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92頁

    在孔子「敬而遠之」宗教觀的影響下,儒家大力發揚傳統宗教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使之神秘性減少,世俗性增強,逐步演化為一種宗教禮俗。道家主張道家主張「清靜無為」、「致虛」、「守一」,追求個人精神的絕對自由境界。

    至於法家,那更是群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他們激烈反對宗教,主張破除迷信,將「神」的秩序踩到腳下,希望以人創造的律法作為新秩序替代之。

    堅信鬼神存在的學派,除了常常自我矛盾的陰陽家外,就只剩下脫胎於宋國文化,由底層工匠建立的墨家了。他們成了絕對的少數派,宣揚「明鬼」、「天志」,使宗教向下層民眾滲透,想要建立原始的共產主義烏托邦。

    這便是無所不思,無所不想的軸心時代,這也是中國人精神層面與同時代各文明,與希臘,與埃及,與波斯,與印度最大的不同之處!

    然而遺憾的是,這種人本思想僅存在於占人口不足百分之一的進步士人身上,廣大的民間依然籠罩在鬼神的蒙昧中。只要在晉、魯等國隨便走一走,就會發現處處是鬼神淫祠,百年後西門豹在鄴地見到的河伯娶親絕非偶然,總體來說,和齊、楚、吳等國並無太大區別。

    原本趙無恤還有些遲疑,若是讓宗教復興,不知道是不是欲仙欲死?  

    但如今看來,就算他不這樣做,宗教在民間的力量也經久不衰,直到兩千年後依然如此。理性永遠是少數知識分子,多數民眾對鬼神信之不疑。哪怕是墨子,也祭出了鬼神作為凝聚人心的工具,哪怕是最飄逸的道家,後世也和民間巫鬼結合,蛻變成了中國本土最大的道教。

    所以在保持這時代難能可貴的人本主義,人文啟蒙的同時,讓廣大民眾精神有所歸屬,豈不是更佳?

    與其讓神權散落民間,或者為野心者所用,還不如搶先握在手中!把它細心養大,給它拴上鏈子,讓它追捕那些桀驁的野兔。最後狡兔死走狗烹,再牢牢關到理性主義的囹圄里!

    趙無恤的目光移向面前的南子,她嘴唇輕動,似乎想要喚醒沉思的無恤。

    她就是趙無恤找到的,控制這條巫教獵犬的女虞人。

    她是特立獨行的女子,在這個歷史線上,卻只能是他的附庸。

    她手裡的宗教,也註定要永遠做君權的附庸!

    ……

    「君子?君子?」

    南子見趙無恤望著自己發呆,不由輕輕地喚他。

    「想到些事情,不由失神了。」趙無恤笑了笑,那神遊天外的魂兒總算回來了。  

    「南子說了一大堆,口都幹了,君子說要將宋人的天帝鬼神信仰加以改造,不知要從何入手?」南子畢竟沒有後世的見聞,顰眉不已,完全沒有思路。

    趙無恤道:「南子,雖然吾等的目的是讓宋國安定,更好地操控民間,甚至是操控皇氏、向氏的領民,讓彼輩為吾等所用,但目光卻不能僅僅局限在宋地。」

    南子聰慧,頓時恍然大悟,「這就是君子讓我敘述列國情狀的原因?」

    「不錯。」

    女子的心畢竟沒那麼大,南子試探地問道:「那,君子是要放眼泗上十國?」

    所謂的泗上十國,也就是魯、宋、曹、莒、邾、小邾、滕、薛、邳、郯,南子看得出來,趙無恤此次與宋會於郎地的戰略目標是威服九國,如今僅剩下莒、邾尚未俯首。

    南子是那種一旦心有所屬,便會死心塌地賣家的女子,她很樂意幫趙無恤好好看住宋國,只要子姓社稷不滅就行,她也很願意犧牲宋國的利益,幫趙無恤圖謀泗上小國,若自己能幫上忙的話。

    無恤卻搖頭道:「泗上?不不……泗上十國合在一起,方圓不過千里,人口也僅有兩百餘萬,如何夠?」

    他一揮手,指著那一方天光雲影,仿佛要只手攪動滿天風云:「南子,這句話我甚至連最親信的家老張孟談都沒告訴,只與你一人分享,我的眼睛,盯的是全天下!」  

    PS:這幾章資料來源《中國春秋戰國宗教史》,不是信口胡編的,涉及到現代人很陌生的先秦神祗們,可能會有點枯燥,但七月真的很想寫一下關於他們的故事,寫一下春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這應該就是本書不同於一般爭霸文的地方了吧,趙無恤隨手拋下的種子,千百年後就是文明的參天大樹。

    第591章 天道

    天下!

    全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趙無恤這野心太大,南子不由聽得痴了,半響後,只剩下滿眼的崇拜。從兩人初見時起,趙無恤便相貌平平,算不上俊朗,但惟獨這份傲視天下的宏偉氣魄是無人能比。他要達到的,竟然齊桓、晉文之事,而是成湯、武王那樣的事業!

    這世間能成就如此偉業的男子,恐怕獨此一人罷?

    南子恭恭敬敬地一拜道:「君子大志,南子願盡綿薄之力助之!」

    趙無恤扶她起來:「你能幫到我的,在這件事上,也只有你才能幫我!」

    那種被信賴,被提攜,被帶著一起邁向偉大事業的感覺湧上心頭,酥酥麻麻的,比起肉體的歡愉更加舒適。甚至有一瞬間,南子恨不得能替眼前的男人去死。

    而趙無恤卻有別的心思。

    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不是三百年後的秦掃六合時期,九州大地尚未迎來百家爭鳴,諸神落幕的啟蒙時代還沒滋潤神州,人們也沒被法家徹頭徹尾的無神論狠狠洗刷三觀,甚至連儒家較溫和的「敬鬼神而遠之」也僅有上層知識分子才接受。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