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29頁

    加上從新絳遷徙來的一萬戶人家,趙氏的太原地區總人口三十四萬。

    這還是趙無恤有生以來第一次來到晉陽,這座趙鞅重點經營的要塞在戰爭中被知氏和代國的圍攻。一如歷史上知氏做過的一樣,知申決汾水灌晉陽,城內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晉陽人懸釜而炊,咬著牙才堅持下來。

    但他們對趙氏的認同感也最高,入城時,趙無恤受到了隆重的歡迎,晉陽之民在趙氏最需要的時候,讓家裡的青壯離家數年,充當趙軍里的攻堅主力,才讓趙無恤打贏了戰爭。戰後,這些離家者歸來者十有七八,其餘都折損了,他們的名被列入「雲台」,陪祀於趙氏之廟。

    趙無恤到來時,還能看到當年敵軍圍攻晉陽時在城外修築的壁壘,晉陽大夫董安於並未將這些營壘削除。

    董子當然有自己的理由:「思樂而善,思憂而懼,人之道也,留著這些營壘,不但可以做晉陽外圍的屏障,還能可以使人時刻警惕,防備萬一,有何不可呢?」

    作為趙氏最年長的老臣,董安於的地位不同一般,他兢兢業業為趙氏守著這座堅城,戰時確保其不失,戰後立刻安置民眾,讓他們一年內就恢復了戰前的生活。趙無恤也待之如師長,他想讓董安於做趙氏的宰,作為群臣之首到鄴城養老,但又希望董安於能再在晉陽主持幾年。  

    「董子,我雖未將晉陽作為新的主邑,但這裡依然是重點經營的地區,乃趙氏之柱石也。」

    晉陽趙宮中,趙無恤特地去趙鞅和季嬴曾生活過的房間轉了一圈,在宴饗晉陽群臣後,留下董安於,對他吐露心聲。

    晉陽控帶山河,踞冀州之肩背,為趙氏之根本。與魯國一樣,是趙無恤能立足天下的左右腳,失一不可,所以他的確對此地極為重視,這次來晉陽,除了問傷者撫孤者外,還要推行一項新政。

    「董子,我打算將晉陽等十二縣合在一起,設置『太原郡』!」

    ……

    歷史已經悄然改變,董安於本來應該在范、中行圍晉陽的危機里,為了讓趙氏解圍,而選擇自殺,這樣才能滿足知文子和梁嬰父的要求,讓趙氏擺脫首禍罪名。

    然而在趙無恤的干預下,知文子和梁嬰父一個死,一個判了城耐,淪為刑徒,董安於卻依然活得好好的。只是在經歷兩年圍城之困,以及主君先於自己而去的打擊下,頗有些垂垂老矣。

    不過聽趙無恤提及對晉陽地區的規劃時,董安於眯著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太原郡?」

    秦、楚、晉很早就設置了縣,郡的設置則要較縣為晚,但至遲到晉惠公時已經產生。這一時期縣與郡之間並無相統屬的關係,但郡的地位的確要比縣低,所以趙鞅在激勵士卒時才說「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然而隨著六卿兼併,領地連成一片,趙氏統轄的縣逐漸增多,比如太原、呂梁地區足足有十二個,更由於其處於邊境,有時候面臨戎狄入侵,需要統合各縣力量,進行抵抗和反擊。

    所以在縣之上,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級的管理機構,於是趙無恤就打算延續歷史上的既定進程,推行郡、縣兩級制的地方管理體系:反正再過幾十年,魏國的西河郡,楚國的宛郡便會相繼產生,這一次,就讓趙氏專美於前吧!

    趙無恤對董安於解釋郡縣的運作方式:「郡的長官名為太守,有統民守土之權,對上承受鄴城之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其下有郡都尉,有徵兵領軍之權,在郡中和太守並重,有時可代太守行事。又有郡大理,掌司法,監御史掌監察職責,等等……」

    他一攤手,笑道:「其實和董子現在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只是將其制度化了,先在晉陽推行,若行之有效,再推廣到鄴、邯鄲、長子、河內,甚至是魯國去,董子覺得如何?」

    董安於摸著白鬍子細細一琢磨,這郡制推行後,使各縣的權力層層集歸郡,就可以防止因各縣大夫、縣令各行其是而導致力量分散,捏成一個拳頭,用來對付周邊戎狄邦國,再合適不過。

    而且太守、都尉、大理、監御史這些名詞新穎,實則卻是將原本他「晉陽大夫」統御太原各縣的權力分散開了,有利於鄴城遙控這裡。  

    郡縣的推行,既集權又分權,弊端小了,效率高了。董安於也是年近七旬的人了,對權力並不迷戀,只希望能將欣欣向榮的晉陽好好交到新主君手裡,然後就能回趙無恤贈予他的河北養邑安然告老,弄子飴孫,等到死後在趙武子面前問心無愧就行。

    於是他欣然應允,幾天後上任為第一任「太原郡守」,由於董安於的威望,太原十二縣,無人不服此政!

    不過趙無恤特地來到晉陽,為的可不止是這件事。

    「武子逝世前,曾對我留下了遺言。」

    一聽這話,董安於頓時面色凝重起來,畢竟事關先君遺言,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才會讓彌留之際的人念念不忘。

    趙無恤眼中滿是回憶:「我父說,吾藏寶符於晉北恆山之上,待晉國平定之後,汝可登夏屋之山而望,尋此寶符!」

    ……

    所謂太原,其實就是廣闊的原野之意,這是晉國人第一次北上進入這片盆地,大敗無終及赤狄別族咎如時起,就取下的名字。

    如今趙無恤親眼所見,這才領會到了古人誠不欺我,果然是太原漫漫,一望無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2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