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98頁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就沖夫子這句話,別說是兩軍之間,哪怕是刀山火海,天涯海角,他也會緊隨夫子之後。

    駿馬嘶鳴,車輪滾動,師徒三人在眾人愕然的目光中,朝所有人避之不及的兩軍陣間沖了過去……

    齊人的前鋒是千餘萊夷人,他們打著旌旗,揮舞羽毛、彩繒,手持矛戟劍盾,擊鼓呼叫而到來。緊跟其後的是一排排齊人弓手,夷者,善射之人也,齊地有許多射箭的好手,在鄉射禮中被選拔入軍中為士,手持反曲複合弓,隨著準備拋射出殺人的利箭。

    至於魯國人這邊,趙氏武卒是主力,一根根兩丈長矛豎起,矛尖閃著讓人膽怯的寒光,青銅刺蝟頂在前方,逼得齊人不敢靠近。重甲的武卒重合站立,補上了方陣的任何縫隙,劍盾敲擊出讓人心跳加速的節奏。

    而手持弩機的臂張士已經瞄準了那些手舞足蹈的萊人裸露的皮膚,自信每一發都能收割走一個鮮活生命。

    「贏了!」騎行在馬上,趙無恤望著對面氣勢洶洶的齊人露出了微笑。

    非勝於戰,而是勝於謀。

    雙方和談尚未開始,先來了一場儀仗大比拼,結果不言而喻,是齊國人輸了……然後輸家齊侯惱羞成怒,索性將以備不測的伏兵統統拉出,似乎是想和趙無恤來場火併。  

    想來也對,若是能將他在肉體上乾脆地消滅,又何苦玩什麼謀略和計策呢?

    「杵臼啊杵臼,司馬穰苴白白服侍了你那麼多年,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道理,看來你不懂……」

    春秋之世,兵戎相見只是最後不得已而為之的法子,若是能從伐謀伐交上達到自己的目的,會減少許多損失。

    齊國最初的打算是伐交,通過與魯國和解,讓三桓將矛頭指向趙無恤,孤立他,扼殺他……

    但自大的齊侯在執行這一計策的過程中,不知是不是被奸臣慫恿,反倒忘了初衷,沒有將身段稍微放低,而是打算壓服魯人。要是放在齊桓公時,這麼做無可厚非,可現如今,你齊國可是上一次戰爭的落敗者啊!姿態這麼高,讓魯國人會怎麼想?

    於是趙無恤和張孟談的對策是伐謀,一個激將,便讓齊人原形畢露。

    刀兵一起,和談便成了泡影。

    至於他自己的安危,趙無恤並不擔心,一是他相信武卒的戰力能讓自己全身而退。二是因為這裡是夾谷,只要往後稍微一退就能退入二人當關,十人莫開的泰山地域,齊人還能採取最下乘攻城不成?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他倒是希望齊人在夾谷這麼玩,那非但國內怨聲載道,西魯也能安生到秋收了。

    現在劍拔弩張,只需要任意一邊射出第一箭,就能將和平的畫皮徹底撕破。

    然而就在趙無恤準備抬手,讓人發矢時,突然間!一輛戎車卻轟隆隆地從魯人車隊裡駛出,逕自繞進了雙方對峙的那百步夾隙中。

    素衣青年靜靜地立在車左,手持氂牛尾編織成的三重旌節,正是顏回。

    鶡冠結纓的濃須大漢挺胸腆肚,手扶長劍,爽朗的笑聲震得眾人耳廓嗡嗡作響,正是子路。

    至於操縱著八轡的老者,他鬚髮黑中夾雜著灰白,駕車的姿勢如同撫摸琴弦般優雅,在滿是碎石和溝壑的夾谷中奔馳,卻如履平地。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這便是以御車之術而自許的魯國大宗伯孔丘了……

    隨著孔子駕車駛入,一觸即發的雙方都同時一愣。

    齊侯和趙無恤心裡也咯噔一下:「他怎麼會在此!」

    卻見孔子在兩軍中間停下了車,舉袂顧左右,大聲說道:「吾兩君為好會,為何還要出動甲兵?請兩國有司讓兵卒退下,恢復和談!」  

    齊侯認識孔子,兩人還差點成了君臣,但孔子不為晏嬰所喜,所以也沒重用,但往日對此人也是有所關注的,眼看他一步步成了魯國宗伯,興魯侯之權,齊侯也曾後悔沒有留下此人。

    此時孔子亂入戰場,竟讓齊侯猛地清醒了過來。

    「有的勝利靠長劍與斧鉞贏取,有的勝利則要靠筆削和帛書……」

    今日如若開戰,豈不是那自己布下的連環計策一開始就失敗了麼?以齊國現在的狀態,可沒法在秋收前發動戰爭……

    但今日齊國的顏面已經丟得夠多了,齊侯心裡也憋了一口悶氣,貴為君侯怎能向一個弱冠卿子低頭,他非得讓趙無恤先停手,才肯撤兵。

    眼見齊人沒有異動,孔子鬆了口氣,又扭頭朝這邊大聲呼籲:「齊侯尊於小司寇,國君尊於上大夫,位次低者請先罷兵!」

    他這是在逼著趙無恤先退步了……

    指揮兵卒的虞喜、穆夏和冉求有些茫然,回頭不住地朝趙無恤看,想知道他的下一步命令。

    趙無恤心裡一聲哀嘆,隨即無名火起。

    「真是可恨啊……」

    他佩服孔丘膽量之餘,心裡第一次對此人產生了如此念頭,孔子不惜入險地,也想阻止交戰,這是今天最大的意外。

    穿越者的傲然,讓趙無恤一直將自己看做歷史前進的推動者,這不是自傲,這是事實,也是他苦苦追尋的命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9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