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頁
「豎子不可與之謀……」看著各懷心思的各方使者,陳恆悄悄退出營帳,不再與他們商量自己的打算。
十五年,從趙無恤初入魯地開始,陳恆就與他明爭暗鬥,至今已有十五年了,他也從稚嫩的弱冠君子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家族砥柱,足跡遍布天下。他意識到僅憑自己是無法戰勝趙無恤的,這般苦苦求索,只為了結交強援,遏制趙氏的壯大,避免齊國、陳氏覆滅。
可戰爭不僅要靠實力、外交、策略,有時也與運氣息息相關,這一次,運氣沒有站在他們這邊。
站在了趙氏那邊。
隨著楚王的死,不管秦魏聯軍能否逃出生天,西線的戰事大局已定。
雖然現在看上去,這一切都成了一場空,但陳恆並不死心。
「事情不能就這麼完了……」
在楚軍失落地回到汝水之畔時,陳恆突然向公子啟辭別。
「我要回齊國,為抵禦趙氏做最後努力。」他殷切地看著公子啟和葉公子高,但他們除了口頭的抱歉外,卻沒有任何承諾。看來這倆人是絕不想再與連橫粘連一絲一毫的關係了,而楚國內部掌權的令尹子西、司馬子期,也以政策的保守穩重著稱。
少了頗有進取之心的楚王熊珍後,楚國將進入一個龜縮自守的時段。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他們的敵人。
於是陳恆毅然離開了楚軍,駕車沿著汝水向東緩緩走去。
然而等走到背後的楚國大軍看不見的地方後,他便一把奪過御者的馬轡,驅趕駟馬加速向前駛去!
他號稱要回齊國,可這會卻是朝東南行……
他要去的是陳、蔡,是淮北!
秦魏已經沒救了,鄭國也自身難保,陳恆現在的追求,僅僅是保全齊國,保全陳氏而已。
天下還能與趙氏對抗的強國,唯楚、吳而已,既然楚國靠不住了,他只能去吳國。
陳恆想好了,自己要給雄心勃勃的吳王夫差獻上一份大禮,關於楚王的死,關於楚國東境的空虛,他要幫助吳王包攬兩淮,奪取陳、蔡,讓他的野心和自信膨脹到極點,再誘使他北上宋、魯,吸引趙氏的火力,拉齊國一把!
這場大戰還沒完,疾馳中,陳恆內心已經陷入了瘋狂,縱然最終失敗,他也要把全天下都拉下水,與陳氏一起赴湯蹈火!
第1001章 函谷關
函谷關,商代稱之為桃林,周代在此設置小城塞,故名桃林塞,後來這裡又被晉國劃入疆域之內。到了晉國六卿內戰,秦國乘機控制此地後,秦國大庶長子蒲便在小塞的基礎上設置了一個關隘,因為這裡扼守崤函古道里的函道,故稱之為「函谷關」。
早在函谷關設置前,崤函便入選了時人所謂的「天下九塞」:太汾、冥厄、荊山、方城、崤函、井陘、令支、句注、居庸,現在更是當之無愧……
在喊殺聲中,又一次進攻失敗了,目視眼前的險關,盜跖眼中帶著不甘,他滿腹戾氣,但卻不得不承認道:「句注、井陘等均不如函谷,稱之為天下九塞之首也不過分!」
三月份時盜跖率軍繞道成周,突襲聯軍後方,誘使游速回頭,於洛水北岸大敗鄭軍,並屠殺五千鄭國俘虜,一時間諸侯大震,從此鄭國小兒聞盜跖之名而止啼。
因為鄭軍的潰敗,正在圍攻虢城的秦、魏聯軍自然沒法安心攻城,便解除了包圍,接下來,他們犯了開戰以來最大的錯誤——轉移到河東,然後便被趙無恤一招瓮中捉鱉困在了那裡。
盜跖的大軍在虢地休整一番後,便讓韓虎出動所有還能走動的兵卒,一部分在茅津牽制部分秦、魏軍隊,其餘人統統隨他進逼函谷關。
這是趙無恤的軍令,只要破了函谷,控制風陵渡南岸,河東就徹底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大瓮。
然而這座剛建立不到五年的城塞卻不是那麼好破的,還沒到函谷關,盜跖就理解了為何提及此塞,韓虎和他手下的將吏們會一臉無奈。
作為東去洛陽,西達秦國的咽喉,函道是盜跖這輩子走過最難走的險徑之一,泰山的夾谷、太行的羊腸道比起這裡也只能自愧不如。崤山至函谷關的路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這裡到處都是松柏,行人在幽深的谷底,但聞山中老猿悲鳴,仰首卻難見天日。
從虢城到函谷關,足足有一百里地,盜跖帶著人走了整整五天,有時候一日僅能前進十里。好在秦魏聯軍撤退匆忙,在這裡沒有設防,未能多做抵抗,四月初時,盜跖終於帶著兩萬趙、韓軍隊抵達關隘。
……
看清這座關城的模樣後,別說在這裡栽過跟頭的韓軍了,連挾大勝之威,滿身血氣的趙軍將吏也頓時沒了信心。
雖然函谷關才建立了不過三四年,遠不是後世那「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的不可攻克之城,可已經初具規模。
關前是弘農澗,它構成了函谷關的一條護城河,時值初夏,澗中水流湍急,人馬難渡。
盜跖所帥的東來軍馬必須在函谷關北渡過弘農澗,過河後,又須沿河西岸南行,進入關前一條濱河倚著高崗的窄道後,才能逼近關城,那條窄道只能容納兩匹馬並行,大軍根本無法展開。不止如此,關樓東西兩端都是高崇的黃土塬,它們猶如一道天然的城牆,成為外敵不可逾越的防禦工事。
「秦人是怎麼選的城址……」盜跖只想翻白眼,他開始覺得自己帶那麼多兵馬是徒勞無益,因為以這裡的地形,任憑千軍萬馬也無從施展。難怪幾年前進攻秦國時,趙無恤給韓氏分的任務就是進攻這裡,結果河西都打完了,韓氏還頓兵城下,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