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78頁

    周圍強敵環飼,以千乘小邦謀五千乘大國,這將是一段漫長而危險的旅程,在終點等待趙無恤的是什麼還很難說。

    謀楚,那只是一個可選的道路,在那之前,趙無恤還得攀登一座近在眼前的山脈!

    這次,他知道山頂的終點處有什麼。

    趙無恤輕輕凝視著干將,這把鋼劍里困著鍛造者的魂靈。

    「你想復仇,我也想復仇……」他聲音很輕,仿佛在喃喃細語。

    太行山,羊腸坂,車輿內,那位敦厚和藹的長者,他的岳父樂祁!那柄破空飛來的短矛,那抹雪地里絕望的血色,樂靈子的悲憤哭泣,從內到外的冰冷寒意,他從未忘記!

    心中埋藏已久的東西被勾出來了,齊國大力士古冶子雖死,但那些幕後的陰影卻還活著。隨著手裡權柄越來越大,趙無恤的內心也充滿了渴望,渴望讓那些驅逐他,陷害他的人知道,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要回去了!

    他仿佛看到無數新出爐的鐵犁、鐵鏟讓魯國糧食豐收。而鐵戈、鐵矛則讓武卒脫如虎添翼,大軍在向西的玄鳥旗幟指引下,殺入邯鄲、朝歌、柏人,甚至是新田。

    語言和駁辯是蒼白的,只有用鐵與血,才能為自己,也為亡者贏回正義!  

    趙無恤低語道:「范氏、中行氏,還有齊侯、陳氏……快了,我很快就會回去,我會給你們帶去鮮血,還有火焰!」

    第583章 問鼎之志

    楚國的中心是江漢,這裡有川澤山林之饒。

    與冬麥開始金黃的齊魯之地不同,江漢的顏色是綠色的:起伏不平的山川一片綠意,漢水兩岸的窪地到處是插著綠色秧苗的稻田,湖沼池塘里還有大片大片的荷花和菱角,荷葉菱葉綠得發亮,荷花則只是骨朵。採蓮女劃著名小船遊走其間,拔出蓮藕和菱角,進貢給居於湖邊高台上的王室貴人。

    這座高台是楚靈王之時建造的,是那個游宮、細腰、巫音時代的遺留,在此可以眺望整個鄀郊東湖。台上,楚國最美麗的長公主季羋穿著絲質的紗衣,她取過侍女獻上的菱角,親手輕輕剝開,擺放在青煙裊裊的祭案上。

    現在是春分後第十五日,是清明祭祀親友之時,季羋在為六年前死於吳師入郢的一位閨中友人祈福招魂,她生酷愛菱角。

    季羋跪坐在蒲蓆上,細腰襯托得身材更加玲瓏,她閉目輕輕念道:「餚羞未通,女樂羅些。《涉江》《采菱》,發《揚荷》些。魂乎歸徠!無東無西,無南無北……」

    六年前她還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如今卻已嫁做人婦,但那逃亡路上的恐懼依然魂牽夢縈,她在王兄庇護下是僥倖逃走,但留在郢都的女伴們,據說下場極其悽慘,吳國人,真是一群禽獸……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以及男子的話音,打斷了她的祭拜。

    「楚國的老令尹屈到也喜歡吃菱角,死前還囑咐後人以菱角祭祀,但這不符合禮儀,於是他的兒子屈建沒有遵從。祭國君要用牛,祭大夫用羊,祭士用小豬和狗,祭普通人用烤魚。竹籩木器里裝的果乾和肉醬,則從國君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用。但!唯獨不能不進獻珍貴稀罕的東西,不陳列品類繁多的食物,菱角便是其中之一。令尹尚不能因為自己的嗜好而違犯楚國的《雞次之典》,何況一個大夫之女乎?畀我,將菱角撤下,換上適合她品級的祭物罷。」

    季羋一回頭,卻是她的兄長,楚國的王,他今年才二十四,戴著楚人標誌性的玄端高冠,走路時一對寬袖翩翩若舞,腰間長達三尺半的長劍「莫邪」幾乎要落到地上。

    楚王之怒,伏屍十萬,流血漂櫓,但季羋卻不懼怕,她略帶委屈地嬌嗔道:「王兄……大祭完了?畀我只是在私祭而已。」

    楚王熊珍卻很嚴肅,似乎還沒從國祭的氣氛里走出來,他道:「不然,祭祀可不是小事,楚國因為驕奢和沒有秩序,才有了郢都被破的恥辱,如今我要開展新政,復興楚國,一切都要從嚴,身為王室之人,你更不可帶頭違反!」

    自從遭遇破都奔亡之恥後,王兄變了許多,變得成熟,變得嚴肅,也變得不近人情起來。季羋這才收斂了撒嬌,輕聲應諾,讓人將菱角撤下,結束了這場私祭,卻仍嘟著嘴,生氣地看著湖中景色,不理會兄長。  

    楚王可能是覺得方才對妹妹太過嚴肅了,又淡淡地問道:「你婚後便搬到了隕縣,上月才來到鄀都,可習慣此處的氣候飲食了?」

    「都是江漢之畔,並無太大差別……」

    季羋見兄長冷麵孔下面暗含著關切,這才消了小脾氣,又顰眉擔憂地問道:「王兄,六年前吳軍攻破郢都,四年前吳國太子夫差伐楚,又打敗楚國的舟師,俘虜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個大夫,甚至連叔兄子期的兵卒也在繁揚被擊敗。雖然王兄將國都遷到了偏北的鄀,可若是吳軍再來,還能不能守住?是否還會遷都?」

    「遷都?還能遷到哪,是遷去方城之外的宛、葉,還是遷到我們楚人祖祖輩輩生活的荊山?回到那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日子?」

    季羋默然,楚王扶著劍,站在高台上指著周圍道:「三百年前,這片平原尚完全被山林湖沼覆蓋,只有零星的濮人和越人在水邊漁獵為生。」

    「後來,楚人從荊山里走出,征服了此地的各部族。吾祖蚠冒在最高的丘陵頂端用木材和泥土築起了第一座粗糙的小邑,又從北方商於故地遷來人口,命名為下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7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