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他的大鵬順氣功,實際上就是張三丰傳下來的呼吸吐納術或者說是導引術。只是這個名字的由來,週遊也沒有查出來。
不過他現在有了現成的道家師父,又集中了道家的內家拳拳譜,整理出來一套適合他的導引術,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基兒,選好師父了嗎?」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皇爺爺,既然道家呼吸法可以強身健體,為何不廣為流傳,讓軍中將士也都長期練習,豈不是能增強軍力?」
一邊朱高煦不屑說道:「窮習文富習武,平民大多僅夠溫飽,哪裡能有精力習武?」
朱瞻基反問道:「二叔說的是外家拳吧?道家呼吸法即使孩童也可練習,不需要太多補品也能練習吧!」
朱棣呵呵笑道:「好主意,回頭我就問問看,有沒有願意去軍中教授的道長們。」
第九章 拜師
朱瞻基選擇的不是一個師父,而是兩個,這兩位看起來都仙風鶴骨,一派世外高人風範,手下的手段還真符合世外高人的形象。
朱瞻基暗暗指給朱棣看了以後,不一會兒就有人將他們兩人的資料報了上來。
兩人的年齡相差不大,面白無須者叫一清子,俗家名字叫鍾離和,據說還是鍾離權的直系後人。
鍾離權是八仙中漢鍾離的原型,號雲房,唐末五代京兆咸陽人,著名氣功家,傳說為八仙之一。人稱「漢鍾離」。
這個名字來源於杜甫「近聞韋氏妹,遠在漢鍾離」的詩句。鍾離是姓,漢是指五代時劉嵩所建立的「後漢」這個時代。
他因避戰亂而入終南山修道,後入蜀,金堂道姑李真多授以《太乙刀圭火符訣》,於是鍾離權對內丹造詣極深,著有《破迷正道歌》、《靈寶篇》、《指玄篇》、《肘後三成篇》等氣功專著。
據傳呂洞賓拜他為師,五代氣功家陳朴亦在蜀中青城山受道於鍾離權。
當然,許多故事都是以訛傳訛,並且神化了。不過一清子他有一身好功夫倒是真的。要不然,也不能以俗家弟子的身份,現在成為了青城派的供奉。
他練習的是祖傳功夫鍾離八段錦,剛才在表演的時候,一套功夫耍下來,臉不紅,氣不喘,讓朱瞻基這個識貨的人知道他的厲害。
另一位則是連朱棣也認識的武當道士玄真道長,他是武當派在京城的聯絡人,跟朱棣還見過一次。
武當派就不用多說了,張三丰那是武俠小說裡面都耳熟能詳的大人物,在現實社會也牛的不行。
從朱元璋到朱棣,無不對武當推崇有加,南崖宮,金頂不知道建成了沒有,朱瞻基還希望能有機會去看看。
他們都不是無門無派之人,身世清白,所以朱棣也就直接讓人將他們叫了過來,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給朱瞻基當師父。
朱瞻基原以為他們兩個人還要爭個高低,卻沒有想到他們兩個人竟然也是老熟人。他們相互謙讓了一番,朱瞻基幹脆地不給他們謙讓的機會,一起收在了身邊。
至於他們的待遇,朱瞻基根本沒有談,朱棣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兩個人不能住宮中,朱棣將他們兩人安排到了皇城太廟的後殿暫居,每人還安排了兩個小道士伺候。
他們不需要干別的,每日下午到文淵閣朱瞻基習文的側殿教習他一個時辰,就是他們的工作。
這裡距離宮城不遠,只需要經過左闕門,左掖門,左順門就能進入文淵閣。
兩個師父,玄真來自武當,屬於正宗道家弟子。武當深受皇家偏愛,對朱瞻基自是盡心盡力,他們還想藉此機會,讓朱棣多給他們修幾座道觀。
一清子寄居青城,家族有兩大分支,在渭南,川中都是大家族。一個世俗家族,自然想要索求更多。
只要有所求,朱瞻基自然就不怕他不會盡力,畢竟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
論武力,一清子稍強於玄真,但是他對道家典故了解甚少,經常還向玄真求教真經。
現實的武學,並不像小說里那般,只是練習一種內力,否則會走火入魔。
不管是一清子的鐘離八段錦,還是玄真教授的太極內家拳,兩者之間並沒有衝突。
真要走火入魔,那也需要深厚的內力。現實中,根本不會有那種可以翻山倒海的內力。
朱瞻基年方六歲,在兩位道長看來還是懵懂的年齡,但是他們傳授起道家知識,教他識別全身經脈,朱瞻基卻是一遍就會,讓他們都驚為天人。
朱瞻基也絲毫不在乎自己會驚世駭俗,只要朱棣對他的寵愛不減,這個世界,就沒有誰能詆毀他。
而且,從五月初朱瞻基第一次在大臣面前亮相,他的英明大名就已經傳遍了金陵。
朱棣打消了遷都的念頭,在場大臣都把功勞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整個金陵的百萬居民,無不對朱瞻基稱讚有加,他們也是最感激朱瞻基的人。如果真的遷都,不知道會有多少金陵的大家族將會遠離朝堂權力中心。
所以這些既得利益者們,提起燕王世子,都是連連稱讚,認為他有明主之相。
朱瞻基對此一無所知,他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的,一心沉浸在新知識的學習中。
在現代,週遊就算得上是個武痴。
第一世成年才開始學習各種武學,到三十五歲才算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