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91頁

    「一條大河將秦晉隔開,兩國一衣帶水,相互競爭兩百年了,秦晉必有一霸,非此即彼,但前提是要宰割對方!更何況秦國占領了河西之地,必須奪回,這便是我協同魏、韓伐秦的原因!哪怕秦與趙有同姓之誼,來到這龍門,也只能袒臂相見,刀兵相向了!」

    秦晉之間的競爭,是由地緣決定的,就好比長江上下游的吳與楚,有我沒你,有你沒我。早年秦晉爭搶兩國之間的驪戎、狐戎、梁國、虞、虢等,都是赤裸裸的虎狼搶食,生怕慢了一步讓對方得逞。而晉國霸業興旺後,也一點不念什麼秦晉之好,堵死了秦國東擴之路一百五十年。

    如今兩國依然要相殺,三家攻秦,是前年就商量好的事情,畢竟知氏殘部是三卿共同的死敵,秦國接納知氏,相當於與三家為敵。就算韓氏故意與鄭國交戰,也沒有打斷這一進程,魏氏足足準備了一年,趙氏也可以發太原之兵作戰,調兵遣將和制定攻擊路線的工作,從去年秋後就逐漸落實。

    趙氏與秦國不交界,若從樓縣,或者去年剛建立的離石縣渡河,還得先借道白狄餘部所居的「上地」,也就是後世的榆林、延安等地。於是趙氏便與韓氏達成協議,介於去年趙氏給予韓氏太多幫助,於是便把韓城以西的一處小邑借給趙氏,作為他們駐軍的地點,以此作為謝意。

    韓城就在龍門東面,向西走上十多里就能踏入河水。龍門雖險,卻是處古老的渡口,地處交通要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如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城大戰,秦穆公就是從龍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的。  

    雖然魏曼多、魏駒父子對趙氏再度回到河東,出現在他們腹地邊上十分忌憚,但今年還有更緊要的事情需要求趙氏協助。韓氏因為要應付鄭國的零星反攻,在三卿會晤時叫苦不堪,只能出承諾中一半的兵卒和糧草,於是除了魏氏自己挑大樑外,就只能指望趙氏幫他們打敗秦國了。

    但趙無恤在這場仗里卻打定主意不大動干戈,他帶著盟約中說好的一軍萬餘人入駐耿地,一兵不多一兵不少。而魏氏則要出動三軍!相當於他們所有可徵召兵卒的四分之三,韓氏則只湊出來一萬不到,多為老卒和少年兵,這已經是勒緊褲腰帶的結果了。

    在商量三家主攻方向時也一樣,因為晉國通往秦國的主要渡口一共就三個:蒲坂渡、風陵渡,以及龍門渡。於是魏氏兩軍由魏駒率領,將出蒲坂,攻擊秦國大荔,一軍由呂行率領,從風陵渡南下,進攻桃林之塞,也就是後世的潼關。韓氏則從河外西進,打通崤函古道,與魏氏偏師匯合。

    至於趙氏的任務,自然是出龍門渡,攻擊少梁了……

    「這是場硬仗啊。」來到這裡以後,有臣僚如此向趙無恤抱怨,因為少梁是知氏的河西大本營,也是秦國控制這裡後重點經營的地方,何況龍門雖然不寬,對岸也是一馬平川,卻至少有敵人數千守軍,早已等待再次,只等趙氏渡河,他們便迎頭痛擊。  

    趙無恤敲打他們道:「對待秦國人,大可將汝等過去對付齊、代的心思收起來,秦國雖然窮,卻不容易屈服,此番三卿攻秦,就如同舉著火把去捅一個馬蜂窩,將河西看做自家後院的秦人一定會拼命阻止吾等,就算失敗了,也會前赴後繼地殺回來,就像過去兩百年間他們所做的一樣。」

    之所以會答應攻打少梁,自然有他的計較和目的,趙無恤真正的心思是:捅馬蜂窩大家一起捅,等馬蜂一窩飛回來報復時,就讓魏氏自己扛住吧。如今已經讓燕、中山掐架,宰割齊國,疲韓疲鄭,只差讓秦與魏徹底撕掰,趙無恤對趙氏周邊四鄰的布局與分化就算完成了……

    可話又說回來,對岸守著不少神情緊張的秦國人,一面面玄鳥旗讓人分不清兩岸敵我,想要順利地搭浮橋過去不太可能,該如何是好呢?

    趙無恤也不急,讓士卒們解甲卸胄,在河邊的樹林乘涼,又讓古乘裝模作樣架設浮橋。

    眼見浮橋距離河岸越來越近,對面的秦國人和知氏殘部就越發緊張,殊不知,就在龍門以北三十里外的梁山山麓處,這裡大河水流更為急促湍急,不亞於後世的金沙江峽谷,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已經悄悄潛行至此……

    或許是因為此地險隘,大部隊無法渡過的緣故,對岸空無一人,於是這支悄然而至的奇兵,也如同河中的黃鯉一樣,成為順利躍過龍門的勝者。  

    黃鯉們很歡快,無論雌雄,都在盡情地釋放生命的精華,使得水流一時間渾濁了起來……

    而河邊,趙無恤的悍將田賁正捧著一個皮製的器物,吹氣吹得滿臉通紅,但那物件卻未見鼓起半分。

    「爾母婢也!此物明明用不了!?」差點將肺吹炸,紅臉的田賁不幹了,將手裡的管子一扔,大聲指天罵地,又一把抓過臉被曬得蛻皮發黑船工,就要發作。

    「愚人自擾……」楚國人石乞卻對這種北方常用的渡河工具信手拈來,他手中的羊皮,很快就被吹成鼓鼓囊囊的革囊,在他身後,數百張革囊已經吹鼓就緒!

    第878章 趙跨革囊

    早在去年秋後,在預備開戰時,趙無恤的謀士們便猜測秦、知軍隊肯定會藉助龍門天險設防,趙無恤的對策是以主力架設浮橋拖住他們,再派奇兵設法從上游泅渡過去。但渡河的方法卻有些困難,因為龍門以上大河水流湍急,河上也沒有運輸工具,恰在此時,卻是石乞獻上了一條計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9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