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頁
洋洋得意地來到帝丘後,他又迫不及待地要進入衛宮,坐在君榻上耀武揚威,還是他姐夫孔圉皺著眉請他先去先君靈前磕頭,蒯聵才不情不願地去盡人子之責。
可一上靈堂,瞧了瞧裡面的禮制擺設,竟是諸侯之禮,最愛記仇的蒯聵就炸了,大怒道:「是誰讓汝等厚葬這昏君的!」
在旁人提醒他,這是趙無恤做主辦的,蒯聵便前倨後恭了,讓眾人照辦即可。不過他還是來外郭的趙軍大營找趙無恤,說了許多他父親昏聵,濫用小人,甚至與不少男人不清不楚的壞話。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國君,應該加以貶斥,以大夫之禮,甚至庶人之禮下葬即可!
「此時已定,無從更改,不過後續的事情,我一概不再插手,衛君自行決斷即可……」趙無恤笑著把國之大事之一的「祀」交還給蒯聵,讓他高興得都要蹦到天上去了。
蒯聵也不客氣,回去後,就立刻干涉了商定先君諡號的會議,他親自拍案,給自己父親上了個大大惡諡:靈!
正所謂「諡者,行之跡;號者,功之表」,諡號是在天子、諸侯、世卿大夫等有國有家者死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進行評定褒貶,給予一個寓含評判性質的稱號。
自從周公旦開創這種制度後,諡法已形成體系,怎樣的作為該有怎樣的評價也很固定。
其中,「靈」當屬最糟糕的一個諡號……
不勤成名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反正都不是什麼好事,歷史上凡是帶靈的,基本就是昏暴之君的代名詞。什麼晉靈公、鄭靈公、陳靈公、楚靈王,不是童心未泯拿著彈弓射路人,就是大殿上公然穿著情婦內衣,都是奇葩里的奇葩。諸侯們雖然多數不肖,可他們生前孜孜不倦的一件事,就是死後別落到「靈」作為諡號,列祖列宗和後世子孫都看著呢,丟不起這人啊!
衛侯元好男色,養了一堆面首做大夫,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挨上這樣一個惡諡也不算離譜。但問題是,這是他親兒子蒯聵帶著報復性質敲定的,這就大為不妥了。
孔圉皺著眉出來勸諫,蒯聵卻振振有詞:「這諡法本就是子議父,臣議君,應當實事求是,豈有為尊者諱的道理?執政不必再說,就這麼定了,先君以後便稱之為衛靈公!」
撤出衛宮,放手讓蒯聵在裡面折騰的趙無恤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一哂。
「衛靈公……沒想到歷史繞了個圈,又轉了回來,只是南子這一世跟此人半點關係都沾不上了!」
PS:歷史上的衛莊公蒯聵回國後的所作所為,堪稱作死小能手,書里還算輕的……
第738章 禮賢下士
「衛靈公」葬禮前一天,新君蒯聵的命令接連不斷地發出,但做的皆是倒行逆施之事。包括大賞那些跟在他身邊奉承逢迎,卻在戰爭里沒尺寸之功的衛國叛臣們,一時間城中封官用的銅印太稀少,便刻木印代替。
他還打擊報復,請求趙兵在城中大索他在衛國時的仇人,被趙無恤婉拒後,蒯聵就讓新招降的衛國宮衛去拿人。一時間人人自危,甚至逼得一直不看好蒯聵的蘧伯玉為了自保,只能來趙軍大營請求庇護……
對衛國三根頂樑柱之一的蘧伯玉,趙無恤是十分重視的,此人是有名的忠臣、賢人,他光明正大,表里如一,不會在公開場合故意表現自己來博取名聲,也不會在沒人知道的情況下做不該做的事,後世有句成語「不欺暗室」,說的就是此人。
早在四十年前季札訪問中原時,蘧伯玉就是風評甚佳的衛國君子,幾十年下來,這位四朝老臣積累了巨大的人望,在衛國和諸侯間名氣太盛。他被楚國公子皙認為是才德皆備的人才,可以託付妻子,還與孔子一生為摯友,二人分別仕於魯和衛時就曾互相派使者致問,若非衛國一直陷入戰亂,孔子抱著「危國不入」的心態繞開,恐怕會來蘧伯玉家裡住上一陣。
這位國老一般的人物,趙無恤肯定不會放心他留在衛國,也不會放任他去投靠外國,更不能殺了,還是送到趙氏領地上養老為妙,也可以為趙氏攬士增加名望。
「我不會在帝丘待太久,休整幾日,安定秩序後便要開拔,先生既然不容於衛君,連回到封地也不一定安全,不如暫時去朝歌居住,做趙氏的貴賓,何如?」
蘧伯玉也無奈,他年歲頗大,也能在變幻莫測的衛國政壇長袖善舞,可碰上蒯聵這種報復心極重的頑劣國君卻無可奈何,為了求一個善終也只能如此了。
安撫了蘧伯玉後,趙無恤暗暗思索,覺得彌子瑕那一夜說的不錯,這蒯聵,還真有三五年內讓衛人離心離德的潛質啊,既然如此,不如再加一把火,讓他把衛康叔之德統統敗光掉……
恰在此時,見曹國局勢穩定,子貢繞了一大圈才尋來的計然終於動身來到帝丘了,當夜,無恤便在城外的大帳招待他。
……
「孟諸之戰前夕,來向我獻策的漁父果然是先生……」為了體現自己的禮賢下士,趙無恤特地帶著一干將吏到帝丘以南十里外迎接計然,遠遠見到人後,心中的一個謎團便解開了。
計然今日一副士人打扮,雖然卸下了早先那身漁父裝扮,可六尺半的瘦小身材,風吹日曬的臉龐,札成髮髻用骨簪固定的濃密黑髮卻沒有改變。
總之,乍一看其貌不揚,讓無恤身邊沒見到計然的將吏們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