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12頁

    這下連婦女們也嚎嚎大哭起來,有的人更加飛快地逃走,也有的捨不得田地,返身回來揮舞手裡的陋衣,徒勞地想要撲滅火勢,一邊罵這些放火的畜生斷子絕孫。

    有趙騎不忍此景,別過臉露出憐憫之色,趙葭卻沒有輕易動搖,戰爭是無情的,在敵後造成巨大的恐慌,是他這次孤軍深入的目的,所以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他讓麾下眾騎將這片田地點燃後,一行人開始朝杜陽匯集,邑內人口不過三百戶,男丁全都集中到雍城去了,邑中極為空虛,加上不少人外出割麥,邑門大開,等反應過來時已來不及了,老弱婦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數十騎趙兵破邑而入。

    抵抗沒能持續多久,杜陽很快陷落,此邑的邑主被綁在一根木柱上殺害,當地用來宣布秦君和庶長法令的露布被撕下,蘸著邑主的血,趙葭略加思索,便在上面逼走龍蛇般書寫起來……

    而他的麾下將邑中民眾驅逐出去後,又一把火將整個小邑付之一炬,是夜遠在數十里外的雍城也能隱隱看到來自岐北的火光……

    杜陽邑的大火被點燃一天後,秦都雍城,大鄭宮。

    一聲巨響傳來,案几上的卷宗被震得落到地上,殿內的秦國大夫們垂著頭,面色悽苦……  

    「邊境無警,若不是趙軍在杜陽放了把火,寡人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

    秦伯盤怒不可赦,拍著案幾對群臣發怒,他繼位才四年,卻恰好碰上秦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日日夜夜都操心前線戰況,幾個月下來像是年邁了十歲。

    本來他覺得雖然秦軍戰敗,但好在國大物博,從河西到岐陽整整六百里,趙軍沒那麼快打過來,大庶長一定能擋住他們,讓趙軍覺得再前進無利可圖,能坐下來給秦國一個談判的機會。

    可杜陽那一把火徹底將秦伯盤燒醒了,就在他以為敵人遠在天邊時,趙騎卻已經蹬鼻子上臉,在雍都附近向他耀武揚威了!

    而且燒了杜陽的趙軍還留下了一樣東西,更是讓秦伯怒火中燒,卻又心驚膽戰……

    那篇宣言是寫在杜陽邑露布上的,純黑色的布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字:「趙氏之先,與秦共祖。殷相飛廉有子二人,一子曰惡來,事帝辛,為周所殺,其後裔淪為皂隸,鎮守西陲,為周天子牧馬,是為秦。惡來之弟曰季勝,其後裔為天子御者,是為趙。季勝玄孫造父助周穆王西巡東歸,滅徐偃王有功,天子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是時秦之祖乃天子圉、牧,無氏,亦無封邑,遂以造父之寵,大駱、非子皆蒙趙城,以趙為氏……」  

    「是時秦趙實乃一家,其後秦襄公列為諸侯,趙氏入晉為卿,兩家雖離,亦戮力同心,兩家若壹,盟誓曰:趙秦,兄弟也,葉萬子孫,毋相為不利。」

    「然今秦伯盤無道,淫佚耽亂,不畏皇天上帝。內則暴虐不辜,外則窮兵黷武,夥同叛賊魏氏而謀血親兄弟,使庶長率鄭魏之兵,以臨加我,入我河東,伐我新絳,我是以有龍門、韓之役。秦猶不悛,又引南蠻(楚國)伐我陸渾,翦我河外,欲隳趙氏家廟,伐滅我百姓……我是以有風陵渡之戰,數萬秦卒不得返鄉,皆秦之過也!」

    「今趙氏上卿,順應皇皇上帝之命,惟恭行天之罰,統全晉之力,揮師渡河,以臨涇渭。張矜億怒,飾甲底兵,旌旗十萬直指雍城,吾等乃上卿前驅,燒爾小邑,以予告誡:若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非趙氏敢忘伯益、飛廉,乃秦先絕我之好也!望秦君三思,勿謂言之不預也!」

    當秦國大夫將這篇檄文讀完後,整個大鄭宮內已是一片噤若寒蟬。此文體例模仿當年的《絕秦書》,但書寫者卻隻字未提晉國、晉君,反而通篇都以趙氏、趙無恤為主角,直接以卿的身份,跟秦伯平起平坐叫板了。

    且不說此人顛倒黑白能耐頗有呂相幾分真傳,就說這裡面「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的威脅,隨著杜陽的大火,已經化為現實!  

    秦伯盤咬牙切齒半響後,終於發話道:「速速派人去渭南,將此事告知大庶長,不惜一切代價,要與趙氏達成和平,讓他們退兵,除此之外……」

    他努力掩飾內心的害怕,恨恨地說道:「杜陽倖存的人說,趙騎人數不多,不過上百。傳我詔令,讓岐北密須等邑出動車騎,追剿這批膽大妄為的趙兵,秦國可以戰敗,可以請平,可以接受趙無恤的條件,可這批蔑視我秦國的小卒,一定要統統殺死!」

    第1016章 蒹葭蒼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河岸上對著如畫河川吟誦此詩,趙無恤對旁邊的子夏嗟嘆道:「《秦風》有其肅殺悲壯的一面,卻也有委婉悽美的一面,只需要寥寥八字,便能將人拉到詩情畫意里,民風裡蘊含的智慧,真讓人嘆服。」

    「上卿的詩也不遜色。」雖然沒有拜入孔門,但子夏對詩書也很精通,他這麼誇讚趙無恤倒並非恭維,除了編篡風雅的尹吉甫,在作詩上,很少有人能像趙卿這般「高產」。

    趙無恤沒有得意,那些東西都是他借用後世的,他只是搬運工而已,不至於恬不知恥地自我誇耀。

    雖然他讚頌秦風之美,但如今渭水之畔蘆葦依舊青青,伊人卻早已不見蹤影,只剩下秦趙兩支軍隊夾河相望。

    一葦小船離開趙軍水營,從北岸緩緩駛向南岸,舟上是一名衣冠楚楚的使者,高舉著趙無恤給秦國人開出的條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1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