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6頁
於是,「昊天上帝」的氏姓色彩被周公抹去,使其高高在上,成為周王朝治下的各邦國氏族都必須尊奉的天神。既然並非一族一姓的始祖或列祖列宗,那麼他就不會對某一姓或某一族特別的恩寵,而是公平無私的俯視著人間,「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誰有「王天下」之德,就讓誰做天下之王!
照此類推,天能革夏命,能革殷命,自然也能革周命。趙無恤受命於天,代周而有之的理由,來源於此。
這也算是周公為周朝自己掘好的墓碑吧,那位聰慧得可怕的政治家只是想為人口稀少的周人找到一個與異姓臣民們融合的理由呢?還是他已經意識到了,萬世一系,是不可能的?
如今,趙無恤只需要把周人證明自己得天命時的種種手段複製一遍,「證明」周德已衰,天命已移至嬴姓頭上,便可以了。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些詩經里的成篇,完全可以指使投靠他的儒生門改頭換面一番,把主角換成趙氏。孔子已逝,這些做法也氣不到他了,所以趙無恤有恃無恐。
但這並不是趙無恤唯一的目的,他還要再編造一個天大的謊言,那就是:五帝、三王、十二諸侯,乃至於周邊已經逐漸華夏化的蠻夷戎狄之邦,其實都是一家人!
我們都是昊天的子孫!
……
繼對昊天上帝生億萬斯民歌功頌德的《世本·序辭》後,便是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五帝系》了。
這也是方才趙操感覺這本書最不嚴謹的地方,在趙無恤的指示下,五帝被確定為「帝軒轅」、「帝烈山」、「帝少昊」、「帝高陽」(顓頊)、「帝高辛」(帝嚳)。對應五行色彩,就是黃帝,炎帝,白帝,黑帝,青帝。
黃帝,被姬姓周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還衍生出了唐堯的祁姓,虞舜的媯姓等支系。炎帝,則是姜姓的始祖。白帝少昊自不必說,嬴姓秦趙以他為祖。至於顓頊,則是楚人的祖宗,後人屈原離騷開篇第一句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
而帝嚳高辛氏,也就是殷商的始祖,甲骨文卜辭里的「高祖辛」。
在後世,因為天下方國經過數百年耳渲目染,在文化上已經被周人同化,即便周朝衰竭,但在文化上卻取得了完勝,於是戰國諸子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天下定於一」做準備,就開始有目的性地嫁接上古世系。最終靠司馬遷的《五帝本紀》完成了這個龐大計劃,少昊、顓頊、帝嚳,直接被嫁接成了黃帝的子孫。後兩者且不論,其實少昊所在的年代,或許要比黃帝、蚩尤更加久遠。
唯獨和黃帝並列的,就是炎帝了,畢竟周人為了拉攏盟友姜姓四岳,在之前的典籍里就一直宣揚二祖是兄弟,後人也難以洗掉。
炎黃子孫之稱謂,便是這麼來的……
民族,其實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誠哉斯言。
但在這條歷史線上,因為嬴姓趙氏的兼併中原,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他倒是沒好意思把黃帝、炎帝說成是少昊的兒子,畢竟那樣就太不要臉了些,所以索性將五帝並列,統統說成是昊天上帝的兒子,他們之間是兄弟關係即可!
「天下定於一,不僅僅是疆土,還有氏族血緣。你說對了,寡人就是要欽定!欽定昊天上帝是五帝的父親,是唐堯虞舜的祖先,是夏商周三代的祖先,是諸夏百姓的祖先,甚至是戎狄蠻夷的祖先!四海之內,皆為兄弟,而遠方的蠻夷不懂得中國的倫理,所以只有拿天帝和天子的觀念去威懾他們!」
今日將《世本》公諸於眾,正是為了這步計劃!
趙無恤知道這些東西多半是假的,經不起推敲,但是他無所謂。謊言說一萬遍就會成為真理。
跟中原完全不是一個語系的越人,在趙無恤的忽悠以及現實的政治需求下,已經開始祭祀大禹,奉之為祖了;而漸漸地,北方的雲中、上谷諸遊牧部族,也會開始傳說,其實他們的祖先,是黃帝之後,是夏后氏之後,是殷商之後,是某個庶子,某個不得意的氏族,從中原北上進入草原大漠,慢慢改變了風俗而已。
在趙氏官方喉舌的背書下,千百年後,這世上就沒有炎黃子孫了,取而代之的是昊天子孫……
這種觀念,很符合多氏族、多民族的大一統王朝的國情。
這就是趙無恤今天想要對兒子們,尤其是他的太子趙恆說的話,他希望趙恆能領會他的良苦用心。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晉卿暴亂,列為君侯。其後,又振長策而御宇內,分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周德已盡,天命將歸趙氏。明天,便是新年的正旦日,屆時,寡人將正式受天命,代周為天子!君臨天下!」
「汝等須記住,天子者,非嬴姓趙氏一家之天子,而是萬氏萬姓之天子!」
「然,縱觀上古三代,不論唐、虞、夏、商、周、趙,皆一族一姓一地之號,其意狹小,不足以稱成功,傳後世。寡人上承天命,奄有四海九州,必有美名,以顯示繼五帝、三王之正統。」
「嬴姓趙氏,乃白帝少昊之嗣。寡人所受,乃昊天上帝之命。昊者,元氣博大之貌也,其字美,其意博,為國號可矣。」
「故,明日起,新朝國號將更名為『昊』!」
趙恆、趙操、趙偃三兄弟心潮澎湃,下拜稽首,行君臣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