口吐沫,喉結上下聳動憋了好一陣子才清了清嗓子道:「本官先去城樓里觀戰。」

    清軍的進攻很有層次感,先用投石車對城頭進行火力壓制,與此同時衝車和雲梯向城牆方向靠近。

    不管是衝車還是雲梯外表都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牛皮,故而尋常的箭矢根本傷不得其分毫。

    城頭之上曹鳳年卻並不著急,靜靜的觀看著這一切。

    ……

    ……

    第四百五十四章 鏖戰

    作為一名久經戰陣的老將,眼前的景象並沒有將他嚇到。

    相反,這更加刺激了他,使他能夠以更加飽滿的態度迎接這場大戰。

    吳三桂,這個韃子冊封的漢人藩王,統率著數萬大軍,看架勢是想要將鄖陽一口吃掉。  

    不過曹鳳年也不是好惹的,他命麾下士兵將守城一應事宜準備妥當,以不變應萬變。

    鄖陽城頭並沒有火炮,所以曹鳳年得等對方進入弓箭手的射程才下令放箭。

    清軍則趁此機會迅速的推進,轉眼間已經殺到距離城牆一百步的距離。

    「放箭!」

    早已等候多時的曹鳳年終於爆喝出聲,聲音如同雷電一般。

    頃刻間萬箭齊發,箭矢裹挾著凌厲的氣勢朝清軍射去。

    那些躲在雲梯、衝車底下的清軍士兵自然不需要擔心。其餘衝鋒的士兵則紛紛舉起盾牌格擋。

    這一防禦舉措擋掉了大部分的箭矢,但也有少部分箭矢從空隙竄了進去,射穿了清軍士兵的皮膚。

    慘叫聲相繼傳來,清軍出現了傷亡。

    城頭之上的曹鳳年怒目圓睜,嘶吼著給士兵們打氣。

    「兒郎們,殺韃子的時候到了。報效朝廷的時候到了。不要放一個韃子進城!」

    他親自擂鼓,將城頭上的氛圍調動到了極致。

    「殺韃子!」

    「殺韃子!」  

    吳三桂則是微微眯著眼睛,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情感。

    從他降清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在乎什麼滿漢人了。

    只要能夠獲得榮華富貴獲得利益,那便是叫他做任何事都沒有問題。

    轉了這麼一圈他才發現原來什麼忠君愛國都是狗屁。唯有拳頭硬才是大道理。

    誰的拳頭硬誰就能主宰天下,誰的拳頭硬就能制定秩序。

    崇禎皇帝為何自縊煤山做了吊死鬼,不就是因為李自成的拳頭更硬嗎?

    李自成為何被阿濟格追的丟盔棄甲,困死九宮山?不就是因為阿濟格的拳頭更硬嗎?

    識時務者為俊傑,吳三桂只是順應大勢而已。

    倘若他當初沒有獻出山海關,放清軍入關就真的能夠守住漢家江山了嗎?遲早有一天滿清還是會打進關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吳三桂獻關不但令自己大賺一筆,還使得清軍進關的歷史進程提前了許多。如此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4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