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61頁

    須下的嘴唇含笑,舉起茶盞的手沒有絲毫顫動,但老子的眼睛卻再度仔細打量起這位中年君侯來。

    或許為他在中原掀起的波瀾,特地放棄西行的初衷折返回來,是值得的?

    第1161章 大道

    老子的「道」究竟是什麼?

    一百個人能解讀出一百種看法,但就趙無恤而言,他認為,老子作為周王室的守藏史,其職務責任就是「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恃,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所以縱觀姑布子卿獻上的老子之言,趙無恤發現,老子一直是以王者師的口吻在講話。全書提到侯王、王、人主、聖人多達二十多處,主要不是教侯王怎樣修身,而是怎樣治國。

    比如:「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江河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奈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侯王之類的治國者,才是老子理想的讀者,也對,他原本就是為王子朝出謀劃策的。社會怎樣才能長治久安,怎樣避免一治一亂的惡性循環,這才是老子之學裡最關心的問題,裡面那些看起來像是純哲學的問題,其實都是在論證他的政治思想……他一面為小國制定了「小國寡民」的處世之道,又為大國設計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治理之法。  

    所以後世申不害、韓非為創立法家學派,都從老子那裡找依據,更進一步有了「黃老之學」。他們都是借老子之餘杯,澆自己之塊壘,顯然是把老子之學作為治國之學而不是養身之術來修。

    被趙無恤說穿後,老子也不否認,只是淡淡一笑,說道:「姑布子卿所記之言,已經是我許久之前的想法了,西行之後,見天下人之所未見,老朽的道,又有了一番變化,與之前已經頗有不同。」

    「哦,不知有何不同?」

    無恤繼續追問老子之悟時,他起身走出屋外,望著天上的雲彩緩緩說道:「我曾在大河九曲看日出日落,也曾在流沙之中坐觀殘垣斷壁一點點被風化,這之後,想通了一個道理。」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也皆有自然之理。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人則自正,國則自治,天下自安。老朽之前拘泥於一國一朝的興衰,鑽研治亂之道,想要探究一個能通用萬事的大道理,反倒是落了下乘。」

    老子回頭,見趙無恤在認真思索他這番話,便勸誡道:「同理,君侯刻意追求用武力一統天下,卻不顧時勢和各國自己的意願,只怕也是逆天而行啊,如今壓製得多狠,他日就有多大的反彈。」  

    哪怕是先賢聖人,也會受制於時代,老子對於趙無恤試圖吞併諸侯,統一天下的野望不置可否,他認為這多半是趙無恤的個人野心作祟,而且他對趙無恤一統失敗後的生靈塗炭更為警惕……

    「我卻不這麼認為。」被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質疑,趙無恤卻沒有心生動搖,而是與他並排站立,闡述起自己的看法來。

    「人被自然創造不假,但當人立於天地之間那一刻起,便捲入了自然的大道里,受大道限制,卻也能影響大道,這是其他萬物辦不到的。這就是我曾經在臨漳學宮說過的,人能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也能改造自然……」

    「改造自然?」老子第一次聽說這名詞,曉有興致。

    「不錯,改造自然。無恤聽說在上古時代,人口稀少,鳥獸眾多,人民難以抵禦禽獸蟲蛇的侵害,苦不堪言。這時候出現了一位賢人,他發明在樹上搭窩棚的辦法,用來避免禽獸之害,這便是有巢氏。」

    「有巢氏使得古人得以安居,但當時的人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傷害腸胃,許多人得了疾病而死。這時候又出現了一位賢人,他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燒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人們因而很愛戴他,推舉他治理部族,稱他為燧人氏……」  

    古老的傳說,卻成了趙無恤證明自己觀點的理論,沿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靠近當下,而人類的社會組織,也慢慢進化成熟起來。

    「到了中古之時,天下洪水泛濫,民不聊生,鯀和他的兒子禹先後負責疏通河道,排洪治災,從而贏得各邦族的朝拜,成為夏后氏,建立了宮廷、城邑,被奉為天下之主。」

    「近古之時,夏桀和殷紂的統治殘暴昏亂,於是商湯和周武王起兵討伐,征伐天下,構建了另一番局面。自此以後,這九州就被連在了一起,姬姓的君主帶著禮器來統治夷民,不同的姓族相互聯姻,交流越發頻繁。中原犀象猛獸遭到驅逐,那些山川河流,也被道路橋樑連在一起,隨著人口滋生,莽莽叢林被闢為農田,荒蕪之地成為一片沃土。」

    「以上種種,不論是築巢、取火、開河泄洪、修城邑、開道路阡陌,都是對自然的改造。這數千年裡,人對自然的影響,比起過去數萬年裡,自然而然發生的變化還要劇烈。」

    「以自然之道為基礎,聖人突然奇想為緣由,加上億萬斯民的協助推動,造就了這些事情的發生。是故《書》里才有『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的說法,翁所說的大道,是不是這三種因素糅合在一起的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6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