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855頁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競它是如何安排?

    陰陽參合而生萬物,何為本源何為演變?

    傳說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誰曾去環繞量度?

    如此規模巨大的工程,是誰開始把它建造?

    日月天體如何連屬?眾星列陳究竟何如?

    人言:太陽早上從湯谷出來,夜晚在濛汜棲息。

    從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幾里?

    全詩373句1560字讀下來,杞維已經被這些冠絕古今、天地的發問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只能不斷地重複:「先生大才,先生大才。」

    「不然,真正的大才不是我,而是寫了這一篇《天問》的那位。」

    「他也是齊國人麼?」

    「不是。」夏子眨了眨眼,笑道:「他不是齊人,而是趙人,而且身份地位很高,其胸襟囊括四海,其智慧超乎古今,他創辦的學宮規模巨大,裡面有無數像我一樣的學子,筆耕不輟,只為探究天地奧秘,宇宙真理。」

    杞維心生嚮往,但又嘆了口氣:「小子身居偏僻小國,國土被齊國所包圍,更有長城之限,也不知何時何日才能見到那位大能,去到先生所說的學宮看看。」  

    「或許用不了多久,太子的願望便能實現。」夏子最後神秘一笑,辭別杞維,離開了淳于城,向杞國其他兩個小邑走去,他自稱要走遍杞國山川……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很快,一年時間過去了,杞維在杞釐公去世後,順利繼承了國君之位,他的精力已經完全被《天問》吸引,不再做杞人憂天的無謂擔心。

    然而讓杞維沒有料到的是,就在他繼位元年的夏六月下旬,杞國的天,當真塌下來了!

    本來應該被齊國長城好好防禦著的杞國南境,突然有一支大軍開來,人數萬餘,似乎對杞國的山川形勢十分了解,直接就兵臨淳于城下。

    看著外面甲冑鮮明的大軍,杞維臉色煞白,杞國太小了,整個淳于城連一千兵卒都湊不齊,甲冑兵器也極為陳舊,根本無從抵抗。

    就在他心生絕望時,城下有一輛車駛來,車上有一位深衣綸巾的士人,隔著矮矮的牆垣,對城頭的杞維說道:「杞君,許久不見!」

    「夏子,怎麼是你?」杞維定睛一看,不是那位齊國游士夏子還能是誰?但看著他身後的大軍,杞維似乎又明白了什麼……

    那游士同樣滿臉慚愧,在車上施禮道:「外臣先前有所隱瞞,其實,我名為卜商,字子夏,出身臨漳學宮,乃是趙國君侯之臣,今趙侯奉天子之命伐齊,特派我來向杞君借道!」  

    PS: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國青銅器銘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標記,可以證明杞國爵位曾為伯。此外「地圓說」在中國很早就被提及,但大多數人的認識依然是天圓地方。

    第1101章 不絕如縷

    PS:陳恆東遁走的應該是邶殿邑,而不是高密,在此更正。

    外面萬餘大軍圍城,城內卻僅有千餘守卒,而且城垣低矮,甲兵劣鈍。杞維倒是有自知之明,他乖乖地聽從了子夏的「請求」,打開城門,同意魯軍的「借道」,並願意無償提供趙軍十日的口糧——杞國的總人口不到三萬,再多的話他也拿不出來。

    這之後,杞維將一切事務都交給淳于城的大夫們處理,自己跑回簡陋的宮室里生悶氣去了。他生氣的不是子夏為趙侯來杞國探路的意圖,而是氣他不願意說實話,未曾把自己當做朋友。

    子夏也是位君子,見杞維如此,心有慚愧,在他的斡旋下,這支魯軍總算是照顧了杞國,大軍沒有進入淳于城,而是在外駐紮。他們在休憩一夜後便前往緣陵,只留下少數人隨子夏看護後路,統籌糧草。

    正如子夏所言,他們這次行經杞國,的確是為了借道而來。這支軍隊的統帥是在趙吳戰爭里立下大功的冉求,在前年淮泗地區的戰爭結束後,冉求便被調到東魯,配合駐守莒城的國、高、晏三家反攻琅琊。  

    投靠齊國的莒子在國內沒什麼號召力,大夫們寧可投靠趙國也不願意跟著他一起發瘋。進攻很順利,在奪回琅琊,解救琅琊山上已經當了快一年野人的徐承和水軍將士後,冉求又奉命在莒國駐紮,在趙國伐齊的戰爭里,作為東線統帥,麾下除了東魯一個軍外,還有晏氏、鮑氏的家兵。

    齊國在其東境也有幾段長城,一直從穆陵關延伸到即墨城,然而冉求早就看出來了,這段長城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杞國。

    齊國在即墨城和穆陵關都駐紮重兵,唯獨杞國是個空白區,子夏以游士身份入杞國探訪,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掘開一段長城,沿著濰水進入淳于,再深入齊國腹地,就成了東線的既定戰略。

    如今戰略已經完成了一半,不過對於主帥冉求,以及許多魯國人而言,他們對於腳下的杞國,一向是沒有什麼好感的。

    當年杞國弱小,夾在齊國、魯國之間,經常受到侵擾,歷史上魯國就多次藉口杞君不敬,多次攻打杞國,侵占杞國田地。杞國為求自保,便和晉國結盟,杞隱公做成了一次一本萬利的買賣:他將女兒送給晉悼公為妾,結果就生下了晉平公。

    這下杞國就相當於抱上了一個大腿,等到晉平公長大後,拗不過老媽的耳旁風,決定扶持杞國,幫助他們把都城遷回淳于。非但如此,晉還為杞國向魯國討要杞田,魯國被迫答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85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