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6頁

    然而讓知躒沒料到的是,趙鞅卻聲稱有恙,婉拒了這項任命,只願意作為副手陪坐。

    陰謀家最深惡痛絕的就是現實不按自己苦思冥想的計劃走動,知躒一時間疑竇叢生,最初還以為真是趙鞅身體不適,心中暗喜。然而,他親自去趙氏營帳中探望後,卻發現趙鞅依然紅光滿面,一餐能食肉一斤,米一斗,還要吃些粉食點心,怎麼看都不像去歲大病的模樣。

    晉國中軍佐的這一突然轉性,讓知躒一時間也拿他沒什麼辦法,只能親自主盟,趙鞅一同出席即可。他心中暗暗遺憾錯過了一個坑害趙氏的好機會,只能尋隙再施展陰謀了。

    趙鞅自然沒有預先料到知躒的詭計,他只是想起了無恤的話,那十二字之策里的「緩出頭」。像主盟這種對趙氏沒太大利益的事情,便推讓規避了,只要作為與盟者旁觀監督,保證甄邑的轉讓即可。

    這其實是趙無恤進諫產生的蝴蝶效應,他和趙鞅都不知道的是,趙鞅這一推讓,恰巧錯過了原本歷史上一次侮辱衛侯的歃血。同時也少了一項被晉人詬病,被其他諸卿指摘趙氏「破壞晉衛關係」的罪名。

    然而或許是歷史的慣性,僅僅因為趙無恤奪取甄邑,又聯合衛侯厭惡的陽虎以此邑入魯一事,衛侯卻已經把趙氏深深地恨上了。  

    衛侯元在請平後一直心驚膽戰地呆在濮陽帝丘,等待戰爭結束,他心中對齊侯愧疚不已,但作為小國卻無可奈何,衛國的自主權,那是很久以前的東西了。

    在接到蒞盟的邀請後,衛侯率領從人來到了鄟澤。

    水邊的會盟壇上,晉國三卿以軍事占領相要挾,認為衛國有背盟的前科,所以對衛人的這次歸順表示了極大的不信任。其中知伯要求衛侯將衛太子和衛大夫之子送到晉國作為人質。此外,趙鞅還要衛國接受將甄邑轉讓給魯國的判決。

    「甄邑轉交給魯國,趙無恤為大夫!?」

    衛侯元對此感到十分震驚,而他的大夫王孫賈也出面據理力爭道:「當年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賜康叔國之重器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等。策命儀式上,王子聃季負責授土,衛國的封疆邊界從武父以南到達圃田北界,又占據了有閻氏的土地,今天的甄邑也在此範圍之內,天子所授之土,怎能任意割讓?晉國身為諸夏盟主,肆意分裂諸侯領邑,這不是無道麼?」

    事關無恤的利益,趙鞅便讓從新絳過來,善於言辭的大夫傅叟出面答道:「王孫此言差矣,南燕是伯鯈之後,衛國之與國,在國君燕仲父被鄭國所擒後國中無人繼位,便被衛國所並。如今王孫聲稱要謹守諸侯舊疆,難道衛國還會找到姞姓後人,讓他們復國不成?」  

    見王孫賈一時啞然,傅叟便微笑著繼續說道:「衛國始封的舊疆在朝歌、淇水一帶,衛懿公不務德而好鶴,被戎狄所破奪取了這些地域。之後才輾轉到了晉國手中,難不成范氏會將朝歌歸還衛國麼?由此可知,封疆並不是固定的。」

    他的語氣徒然急促嚴肅起來:「何況踐土之盟時,天子曾策命先君文公為侯伯,命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衛國助齊、鄭背叛天子,晉國身為盟主,自然要加以懲戒,如今三卿千乘戰車集結於此,衛國若敢不唯晉是從,寡君雖行無道,亦可也!」

    晉人強橫,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了,但衛侯元覺得自己平白要受這一邑損失,所以頗為不願,歃盟雙方一時間互不相讓。

    大夫王孫賈縱然心有不甘,卻敢怒而不敢再言,他快步走上去拉住了即將發怒的衛侯道:「盟以信,古之禮也,衛國豈敢不唯禮是從?君上還是速速接受此盟罷!」

    說罷用力踩了衛侯一腳,讓他暫時服軟,儘快結束晉軍在衛境內的停留、占領才是正事,其餘的事情,可以回到都城慢慢商量。

    於是,這場過程上和原本歷史不大相同的盟會,卻依然有了一個不歡而散的結果。

    不過趙鞅已經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他讓人速速去甄地和曲阜通報消息,讓無恤做好後續的冊封準備。  

    盟會上知躒依然是上善若水的和事佬形象,會後,知躒派人暗暗告知衛侯,說割讓甄邑一事,是趙鞅、趙無恤父子在從中作梗。

    「趙孟鄙視衛國,曾出言稱衛國不過和晉國溫地、原地差不多,哪裡能列為諸侯?趙氏甚至有吞沒衛國之心,何況割走一個城邑。若是衛侯願意向寡君告發趙孟父子,躒很樂意從中協助,代為引薦。」

    誰料,衛侯痛恨趙氏之餘,卻沒按著知躒的計劃走,而是準備一步到位。

    當衛國車隊臨近濮陽時,衛侯招來大夫王孫賈入內,屏蔽旁人後直言道:「王孫,孤意已決,明年之內必叛晉歸齊,請速速派人帶著帛書經高唐前往臨淄,向齊侯表明寡人心意!」

    ……

    高唐是齊國的西部萬戶大邑,南臨衛國,西臨晉國東陽之地,是齊國在黃河以南,濟水以北的中心。

    三十年前,齊侯杵臼因為陳氏驅逐慶封,又驅逐了欒、高二卿立功,便把莒地旁邊的城邑賜給陳桓子無宇。老謀深算的陳無宇先是假意辭謝,又買通齊侯之母穆孟姬,為他請求更好的高唐,之後陳氏將家族主邑遷徙到這裡,開始「昌大」。

    在高唐城邑外,西臨黃河的一處寬敞宅邸,是陳氏世子陳恆的別居,他的父親陳乞常年在臨淄為卿,而高唐的政務多半時間就交給了陳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