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在他臨死之前,留下遺言:希望體魄托葬中華。意思就是生不能做大明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
朱棣知道後遵照渤泥國王遺願,以禮葬王侯的儀式,將渤泥國王葬於南京城南石子崗,並以西南夷人身份入籍中國墳戶,世代為之守墓,並為陵墓建詞立碑。
並封麻那惹加那乃之子遐旺黃元孫繼承王位,並派人護送他歸國。臨走前,明成祖朱棣皇帝設宴,為他餞行,並賜贈黃金、白銀。
麻那惹加那其實就是福建泉州人黃森屏,他的兒子遐旺黃元孫繼承王位之後,他的姑姑黃元麗生了一個女兒,後來這個女兒又嫁給了一個阿拉伯人沙里夫阿里,這就是汶萊的第三任蘇丹。
吉馬刺朗國則是以後世的棉蘭老島為基地的一些部落的總稱,那裡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制度,還處於奴隸社會,十分落後。
他們派人來迎接,也是想要大明艦隊能拍一些貿易船隻過去,與他們交易。他們的國家落後異常,除了豐富的銅礦讓他們擁有一些銅製品,連鐵刀都沒有。
而馬魯古國則是後世的香料群島一帶,他們也是如今與大明貿易最為密切的國家。因為國力虛弱,他們抵擋不了其他國家的侵略,這些年,一直在尋求投入了大明的懷抱,得到大明的保護。
滿者伯夷則不同,他們曾經是南洋勢力最大的國家,雖然因為滿剌加等國的崛起,已經將他們逐出了蘇門答臘和婆羅洲,但是如今仍然占據了富饒的爪哇東部地區。
他們也是唯一沒有派王子來迎接的國家,不過艦隊裡面卻跟隨著他們的使節。
他們的擔心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朱瞻基知道,他是沒有太多機會出國的,這也可能是他唯一一次下西洋,所以,不管哪個國家,他都會走一走。哪怕現在不能將這些國家收入大明的懷抱,但是也要奠定這個基礎。
不過,這種意圖也不能表現的太過於明顯,不能讓這些國家知道了他的意圖,表現出更加急迫的心態。
這主要是如今的大明,只是把他們視為負擔,根本不想搭理他們。
朱瞻基的身邊跟隨著數百文臣和數千文人,他們同樣反對這些國家加入大明,增加大明的負擔。
朱瞻基這個時候沒有親政,在這方面還沒有太多發言權,更不能跟他們對著來。
進入蘇祿海以後,馬欣和沈黛兒都生病了。這種低氣壓加上濕熱,讓生活在北方的人大多不習慣。
更為嚴重的是,不少士兵都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癬。
他們生活的船艙非常悶熱,衛生條件又差,這種小病是避免不了的。
現在朱瞻基住的旗艦船尾三層和四層已經全部被布幔圍了起來,所有女眷都只在四層封閉活動,然後讓那些士兵們休息的時候能夠睡在甲板上。
在這方面,四次下西洋的經歷,大明艦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治療各種疥瘡和皮膚病的藥,都準備了許多,所以雖然患病的士兵不少,卻沒有影響士氣。
最為影響士氣的是緩慢的船速,以前的艦隊是飛馳,現在的艦隊就像在爬。
從呂宋到蘇祿國。不過兩千里,跟泉州到呂宋的距離的差不多。但是從泉州到呂宋只用了不到五天,現在五天還沒有走到一半。
這個時候,朱瞻基與王景弘和航海的師傅們也探討了軟帆的使用,不過與王景弘的一番話,讓他打消了想要試驗軟帆的計劃。
從唐宋以來,東西方的交流並不少。東方的硬帆和西式的軟帆各有千秋,相互之間並不是沒有借鑑。
中式硬帆優點是:便於操作,用一個滑輪便可升起,需要的人數少,升帆時間短,特別適合近海和江河貿易。其次是硬帆適用於大船,軟帆裝在大船上根本帶不動。
缺點是:由於支撐點只有一個,所以帆的面積有限,大量使用木質骨架也限制了其吃風,因此航速很慢,跨洋航行時效率低下。然後硬帆只能一升到頂,不能根據情況調整帆力,這點對於海戰和穿越島群都不利。
西式軟帆優點:吃風大,支撐點多,所以面積可以更大,速度和載重都有極大優勢,另外即使是同一桅上軟帆是一節一節的,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帆力,這樣的好處一是有利於海戰和躲避礁石,二是如果遇到較小的風暴時也可以安全慢速行駛。
缺點是:操作複雜,需要大量船員,升帆時間長。16世紀開始西方大船的帆就是由橫帆、拉丁帆和斜桁帆三部分組成,模塊多,程序繁瑣,滑輪只能用於調整繩索不能直接升帆。而且軟帆需要的操帆的船員數量最少也是硬帆的三倍以上,這一點是相比硬帆最大的不足。
如果想要將軟帆和硬帆混合使用,這就需要進行各種試驗,還必須要重新設置桅杆,目前來說,這種條件不成熟。
至少要等到到了舊港之後,先用幾艘船進行改裝試一下,找出最佳的組合方式,才能大規模試用。
將這個任務布置下去以後,朱瞻基也就不再班門弄斧,每天躲在旗艦後方的小甲板上,在陰涼里避暑。
航海的生活是極為無聊的,特別是在船速如此慢的時候。所有人的情緒都有些低落,哪怕是麻將和撲克也只能緩解這種低落。
特別是這些女人們,她們在船上根本就沒有自由,只能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