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98頁

    按照往年的慣例,吳王闔閭春夏時在城外的姑胥之台居住,親自訓練兵卒,秋冬時移居城中辦理政務。此時此刻,他正穿著從不離身的短甲,扶著腰間短劍,站在姑蘇城兩座高大的射台之上,一位穿名貴白犀皮甲的青年王子,以及一位軍中老卒打扮的中年士人在旁作陪。

    三人眺望四野,能看到姑蘇城郊的浚池、長洲等風景,雖已過冬至,但吳國地處南方,胥山上仍然草木繁盛,綠意盎然。

    吳王闔閭身材矮而健壯,黝黑的短髮里夾雜些許灰白,畢竟也是五十歲的人,雖老之將至,心裡包藏的雄心卻愈發顯露無疑,見此情景不由感慨了一聲:「大好山河!」

    那青年王子模樣與闔閭頗似,正是吳國太子夫差,他立刻應道:「這江南千里之地雖然仍有許多草澤荒野,地廣人稀,卻人人都是勇士,值此季世,何嘗不是王霸之根柢,大國之基趾?若父王能提兵北上中原,必不輸於齊桓、晉文、楚莊!」

    「北上求霸麼?」對兒子的奉承,闔閭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夫差下拜道:「然,吳國也是宗姬後裔,豈能讓晉人專美於前?小子願替父王去成周,問一問九鼎之輕重。」

    「大王,太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圖謀中原,為時過早了!」見吳國太子的雄心又按捺不住,裝扮如一位軍中老卒的中年人立刻站出來勸阻,他正是趙無恤神交已久的兵勢大家孫武,看似瘦削的身體內,卻蘊藏著數不清的軍爭詭道。  

    吳王闔閭點了點頭:「不錯,孫子說的有理,比起遙遠的中原,先解決身邊的肘腋之患更要緊。」

    先滅亡南邊令人討厭的越國,吞併那些與吳人同音同俗的越人,隨後驅使他們溯流攻楚,將這個大國徹底打趴下。最後,方能北上爭鼎,這是吳國君臣得出的戰略共識。

    所以吳王闔閭才在宋之亂里,對趙無恤的作為採取了較大的容忍,沒有因為兒子的一時之憤就發兵爭宋。

    但隨著出征的吳人南歸,商丘、曲阜、陶丘、洛陽、新鄭,這些大都邑的富庶已經傳到吳王耳中,也會讓他時不時心癢難耐。所以在立足南國之餘,闔閭也對中原十分關心,畢竟那裡才是爭霸天下的中樞。

    而成就霸業,天子致伯,是這時代每一位諸侯的夢想,僻居海濱的吳王也不例外,只是他比夫差要老練,知道如何隱忍自己的欲望,還會考慮敵人的強弱。

    他轉身向孫子求問道:「孫子,寡人聽聞,北方的晉國已經陷入內戰中,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敢問他們之中誰會先亡?誰能固成?」

    「笵、中行氏先亡。」孫武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個猜測並不出人意料,闔閭頷首道:「范已失朝歌,家主和嗣子都死光了,形同滅亡;而中行氏雖然還保有柏人,卻也是冢中枯骨,撐不過下個冬天了。這兩家之後呢?誰將繼亡?」  

    「知氏為次。」

    知氏乃晉國執政卿,而且有晉侯支持的大義名份,這倒是讓闔閭眼前一亮,他追問道:「知氏之後,誰將次之?」

    「韓、魏次之。」

    夫差在旁有些不以為然地笑了:「先生是不是有些高看趙氏了。」

    孫武朝吳國太子抱拳道:「若老朽的眼光沒錯的話,趙氏無失其故法,晉國將歸其所有!」

    ……

    「趙氏將得到晉國?」

    吳王闔閭將這句話念叨了幾遍,當年他的叔叔季札訪晉,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晉國之政將盡歸於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如今孫武卻更進一步地指明,趙氏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先生說笑了罷,趙氏子何德何能!?」

    夫差卻有些不服氣,他與趙無恤有一些過節,回國後一直對南子那妖媚的美色念念不忘,謀劃著名再度北上宋國找回場子,可這個計劃卻與吳國國策不符,被吳王和伍子胥否定了。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孫武,他是最堅決反對北上的一位。

    「小子可以聽聽先生的理由麼?」  

    孫武指點起軍爭形勢頭頭是道:「唯,范與中行本是晉國最強大的卿,但平日裡主驕臣奢,冀功數戰,不顧自身實力和條件的不足,強行與趙氏開戰。這才有了凡、共之敗,朝歌之敗,如今河內、河北皆陷沒,與晉國本部隔離,恐怕也喘息不了多久了,故曰二卿先亡。」

    夫差追問道:「那知氏呢?知氏乃晉國執政,帥眾卿討伐趙氏,外有天子支持,內有國人擁戴,很有機會蕩平趙氏,如何會次亡?」

    孫武道:「知氏看似擁有天子和晉侯的大義名分,可這些東西早沒什麼實際用處了。從北方傳來的消息看,這半年來戰事知氏並未占優,他們遲遲不能掃清太行以西。歸根結底,是知伯重權謀而不重兵爭。」

    「知氏本身實力不足,卻強行與趙氏構難,所以不得不依賴新絳國人。但知伯執政數年來並沒有什麼出眾的政績以服國人之心,故國人不願意效死,作戰也出力甚少,一旦戰事出現不利於知氏的局面,或敵人攻入新絳周圍與知伯合戰,牧野商卒倒戈的情形恐怕就不遠了。」

    想到那場景,孫武眉頭微皺:「而另一面,與之敵對的趙氏雖然看上去被團團包圍,可實際上,他們已經全取河內河北之地,西峙太行,東連河濟,土地膏腴,生民眾多,可謂形強勢固,隨時能發數萬勞役為助力。東有魯國、宋國抵抗齊人,西有晉陽和韓氏拖住知氏主力。這恰恰是當年湯武南下伐韋、顧、昆吾,再滅夏桀的形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9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