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頁
黃淵不敢馬虎,再次審視了一下自身的儀容,內心重新組織起了見到朱棣時應該說的話。
見太孫,他能稍微隨便一點,朱瞻基將他視為臂膀,讓他在外臣不能住的旗艦上都住了三年,自然不會因為小失誤就怪罪於他。
但是皇上不一樣啊,一言一行,點點滴滴都要注意。
還沒有到武英殿,就看到早朝已經散了。
文武大臣們匯報了一天的大事,就要回自己的衙門去處理政事。
而誰要有事跟皇上匯報,就會提前遞上奏摺,由司禮監,內閣按照事件的大小,重要性,官員的級別,安排匯報工作的順序。
黃淵與幾個內侍在殿外等了不大一會兒,就看到朱棣帶著朱瞻基走了出來,他們的身後還跟著以楊榮為首的內閣。
看到黃淵他們,朱瞻基招了招手,幾人連忙上前拜見。
朱棣笑著說道:「太孫對你的處政能力讚譽有加,朕也很想知道黃如錫細心栽培的後人當地能不能擔得大責,所以,今日你有什麼本領,就全部拿出來。」
黃淵更有點懵了,不知道朱瞻基要讓他幹什麼。朱棣繼續前行,朱瞻基給了他一個安慰的眼神,卻什麼提示也沒有。
他不敢亦步亦趨,待幾位內閣笑著跟了上去,他墜在了隊伍的最後。
來到謹身殿,朱棣也並沒直接喊他上前問話,而是先讓上了早膳,賞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一同進膳。
趁著朱棣入內更衣,朱瞻基才喊了黃淵上前,笑道:「我向皇爺爺推薦了由你擔任西征的行軍司馬,這一次,你可要給我好好表現。」
黃淵的心裡的第一時間不是驚喜,而是恐慌。御駕親征的行軍司馬,這可是整個西征的大總管。
他以為,這個職位是楊榮的,也只有楊榮才有這個資格。
指揮使雖然也算一個要職,但是擔任大軍的行軍司馬,是遠遠不夠的。
他望向了楊榮,卻發現楊榮並沒有氣惱的表情,反倒是有一種想要試探他深淺的躍躍欲試感。
而幾位內閣大學士都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這讓他很快冷靜了下來。
雖然資歷差了許多,但是跟隨太孫一起下西洋,上千條船,十萬人的後勤他都處理妥當了,如今並無心虛之感。
朱瞻基看他冷靜了下來,也暗自點了點頭。
指揮使相當於後世的師級將領,而御駕親征的行軍司馬,不說一定要是個集團軍司令這樣的將領才能擔任,最少也要是個軍級將領以上。
朱瞻基推薦黃淵,是非常信任他的能力,但是朱棣會不會許以要職,還要看他今天的表現了。
雖然已經在家吃過早餐,但是這個時候,黃淵得了賞食,自然不會標新立異說不吃,所以又吃了一小碗粥和兩個包子。
等朱棣放下了筷子,所有人立刻都放下了筷子,擦了擦嘴巴。
自然有內侍上前收拾了餐具,殘羹,而眾人移坐,來到了謹身殿的大殿。
朱棣在龍椅上坐了下來,也沒有鋪墊,直接就說道:「太孫推薦你為朕的行軍司馬,朕也看了你在出海三年間做出的成績,但是有些問題,還是要親自考量一番,朕才會放心。」
黃淵長揖道:「微臣年紀尚幼,恐難當此責,請陛下深思。」
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
黃淵的推卻當然不是真的推卻,而是君臣奏對的前奏。
對於黃淵這樣一個年紀不到三十,卻已經位高權重的「年輕人」來說。貿然被提到一個高位,位居要職,不能表現的太過於急切,顯得沒品。
他要先推卻,然後朱棣這個皇帝要示以重視,然後才能「勉強」地接受皇上的恩寵。
雖然朱瞻基對這一套不以為然,但是世情如此,他也不會在這不起眼的地方跟「潮流」作對。
兩人你來我往一番,朱棣表現出了自己的重視,黃淵表現出了自己的謙遜,朱棣這才滿意地將話題交給了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楊榮。
楊榮開口道:「黃尚書在南征期間,以廣州灣為大營,為整個南征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如今西征,又以黃尚書為後軍主帥,調集各方兵力,糧草。黃指揮使家學淵源,不知君以為,如今陛下欲親征,這大軍集結,糧草運送,何為輕?何為重?何為急,何為緩?」
受過朱瞻基特訓過的黃淵,已經有了後世軍需管理的經驗,遠勝這個時代一切粗放管理的管理經驗,他行禮道:「小臣以為,這軍中後勤,分為戰略後勤、戰役後勤、戰術後勤。戰略後勤為重,且為緩;戰役後勤為輕,且為急;戰術後勤既重且急。」
楊榮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黃淵,又看了一眼朱瞻基,看到朱棣大有興趣,他不敢再掉以輕心,又問:「何為戰略後勤、戰役後勤、戰術後勤?」
朱棣一聽這樣的話,就知道黃淵此人是朱瞻基培養出來的新式大將,也只有他,才會整日將戰略,戰術掛在嘴上,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將一切弄的清清楚楚,有的放矢。
相比之下,楊榮處理輜重供應,更偏向於老式管理方式,包括目前擔任糧草總兵官的黃淵,也都是如此。
楊榮並非完全沒有受過新式思維的衝擊,接受了朱瞻基薰陶的朱棣,經常與楊榮進行沙盤推演。
在這個過程中,他將戰術,戰略的不同目的與不同戰爭方式,一股腦地都傳給了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