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46頁

    作為仲裁者和決策者,趙無恤也在權衡利弊:鏖戰數月,趙韓兩軍亦有傷亡,臨時徵召的勞役則直接解散歸鄉秋收,韓虎也帶著數千韓兵回河內休整,如此一來,趙無恤手頭僅剩萬五千人了。

    算了算能調撥的機動兵力後,趙無恤做出了決定:「在秋收期間,暫時休兵,對邯鄲氏,我要攻心為上,攻城為次!」

    武將們有些失望,文吏則紛紛鬆了口氣,他們怕就怕趙無恤強起疲憊之師,若是勝了還好,若是受挫,趙氏的局面就會變得艱難。

    但趙無恤話音一轉:「不過軍中的魯人也別一心想著歸鄉,告訴他們,此次徵召日期延長,家中的田地縣中自然會派人協助。這幾次大戰眾人立功甚重,朝歌府庫里的錢帛糧食,每個人都能分到一些,軍功所授的田宅都記錄在案,戰後進行嘉獎。各旅將輪番休整,同時渡過淇水,搶收敵人粟麥。」

    七月將盡,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能平穩度過秋收。當然,在穩定後方的同時,趙無恤也讓郵無正秣馬厲兵,在為北圖邯鄲做準備。

    早在朝歌城破後數日,他便讓盜跖和虞喜帶著兩支靈活機動的部隊渡過淇水,一面打打草谷,一面深入到邯鄲氏的領地上傳播中行氏大敗的消息,同時還讓先前在牧野一戰中俘虜的邯鄲人回去,為趙無恤聯絡各城。  

    邯鄲氏連死兩代家主,折損一半兵員,已是元氣大傷,加上兩個靠山都被打敗,投降派也到抬頭的時候了。

    「秋收後,便要將戰線推進到洹水,而首當其中者,便是中牟、戲陽、雍榆三縣!」

    穩定朝歌周邊局勢後,趙無恤將朝歌交給郵無正和楊因管轄,他則抽空回了一趟溫縣,因為他得知消息,趙鞅傷情不太樂觀……

    八月仲秋,天已轉涼,因為心中有事,沿途的秀麗風景趙無恤也無暇觀看,只是偶爾在縣邑亭舍停留時,才問一問周圍的民情。

    雖然並無公命,但戰後趙氏與韓氏還是私下對河內進行了分割。

    河內地區有六縣十三城,戶近七萬,口四十餘萬。凡、共以南歸韓氏占領,而凡、共、百泉、孟門、牧野、朝歌等縣邑則歸趙氏,大體上,趙氏分到了四分之三,而韓氏則有四分之一,多勞者多得,韓虎也沒什麼怨言,忙著接受地盤去了。

    所以趙無恤先過趙氏占領區,再過韓氏占領區,一路上就他所見,河內的情況不容樂觀。

    老子有言,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因為趙氏與范、中行交戰持續數月的緣故,昔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的田野上少見農人,原本是膏腴之地的鄉、里亦人煙稀少:因為不少范氏之民在趙軍到來前北逃朝歌,接著又被張柳朔疏散到淇水以北,所以行在塗道上,許久不見一個人蹤。  

    昔日的富庶之地,戰後卻是這般凋敝,趙無恤能約束武卒的軍紀,但韓氏兵、魯國兵卻難免搶掠,這對河內民生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戰時還可以說「因糧於敵」,可在范氏毀滅,中行殘缺的情況下,太行以東的戰事其實已沒有懸念,河內從敵境變成了趙氏維持戰爭的前沿基地,所以一些政策,也需要進行調整。

    趙無恤已經採取了一定措施:薄疑等投降的范氏僚吏官復原職,「法三章」被推廣到占領區全境,駐守各邑的趙軍開始嚴肅軍紀,索拿盜寇和二卿的逃兵流卒,同時派人跟隨渡過淇水的前鋒去北邊招攬流民歸鄉。

    在這些舉措下,趙氏占領區和韓氏占領地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

    朝歌和凡、共等地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了,大量投降的范氏僚吏成了統治的基石,趙無恤開倉放了二三十萬石糧食出來,勻給各邑,力求不發生饑荒,民眾們也自發地組織進行秋收。

    而韓氏的河內地,大亂之後,人口減少,百姓缺衣少食,道上的路人很多破衣爛衫,羸弱飢瘦,少人還在往趙氏的控制區跑。

    趙無恤不由想起了後世魏惠王的「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想必現在韓虎也在為此犯愁吧,不過自己領地上的民眾留不住,這可就怪不得趙氏了。  

    在沿途稍作停留後,一行人快馬加鞭,只花了數日便回到了溫縣。

    ……

    在宮室外等待趙無恤的是他的阿姊季嬴,絕美的臉上帶著一絲憂色,領著他往裡走時也一言不發。

    還是趙無恤主動上去拉住了她的手,輕聲問道:「父親怎樣了?」

    旁邊有豎人路過,季嬴輕輕抽出了手,靠近無恤道:「昨日才昏迷了一次,虧了靈子診治才復甦過來……」她說著說著雙目垂淚,無恤連忙安慰了她,兩人一同入內。

    晉國中軍佐坐在一張矮案後面,患痛風的腿擱在鋪有襯墊的足凳上。他左手把玩著棋盤上漆木雕成的馬,將它放在紅腫的手裡翻來覆去,右手則任由樂靈子把脈。

    趙鞅的狀況比趙無恤預想的還要糟,他的臉頰消瘦,關節發炎腫脹,光看著就讓人心痛。見他如此疲憊,如此虛弱,無恤和季嬴都很難過……

    「不過是中了一箭,也不是致命傷,為何會如何嚴重?」診治完成的間隙,趙無恤拉著精通醫術的妻子低聲問道。

    新婚燕爾後趙無恤便匆匆離開,樂靈子卻沒有怨色,反而盡力輔助季嬴管好內事。春秋之世無歲不戰,無論地位高低,男子一生中的三分之一都在征途上,這時代的女子必須習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4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