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頁
無恤只來得及讓弩兵射死了百餘,其他卻全部逃了。
這場戰役的開始和過程都不錯,但這結果,卻讓趙無恤和眾手下有些發怔了。盜寇們在湖水裡如同游魚一樣靈活,看來個個熟於水性,讓不太會水的武卒只能望水羨魚了。
戰鬥結束後,他遙指對岸,對軍吏們說道:「看見那面賊旗了麼?」
天色漸漸暗了,那面黑色的蛟蛇大旗已經渡到了對岸,在這數千賊兵中迎夜風招展,那便是盜跖,群盜的「將軍」。
他沒有急著走,而是命令湖中數十木舟齊齊掉頭,接應游泳逃生的那數百殘盜,等一切結束後,才將船隻盡數燒毀,站在馬車上朝趙無恤這邊舉起武器示威後,便毫不猶豫地繼續向西而去。
趙無恤目送他們遠去,望著那柄疑似盜跖的大旗漸行漸遠,心知這一場追擊戰只能到此為止了。
他們繞道追擊是來不及了,再往西十幾里,就進入更加廣袤的大野澤,那又是另一個世界,屬於盜寇的世界,武卒將完全失去天時地利人和。
趙無恤下定了決心:「若以後想要對付盜跖和大野澤群盜,乃至於開拓大野澤和濮水、濟水河道,嫻熟水性和沼澤地形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啊……」
過去幾個月里,趙無恤已經為魯國立下了不少功勞,絕對對得起他的職守。
帶著甄、廩丘投靠,使得魯國有了難得的一次擴土,是為第一功!
聯合孟氏,解救季孫斯,在魯城之戰里將陽虎逐出,這是第二功!
追擊陽虎,救回了魯侯,奪得魯國重寶伯禽之弓,大東之玉,是為第三功!
此一戰雖未非完勝,但依然解了中都、闞城之圍,保證了魯國「宗廟社稷」的招牌沒被盜跖砸掉,也算是完成了魯侯的君命,以及季氏、孟氏的請求,是為第四功!
四功之後,趙無恤完全可以和當年挽救了魯國的季友並稱了,他已經不滿足於僅僅三邑的封地。盜跖逃了也好,或許可以和像故意放陽虎歸灌一樣,來一出養寇自重?
第347章 闞止
第二日清晨,趙無恤坐於位於闞城外數里的武卒大帳之內,聚精會神地聽著軍中計吏匯報這半月擊賊的繳獲。
「中都之戰擊潰敵眾四千,其中有390具首級,陸續俘獲賊眾800人,有1200人南逃與盜跖匯合,其餘盡數失散,所獲的錢帛、糧食已經按照大夫的吩咐,轉交給了主持中都政事的宰我。」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趙無恤在魯城吃相不太好看,藉口剿盜將城西武庫幾乎搬光了。對中都,他的手段則溫和很多,利用宰予遠程遙控,作為自己勢力範圍的東部前哨即可。
「夜襲之戰斬首110級,俘虜83人。」
「闞城追擊之戰共斬首680級,俘虜290人,所獲財物有粟米兩千石,錢帛十餘箱,相當於甄邑一年的稅收了。此外還有被擄掠的婦人近百,敢問司寇,應該如何處置?」
隨軍計吏是計僑門下學得最好的學生竇平,他是成鄉竇彭祖的兒子,念完之後合上了簡冊,面帶難色。
這個毛頭小伙的確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趙無恤自然也沒,不過他思索片刻後便道:「若她們籍貫是闞城和中都的,就交予當地官吏送其歸家,若籍貫是鄆城等地的,或者已經被盜寇破家的,那就帶回去安置罷。」
「俘虜也要妥善管理好,這些人在從賊前也是活不下去的民眾,但為盜後大概什麼都幹過。殺過人的和沒殺過人的要區分開來,這將決定他們未來是做幾年隸臣,還是十年。」
鄆城先被陽虎的黨羽叔孫志的苛政壓榨,其後又遭到盜寇劫掠,人口損失不小,這些俘虜,趙無恤打算統統帶去鄆城作為隸臣開墾土地,也算是贖罪了……
武卒這次作戰也有不少損傷,前後死了五六十,傷者近百,都得加以撫恤。傷亡的三分之一主要是發生在南湖邊上那一戰,誰能料到緯二路護主的盜寇戰鬥力竟然如此之強,盜跖之徒還真是不能小視!
竇平還將各個卒的戰績報了上來,中都之戰表現最好的是穆夏為首的劍盾右卒,夜襲之戰擲矛卒當為第一,追擊的首功之臣則是騎兵卒。
這種各兵種平衡發展的態勢讓趙無恤比較安心,但他寄予厚望的矛兵卻表現平平。無恤覺得這是缺了一個主心骨,須得想辦法注入點新鮮血液,有一個靠得住,能成為中流砥柱的軍官才行。
無恤心裡其實是有個人選的,可惜他在武卒里資歷太淺,而且因為背影關係,也不能完全放心地使用,只能緩一緩。
在算了算收穫和損失後,趙無恤便開始連夜寫了份簡牘。
他在送去中都的捷報里統共講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向魯侯報捷。
趙無恤在簡牘開頭寫道:「下臣趙無恤再拜言,剿盜大勝,闞城之圍已解,先君陵寢安好!」
他將戰爭的經過簡略地寫了一遍,把過程描述得驚心動魄,以突出武卒的功勞之大,付出之多。若無武卒,則盜寇必將橫行魯國,若無武卒,則社稷宗廟不保。
第二件則是訴苦告狀。
趙無恤大談武卒是此次剿寇的絕對主力,同時強調他以小司寇的名義號召鄰近的各位邑大夫、宰、司馬前來馳援,孰料只有高魚大夫響應。這次之所以沒有完勝,盜跖之所以逃脫,罪責全在消極剿寇的大夫和邑吏們身上,與他趙無恤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