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太祖趕走了蒙元,陛下雖然北征了兩次,但是只是打服了北元人,卻沒有取得太大的戰績。殿下今次直搗黃龍,抓獲了倭國王室,這功績可要比皇上立下的功績要大的多。陛下一直憂慮文官們在歷史上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心思難免多了一些。」
朱瞻基嗯了一聲問道:「那他有沒有透露什麼意向?」
「殿下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如今也有意效仿。只是朝鮮李氏如今對大明忠心耿耿,濟州島不僅沒有問我大明再要回,殿下攻陷京都的消息傳出,李氏立即又派出使節進獻寶物和美女。北元的韃靼一族如今內附我大明,鄭亨在北明山開礦,大部分工人都是韃靼提供的奴工,我大明也不好再對他們動手。瓦剌人如今勢力大損,就連馬哈木都被韃靼部的阿魯台抓獲……」
朱瞻基愣了一下,問道:「馬哈木被抓住了?」
「上個月被阿魯台抓住的,阿魯台將他與答里巴全部都抓住了,送與了我大明。鄭亨也派人將他們押往京城,應該再過半月就能抵達京城。」
朱瞻基沉吟了起來,朱棣這個人不說好大喜功吧,最少也要算個好戰分子。
但是他征戰幾十年,一個北元都沒有滅亡過,南方的交趾也是打了十幾年,才算勉強征服。
如果沒有朱瞻基直搗黃龍,逼死足利義持,抓獲倭國王室這個功績,他的功勞也不算小了。
但是這些跟朱瞻基幾個月就把日本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還獲利千萬兩相比,他那些勞師動眾,耗費巨資的征戰,就顯得一地雞毛了。
所以,這也是朱棣接受不了的。他可不想在歷史上留下窩窩囊囊的名聲,所以肯定也想找個目標出氣。
但是在北元已經臣服,朝鮮就像個哈巴狗的時候,亦力把里遠在大西北,萬里遠征不現實,所以目標就只剩下了南方。
可是南方的中南半島上,交趾已經基本平復,占城,真臘,暹羅等國都對大明臣服,朱棣就是想滅掉一國,也找不到目標啊!
沉吟了一會兒,朱瞻基問道:「那皇爺爺可有目標?」
李謙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曾明言,不過他曾說過勃固王朝和南掌當初竟然敢收留南陳餘孽,該受懲罰。」
勃固相當於是後世的緬甸,南掌相當於是後世的寮國。
這就屬於是故意找藉口了。當初陳季擴的確是被張輔趕到了南掌一帶,但是那是陳季擴勢力太大,南掌那些地方根本沒有勢力能對付他,所以只能承受他的入侵。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對真臘和勃固動手,是不能服眾的。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既然皇爺爺有此心結,我自當幫他解決。」
朱瞻基要給朱棣找一個「立功」的目標,當然不能是真臘和勃固這種大軍不好出征的地區。
這個目標要大,還要大軍容易出動,最好的目標當然是帖木兒王國。
永樂初年,帖木兒還想東征大明,但是剛出家門不遠就死了。
他死了之後,他的子孫為了王位鬥爭不止,這個時候才釋放了明朝使臣傅安、楊德文等人,並托他們帶來了帖木兒帝國意在與大明修好的願望。
當時的陳誠在得知帖木兒帝國正陷入奪位內戰時,立刻向明成祖朱棣建言「速派使節,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
永樂六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兒帝國的郭驥為使節率團出使,帶去朱棣的親筆書信。在帖木兒帝國當地調解內戰兩派——哈里和沙哈魯的糾紛。奪位成功的沙哈魯最終將被囚禁的哈里釋放,封伊刺黑為其封地,持續帖木兒帝國3年的內戰終於「和解」。
永樂七年,正式成為帖木兒國王的沙哈魯派使團至南京朝見朱棣,送上豹子、獅子等禮品。雙方重新恢復了朱元璋時代的「宗藩」關係。
但是天高皇帝遠,他們只是表面臣服,這些年始終只是最少說的好聽,卻沒有一點誠意。
而且他們一直沒有停止對印度的侵略,印度各王一直都在向大明求援,只是大明顧不上他們。
印度這個名字這個時候是沒有的,這個名字是後來英國殖民時期才起的名字。如今的印度半島上,有幾百個部落和藩王,他們的力量非常分散,甚至還經常自相殘殺,根本抵抗不了帖木兒的大軍。
接到印度多個藩國的求援,朱棣也下旨斥責過沙哈魯的使者,不過根本是一點用也沒有。
以前的帖木兒帝國天遙地遠,大明拿他們毫無辦法,但是現在,大明的艦隊可以直接開到忽魯謨斯,從海上就能直接攻打他們。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火槍在解決了槍管問題之後,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和量的飛躍,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生產幾百萬支槍,武裝所有的軍隊和衙役,根本不是大問題。
有了火槍,不管帖木兒王國是有駱駝軍,還是有象兵,都不可能是大明的敵手。
選擇帖木兒帝國當做對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是沙漠和丘陵地帶,沒有瘴氣。
相比中南半島的瘴氣,那裡簡直就是天堂。
只要解決了水源問題,派個十萬大軍,就能直接攻打到他們的首都赫拉特去。
而這樣一個大國,也符合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
當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今的火藥短缺問題。
跟李謙問答了一番,朱瞻基已經大概摸清楚了朱棣的真實想法,心裡也有了相應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