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38頁

    報紙之所以在古代沒有流傳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朝廷對輿論的控制,一個是成本問題。

    封建社會,普通百姓對國家大事是沒有發言權的,實際上,普通百姓也根本不會去關心所謂的國家大事。

    真正想要發聲的,都是讀書人,都是官員們。而朝廷缺乏對這方面的管理能力,所以乾脆執行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策略。

    皇帝不允許,而儒家思想的愚民政策,更是不會允許普通百姓開啟民智。

    他們苦讀經書,為的就是以後當官,然後成為人上人。他們的所作所為,能讓百姓隨便知道,並且說三道四嗎?

    實際上,明朝的邸報已經發展的非常普及,只不過,這種邸報只能在官員之間傳遞,最多一些秀才和舉人,能在縣衙看到朝廷的邸報。

    皇帝和官員都不支持,就別想普通人能隨便了解國家大事。

    後世的東林黨弄出了一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

    這個對聯在後世具有不忘國家安危的褒義,但是實際上,這副對聯原本是失意的東林黨們對朝廷的控訴和不滿才出現的。

    他們一開始並不是憂國憂民,只是為了爭權奪利。  

    另一個原因很現實,那就是成本。

    在這個重農抑商的年代,報紙是沒有GG的。報紙的成本高昂,賣貴了卻沒有人買,如何持續的下去?

    要知道,如今的物資緊張,造紙大部分是手工作坊,紙張成本高的驚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今的一個饅頭一個銅子,一個肉包子兩個銅子,但是印刷一本五萬字的書,成本就一兩百文,售價還要增加五成以上,因為運輸成本也很高。

    後世一張4開的報紙,紙張成本幾分錢,但是在這個時代,紙張成本占據了報紙成本的八成以上,夠不少人下一頓館子了。

    更別說還有印刷和油墨,包括運輸等人力成本。

    不要說印製多張報紙了,一次只發行一張4開的報紙,不算運輸,紙張和印刷,人工成本都超過了二十文。

    一張報紙的成本,夠老百姓吃三天飯了,誰買得起?

    何況,大部分老百姓還不識字。

    所以在了解這些以後,朱瞻基也就熄了辦報紙的想法。

    但是在朱棣出征了之後,朱瞻基逐漸控制了全局,現在他就需要一個喉舌為自己發聲。  

    邸報雖然有用,但是僅僅邸報是不夠的,他需要更廣泛的影響力。

    比如說山東糧食貪腐,官員陽奉陰違地針對移民政策,就是朝廷和老百姓之間脫節的關係。

    像後世一樣,朝廷有什麼動靜,老百姓就能知道,那麼還有那個官員敢陽奉陰違?

    如今的朝廷勢力雖然被朱瞻基控制,但是這種控制還很薄弱。

    或者說,整個封建時代,皇帝對整個天下勢力的控制都很薄弱。

    名義上皇帝是掌管天下,但是一個皇帝真正能管的,最多也就一個地方,那就是皇宮。

    除了皇宮之外,封建時代的皇帝需要控制好三個系統,才能保證政令的實施,政權的穩固。

    一個是皇家直管系統,在大明來說,這裡面包括了內監和錦衣衛,還有各京衛。

    這是一個皇帝能不能坐穩自己的位置的基礎,沒有這個系統的穩固,也就沒有其他兩個系統的穩定。

    第二個當然就是政令系統,這個一個皇帝權威的體現,任何施政方針,都需要通過這個系統來體現。

    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就需要第三個系統,也就是軍隊系統來制約。  

    軍隊制約文官,文官制約內監,內監又制約武將。

    在明初的這個時期,前幾任皇帝就是通過這種平衡來維持平衡,讓皇帝的權威得到最大的體現。

    但是,這種制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在很多時候,三者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制約,這就主要看皇帝的手腕如何。

    朱瞻基如果只是想要保持穩定,那麼他完全可以什麼都不用干,只需要維護好三個系統之間的平衡就好了。

    但是他想改革,他想要讓軍隊對外征伐,想要文官們依靠專業治國,想要內監和直屬系統形成更嚴密的監控。

    那麼他就必須要進行改變。

    任何改變都會破壞三者之間的平衡,所以這種改變的調整,在小心翼翼之餘,必須要讓所有人明白他改革的決心和方向。

    更要讓這三個系統之外的全國老百姓,成為皇室的第三隻眼。

    封建時代的老百姓是不受重視的,他們沒有任何的權利,只是被剝削的階級。

    但是這個階級如果利用起來,哪怕只是利用一部分,能夠發揮的作用一點也不小。

    這就需要輿論的引導和宣傳了,所以成本哪怕再高,朱瞻基都要把報紙辦起來。  

    邸報是這個時代的官員信息渠道,那麼辦報紙的目的,就是形成一個全國老百姓都知道的信息渠道。

    這個信息渠道還只能由皇室控制,任何人不能插手。

    只有有利於統治的消息,只有有利於朱瞻基的消息才能發表,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干涉。

    在這樣的思維下,朱有燉這個掌管天下文學,刊物出版的禮部郎中,就被朱瞻基推上了風口浪尖。

    朱瞻基用他,不是因為他的禮部郎中身份,而是他的皇室成員身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3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