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頁
孔丘最終選擇去東邊的莒國,而位於泗水流域的小國們一如孔門弟子所料,的確被趙兵旬日破顓臾震撼得瑟瑟發抖。
在傳說中,周初分封八百諸侯,其實遠不及此數,包括姬姓和異姓在內,不過七十一國,加上從上古之時便存在的部落、酋邦,也不過一百四十餘諸侯,它們遍布九州。到了春秋之世,沒了天子庇護,這些小邦陸續滅亡,被大國兼併:楚滅國四十餘,開地兩千里;晉並國二十餘,齊並國三十五,秦國也兼國十二,開地千里。
到了趙無恤所在的春秋季世,天下只剩下二三十個邦國,大國爭霸讓小邦們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只剩下魯宋間的泗水流域因為特殊原因,殘餘的小國扎堆,被稱為「泗上十二諸侯」。
十二是泛指,其實根本不及此數,不過是莒國、邾國、小邾國、邳國、郯國、滕國、薛國這幾個小邦。最大的莒、邾僅相當於魯國兩三個縣大小,最小的邳國僅僅是個千戶小邑,其餘幾國也不過萬餘人,別說是楚、吳、齊等大國,連宋、魯在他們看來都是強鄰。
所以薛國一直是宋的附庸,它又和滕一起向「周公之邦」魯國交納貢賦,保持著三年一朝。邾和小邾兩國也對魯人禮數有加,直到三桓各自為政,魯國越來越不堪,這些小邦對魯的敬畏便慢慢消失了。他們依附於晉、齊,公然挑釁起魯國的權威來,滕國想要脫離魯的控制,邾國甚至躍躍欲試想要恢復被魯國侵奪的疆域。
不過趙無恤成為執政後,一系列舉動卻讓這些小邦再也不敢小覷魯國。
他們的靠山已經不在,齊國被趙氏擊敗,爭霸的念想成了笑話,齊侯的手再也無法越過泰山伸到泗上來。而晉國也因為內部六卿各自為政,對遙遠的東方漠不關心,任由宋、魯幫他統轄。楚國遭到吳國致命一擊,短時間內無法返回淮泗,至於吳國?那個被和禽獸一樣德行的野蠻國度無法讓泗上諸侯們產生安全感。
反倒是魯國,在趙無恤的治理下,竟隱隱有中興之態!
最初他們也沒太擔心,直到趙無恤被魯侯任命他為「征夷大將軍」提出了「復周公、伯禽之業,尊王攘夷」的口號。他派冉求攻克顓臾,墮毀城邑,將那些夷人統統降為氓隸,拉去力田或是挖掘溝渠,編制甲衣,泗上諸侯這才驚恐起來。
畢竟他們多為夷人邦國的殘孑,萬一趙無恤將征夷大旗南指,列國就得吃不了兜著走了!
於是他們在邾國的牽頭下,紛紛派出使者,打算朝拜魯國大將軍趙無恤。諸國希望通過賄賂和示好,向趙無恤說明自己已用夏禮、周禮,早已不是蠻夷之邦,請勿伐之!
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
時間進入五月,天氣一日熱過一日,魯宋淮泗一帶的夏熟作物陸續收穫。這幾年雖然鏖戰連連,但好在昊天保佑,沒有降下災異,即將見底的府庫多了新糧,讓主政者和普通民眾都鬆了口氣。
恰在此時,泗上諸侯的行人們帶著貴重的禮物,集結於曲阜的趙氏幕府門外,擦著額頭冒出的汗相互間聊開了。
一位使者眯著眼朝對面黑冠博帶的同行見禮道:「薛國行人也來了?」
那薛人回頭一瞧,面無表情地回應道:「滕國也不慢。」
滕薛兩國一向不對付,兩百年前朝魯時還鬧過「滕薛爭長」,搶進門朝拜魯君的先後順序,差點頭破血流。兩百年過去了,這兩個鄰邦還是為了那幾畝水田、樹林爭得不可開交,這不,他們到了這裡也不忘掐架。
滕國使節頗有些自得地炫耀道:「我滕國乃武王所封,滕叔繡之後,與魯國是姬姓宗親,數百年來一直關係親密,自然不能落後於風姓的東夷小邦之後!」
薛國行人眉頭一皺,冷笑道:「滕與魯有舊,難道薛就沒有麼?薛的皇祖奚仲乃夏后氏車正,世代尊崇夏正、夏禮,與魯國大將軍的習慣反倒更相近,焉能將我視為與顓臾等同的夷邦?當年魯隱公時以滕為先,現如今趙氏主政,說不定就是以薛為先了!」
「你!無禮!」
「你!狂妄!」
兩國行人爭論不休,其餘邾國、小邾國、郯國、邳國的使節則在旁默默等待著,比起滕、薛,他們與魯國的交情要淺得多。尤其是邾國,過去時不時和魯國開戰,若趙大將軍有意征伐泗上,他們首當其衝!
但邾國行人卻不擔憂,他小心翼翼地打量這大將軍府的外觀,感慨這棟府邸的樸素卻不失威嚴,以及門口守衛的甲兵齊全。
就在這時,清晨緊閉的幕府大門終於開了,一位身穿月牙白深衣,戴遠遊冠的年輕士人站在門內,朝門外的眾行人行了一禮。
眾行人連忙還禮。
那年輕士人笑著說道:「諸位,我乃大將軍的家老張孟談,代替大將軍來向諸位傳話。大將軍言,行人朝覲,應當先公後私,先見國君,再見執政。魯侯的宮殿在城西南,東西兩觀大開等待諸位使節,汝等不去那裡,卻跑到大將軍幕府外,意欲何為?」
……
「走了?」府中,趙無恤一邊觀看塑泥的陶工在那座沙盤輿圖上補全泗上小國的道路山川,一面回頭朝剛從外面進來的張孟談問道。
「都走了。」張孟談褪下鞋履走進來,將方才的所見所聞告知趙無恤:「這次各國行人爭相前來朝聘,果然是邾國牽頭的,他們走之前還詢問,主君何時能召開一次泗上諸侯的盟會,列國願尊主君為執牛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