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89頁

    「道?」

    「然。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雖然與後世的《道德經》有些許出入,但大致是相同的,趙無恤心中竊笑,這一段話耳熟能詳,他也能背出來。

    「我聽聞在宋國有巫創建了天道之教,言萬千鬼神皆是天道所化,不知與老子之道可否一致?」

    姑布子卿嚴肅地說道:「不同,有一物混混沌沌、無邊無際、無象無音、渾然一體,早在開天闢地之前它就已經存在。獨一無二,無雙無對,遵循著自己的法則而永遠不會改變,循環往復地運行永遠不會停止,它可以作為世間萬物乃至天地來源的根本。我不能準確地描述出它的本來面目,只能用道來籠統地稱呼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道非鬼神之道,而是法自然之道。」

    趙無恤拊掌而笑:「雖有差異,但亦有相似之處,大可兩相互補證,先生若是有機會,何妨去與宋國大巫交流一番。」

    在宋國流傳的天道教本來就是趙無恤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結合宋國當地的鬼神觀塑造的泛神教,在蠻夷之地,此教的傳播要強調的是鬼神的一面,在思想較為先進的中原城邑,需要強調的則是哲學的一面,不過因為中原士人和理性,平民的功利尊神,此教一直很難流出宋國境內,僅向宋國與楚、吳的邊境有一定傳播,影響局限一隅。  

    只看姑布子卿的臉色,大概是認為天道只是道的一種異端而已,也不知老子聽說後是何表情……

    一念及此,趙無恤認真地問道:「敢問,老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姑布子卿捋了捋鬍鬚,心懷嚮往地說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這就是老子,如神,如龍,在他身邊呆了數年,我依然未能參透其百分之一。」

    真是華夏數千年第一神秘的人物啊……趙無恤心生好奇。

    「俗言道見賢思齊,我一直想傾聽老子教誨,卻不知他身在何處,是否尚在人世。如今既然他在河西現身,不知是否會來晉國,先生能聯繫到老子,向他告知無恤的見賢若渴麼?」

    姑布子卿面露難色:「老子之學以自隱無名為務,之前就在太華山隱居數年,傳出他在那裡的傳言後,求問者不絕於道,故老子這才再度雲遊,他年過八旬,來去無跡可尋,連我也不一定能再度找到,能否相見,全看他想不想見。」

    趙無恤略有些失望:「老子既然能去少梁見垂危的知伯一面,卻吝於與小子相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為道所化,萬物皆有聯繫,當時候到時,老子肯定會來見將軍。」  

    姑布子卿頓了頓,誠懇地說道:「畢竟將軍是數百年來難得一出的人物,將軍對老子感興趣之餘,老子也會對將軍好奇不已,我相信不久將來,必能相見!」

    趙無恤點了點頭:「但願如此吧……」

    姑布子卿等了一會,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便又問道:「敢問將軍若見老子,會問他什麼?」

    趙無恤所有所思:「天地大道我只怕不能參透,要問的,應該是為君之道和治國之道吧。」

    姑布子卿眼前一亮,上前一步道:「老朽倒是有個人能推薦給將軍。」

    這才是姑布子卿來此的目的麼?趙無恤曉有興趣地問道:「不知是何人能得先生推薦,以先生識人之明,一定是少見的大才?」

    「豈敢,是老朽在鄭國收的徒弟,跟著我學老子之學,名為任章!雖然年輕,但假以時日,卻也可以老子之道上佐君主,下安黎庶!」

    PS:開始寫後發現老子簡直是一團霧,不知其形,不可名狀,根本無法下筆,翻了幾遍老子五千言和解老、釋老還是無法參透,廢了幾次稿後放棄了,暫時還是從側面來理解老子吧,省得破壞這朦朧的神秘感,等對他的理解更深刻後再嘗試不遲。  

    第819章 無為有為(上)

    一場道家的學術研討會很快變成了應聘會,次日,姑布子卿收的學生第一次在銅鞮偏宮覲見趙無恤,他年輕得過分,不過二十餘歲,沒有仙風道骨的飄逸,也沒有清淨修為的老成,站在名動諸侯的晉國上卿面前,頗有些緊張。

    姑布子卿引薦完就告辭了,讓徒弟盡情發揮,趙無恤也卸下了對姑布子卿的優容,以面試官的角度將任章上下打量了一番,未見其有何不俗之處,但人不可貌相,且先問他幾句吧。

    「任章?」

    任章行禮道:「唯,小人見過將軍。」

    「你是姑布先生的弟子?亦相當於老子的再傳弟子?」

    「唯,小人隨先生學道,又以道入政。」

    以道入政?口氣倒是不小,趙無恤笑道:「年紀輕輕能夠如此,頗為不易,你想要為上卿府做事?」

    任章這才打起幾分精神:「趙氏橫斷太行東西,乃天下第一強卿,將軍為晉國上卿,攬晉權,將軍之子則為魯國正卿。從海岱到大河,數百萬生民都仰仗將軍父子。小人不才,願盡己所能,以道輔佐將軍,讓民眾安於生息。」

    不但為君,還想為民?有點意思,趙無恤笑了笑:「說一說,你打算如何輔佐我?」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軍之後必有凶年。故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趙無恤有些好笑:「天下諸侯卿大夫莫不忙於軍爭,尤嫌兵甲不足,我為晉國上卿,務在強兵並敵,為何要自廢兵甲?」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8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