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1頁

    如果說棄守京師還能解釋為李自成的個人決策失誤的話,主動渡過黃河回到關中就更難以令人理解了。

    山西陝西是一體的。如果山西守不住,清軍可以毫無顧忌的渡過黃河。

    失去黃河這道天然防線,在潼關以東便再沒有可守之地。李自成等於拱手把大片土地讓給了清軍。

    以李自成的見識會看不到這點?

    正確的做法是在退到山西後由李自成親自坐鎮太原收攏潰兵休整訓練,並調集關中兵馬進入山西,加強防禦。

    即便李自成自己不在山西坐鎮,也一定要派劉宗敏坐鎮,這樣才能讓軍隊上下體會到必守山西的決心。

    結果卻是李自成和劉宗敏兩個人都退回了關中。

    這只能說明李自成心裡實在是沒底,因為他的老本都快輸光了。

    人在賭輸的時候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保守放棄,一種是繼續賭下去。

    李自成顯然是前者。他不想孤注一擲,在山西和韃子決戰,故而退到了陝西,想靠保衛家鄉這面大旗激勵秦地兒郎們的鬥志。

    可卻不知這樣一來氣勢上就已經輸了。

    

    最重要的是李自成連戰連敗,自打從京師撤退後就一直被清軍追擊,幾乎未嘗勝績。

    這對於士氣的打擊可是毀滅性的。

    潼關是堅城不假,可歷史上潼關也曾多次被攻克過。

    最終還是要看雙方的實力對比。

    鄭成功認為這種情況下李自成要想取勝至少要先集中兵力擊潰一邊清軍,而以他的性格顯然是不會做出這等賭命的舉動的。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子欲辦報

    南京紫禁城,乾清宮。

    朱慈烺單獨召見了禮部左侍郎文安之。

    由於現在劉宗周接任了內閣首輔,雖然還掛著禮部尚書的頭銜,但已經不怎麼主持部堂事。如今禮部真正的一把手卻是朱慈烺特意從夷陵徵召而來的文安之。

    文安之的忠心沒有任何問題,能力也是出奇的高,剛剛出任禮部左侍郎幾個月就把部堂事主持的井井有條。

    當然禮部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個清閒衙門,可供文安之施展拳腳的地方有限。

    故而此次朱慈烺特地準備將一件事交給文安之去辦。

    朱慈烺想要做的就是辦報。  

    大明雖然已經有了邸報,但這種官方邸報的內容太過單一,基本都是君王發布了什麼政令,再就是一些人事任免。

    朱慈烺想要辦的是類似於後世的報紙。

    既有天下大事,也有娛樂版塊。

    朱慈烺辦報的目的是進行輿論宣傳,矛頭自然是直指滿清。

    事實上文藝隊編演劇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進行輿論宣傳。只是這樣宣傳的擴散程度有限,畢竟劇目表演不是電影,不能進行無限制的複製擴張,在某段時間內只能在特定地區表演。

    而報紙就不一樣了。如今活字印刷術十分普及,只要定好內容隨時排印。印好的報紙可以在朝廷控制區的每一處府縣售賣,讓百姓們認識到清軍的殘暴,以及漢奸的可恨。

    從技術上實現辦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識字率。

    大明不比後世,識字率很低,基本上一個村子裡除了個別的人讀過書,其餘都是文盲。

    府縣裡的情況相對好很多,即便普通百姓沒有讀過書,但多少也認識幾個字。

    可此時的大明是個十分徹底的農耕社會。縣以下鄉村人口比縣城、州城、府城裡的人口多的多。  

    朱慈烺要辦報就不得不考慮這個現實的問題。

    朱慈烺的想法是通過辦夜校來教村民識字。

    一個村子裡總有識字的人,甚至有可能有個把秀才。

    可以由這些人出任講師,教村民識字。

    其實這有點類似於明代的社學。只不過社學是教小孩子的,而夜校是教成人的。

    朱慈烺不需要這些村民都能熟讀四書五經,只需要他們能夠識字,這個難度並不高。

    當然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把里甲制恢復起來。

    里甲制是用來管理戶籍的制度。

    明初規定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其中抽出十戶為里長,其餘一百戶分為十甲,每甲之中又抽一人為甲首。

    不論是里長還是甲首都是輪流擔任的,理論上講十年應該輪流一遍。

    里長、甲首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統計所屬人戶丁口、田產及其變化,以及賦稅徵收,徭役攤派。

    在里甲制度的基礎上編制黃冊、魚鱗圖冊。

    有明一朝,皇權是不下縣的。

    官府對基層的統治便依靠這些里長甲首。  

    可惜萬曆一條鞭法後,保甲制替代里甲制,官府對基層的掌控進一步減弱,近乎失去控制。這才是明末逃籍,乃至造反情況屢屢發生真正的原因。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崇禎末年所用的黃冊、魚鱗圖冊還是萬曆年間實行一條鞭法時造制的早已經失真。可各級官府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改個年份照用不誤。

    如此一來朝廷便成了瞎子聾子,毫無動員能力可言。

    朱慈烺想要恢復里甲制,不光是為了讓里長甲首幫忙辦夜校,更是為了國家動員力的長遠考慮。

    畢竟國與國之間打仗打到最後比拼的是動員力,一個沒有動員力的國家僅靠精兵策略是不可能取勝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