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頁
這些學生是最容易被蠱惑的階段,每個人都懷著崇高的理想,抱著經國濟民的思想。
他們聽著朱瞻基的話,一個個激動不已,用盡全身的力量嘶吼著:「願意!」
就連胡儼這個已經六十歲的大儒,這個時候也激動的有些熱淚盈眶。「我要活到八十歲,看到殿下把天下變成他說的樣子!」
第九十八章 目標
在二十一世紀,一個普通人一天接收的信息,就相當於這個時代老百姓一年接收的信息還要多。
應天府,寧波這樣的窗口城市還好一點,在許多鄉村,老百姓們日出而勞,日落而休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局限在一個縣裡面,沒有官府的文書,想要出門都出不去。
這還是男人,如果是女人們,她們從出生到死亡,很少會出方圓五十里。
正是這種落後的生態環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的老百姓,組成了華夏這個古老的國家。
他們單純,他們勤勞,他們樸實,甚至卑微到怯懦。
即便是這個時代的統治階層,生活也豐富不到哪裡去,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在整個單純的生態環境中。
所以這個時代,一篇好的文章就能讓人名垂千古,一首好詩就能源遠流長。
朱瞻基的這一篇《少年中國說》在隨後的幾天,以一種超越這個時代的速度流傳了出去。
朝廷的邸報一字不改地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篇文章,迅速地一級一級傳下去。
與此同時,邸報上面也刊登了朱瞻基的其他講話。
除了朱瞻基的講話,從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元吉,禮部尚書呂震等人都針對朱瞻基的演講進行了點評。
這種點評當然不是批判性的,任何時候,統治者的講話,只會被推崇。
但是,他們的點評,也就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蹇義的點評還比較保守,他只是高度評價了朱瞻基《少年中國說》的立意,認為太孫殿下將年輕人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大明之幸。
但是,對朱瞻基想要進行的教育改革,官員選拔改革,持保守態度。
這不是他想反對朱瞻基的改革,只是身為百官之首,身為國家選拔官員最重要的吏部,他不能激進。
如果連他這個吏部尚書都激進了起來,官員選拔這件影響到大明穩定的政策,就容易失控。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啊!
所以他身為吏部尚書,只能穩住局面,牢牢把控住上到皇上,下到百官的銜接平衡。
而戶部尚書夏元吉就激進的多了,除了將《少年中國說》大大地誇獎了一番,更認真分析了朱瞻基教育改革和官員選拔改革的積極意義。
他認為官員的專業化,將會是推動大明發展的重要一步,讓那些尸祿素飡的無能官員再無立足之地。
他是戶部尚書,也是朝廷裡面最忙碌的堂官,而且戶部是務實的部門,遇到那些只會務虛的官員經常誤事,他是最反感的。
相反,禮部尚書呂震這個人雖然是個心胸狹窄的能幹之輩,但是他坐的位置就不允許他隨意開口。
他個人贊同改革,但是他卻不能直接支持朱瞻基,反而要給改革潑冷水。
他在點評中表示了對改革的期盼,但是同時希望不要操之過急。
因為大明的教育系統,官員選拔機制,都事關重大,不能貿然改革,只能循序漸進,看一步走一步。
如今兵部是黃福在主持,他是鐵桿的太孫黨,當然是積極回應了朱瞻基的講話。
他認為用文臣主持兵部不能變,但是所有的文臣,都應該下放到軍隊去鍛鍊幾年,了解了下層的運作,然後再到兵部任職才合理。
而且,他立刻做出決定,將兵部五品以下的官員,輪流分派全國各地的軍隊去鍛鍊三年。
刑部的顧佐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讚揚朱瞻基的《少年中國說》上面來,他不遺餘力地鼓吹朱瞻基的這篇文章寫的大氣磅礴,立意深刻,將會成為指導大明發展的明燈。
對於官員改革,他只是寥寥幾句,認為官員專業化的培訓和選拔,能極大的加快官員的工作效率,刑部將會全力支持殿下的改革之想。
還有工部,他們一直是朱瞻基最親信的部門,因為朱瞻基的扶持,他們的名分雖然依舊在六部之末,但是他們的規模已經是六部之首。
如今的朝廷,除了軍隊和內監,工部已經是第三大部門。
他們對官員專業化是最支持的,因為一個不懂技術的官員如果到了工部,恐怕沒有一點貢獻,只會拖累本職工作。
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門的主官,也都在邸報上面進行了發言,雖然對教育改革有些疑慮,但是他們都是大力支持官員專業化的。
像吳中這個建築專家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十個月的時間,連一個死刑都沒有判。說好聽點是心善,說難聽點是糊塗。
把一個外行人放在一個不合適的位置,對朝廷的影響,比一個貪官還要嚴重。
任何人都能看出官員專業化的好處,但是以前為什麼沒有人做?一個是成本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百官學的都只有儒學。
學的都是一樣的知識,然後當官就是根據以前的經驗來照章辦事,所以根本不在乎這個官員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