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53頁

    朱瞻基仍然搖頭道:「非是孤不願安遠侯出戰,只是我大明占據天時地利,這個時候,根本無需安遠侯親自上陣,且讓我們靜候佳音。」

    他左臂一揚,大聲說道:「登陸艦出征,輔助艦隨後測試水深,全軍逼近。」

    隨著朱瞻基旗艦上的一面紅色大旗被升上第三根桅杆,所有人都明白了現在將會按照預定的第三套方案進行登陸作戰。

    這個時候,兩萬隨軍的陸軍火器營是最為激動的,因為此戰他們將會是首先登上大阪土地的,若不出意外,首功必定是屬於他們的。

    朱瞻基的羽林衛在上一次作戰中,以兩千將士,堵死了上萬倭寇的反攻,殺死殺傷數千人,俘虜數千人。

    當時的指揮官趙永亮因此戰一舉成名,並且直接封伯。這一戰的過程也被幾乎的所有火器營認真研究過,並且學習了其中的先進經驗。

    時隔半年,現在的將士手中拿著比半年前更先進的火槍,射速更快,人數更多,他們都有信心面對更多的敵人。

    但是,大明艦隊的登陸並不是一帆風順,見到大明艦隊靠岸,從廢墟中就衝出了無數的日本武士,還有更多的平民。

    他們手舉長刀短刀,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也為了報仇,奮不顧身地沖向了登陸的大明將士們。  

    去年以來,戰爭的模式已經改變,他們的攻擊還沒有到近前,就已經被還留在船上的大明將士們用火槍堵住。

    人員密集的日本人們原想憑藉著人數的優勢給大明人一個下馬威,但是他們根本沖不過散彈組成的槍林彈雨。

    在這些將士的掩護下,其他的大明將士甚至根本沒有面對任何的壓力,就在碼頭上組成了前面盾牌軍,後面火槍手的攻擊陣勢。

    當他們站穩了腳跟,隨著鼓點的節奏,他們開始了一步步的向前推進。

    面對這麼長距離的攻擊,日本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手段,他們衝上來的人越多,倒下的人也就越多。

    這種冷兵器與熱兵器的衝撞,武器之間的差距,讓日本的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他們只能以更快的速度退了回去,同僚們的慘叫,讓所有人都失去了與敵人拼命的勇氣。

    在大阪府天王寺的矮山上,駐紮在此地的南波將軍已經完全失去了主張,雖然這次的大戰會讓他變的一無所有,但是這個時候他也沒有了想要跟大明軍隊拼命的決心。

    在他身旁的是一個年輕的將軍,這位是如今的幕府四代將軍足利義持的同胞弟弟足利義教,今年才二十出頭的他原本以為憑藉著日本人的團結,能讓大明人灰頭灰臉地無功而返。  

    但是,這樣的戰爭他根本看不懂了。

    勇氣和武力不再成為決定性的力量,可是如果沒有了這些,日本的武士階層憑什麼還能凌駕於平民之上!

    這一切的變化,不僅僅是戰爭的輸贏,更是為整個日本都挖開了被埋葬的墳墓。

    這個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的哥哥做錯了,他不該為了籠絡激進勢力,去冒犯大明這個兇猛的雄獅。

    以前跟大明戰鬥他們還能占一些便宜,但是現在,他們只能被動挨打。

    在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日本應該做的就是臥薪嘗膽,學習大明的經驗。

    可是,一切似乎都晚了。

    第二00章 分功

    哨聲一響,藍旗預備,紅旗射擊,綠旗進軍。

    大明的登陸部隊雖然分成了不同的陣營,但是基本都以這種進攻方式不緊不慢地向前推進。

    在這種熱兵器剛剛大規模應用的年代,軍隊的指揮系統如果不想出現混亂,就必須以這種有些僵硬的方式來進行進攻。

    雖然這會減弱靈活性,耗費一部分進攻的威力,但是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基本的威力下線。  

    而即使處於下線的威力,也不是任何冷兵器陣營能夠抵擋的。

    日本人的抵抗更像是在送死,他們幾乎威脅不到大明士兵的生命。

    甫一交鋒,大批的日本武士就像被收割的莊稼,被收割了一大片。他們都是最為英勇的武士,但越是英勇,倒下的越快。

    他們的倒下又影響到了其他人,讓所有的人的士氣消失無蹤,開始了潰逃。

    而大明士兵這邊,只有零散的士兵被敵人的暗箭所傷,他們被隨隊的軍醫快速地轉移到了陣營的後方。

    倒下的日本人卻沒有人照應,那些受傷慘叫的武士們,在歷經痛苦之後,被跟在攻擊陣營後面的輔助士兵用短刀割開了喉嚨。

    他們的人頭也被一個個割下,作為登記軍功的憑據。

    在德島市,五百個火龍軍的士兵幾乎就能遍布那個小城,但是在島嶼眾多,水系眾多的大阪,他們根本不夠分配了。

    如今的大阪,雖然與後世的規模根本無法相比,但是也聚集了超過十萬民眾。他們以大阪城和天王寺為中心,發展起來了一個面積超過五十平方里的巨大城池。

    在城牆之外,是數萬平民的棚戶區,這些棚戶區分布在數十個臨岸的小島和河道邊,組成了一個迷宮一樣的複雜區域。

    眼見不能力敵,日本人主動用火焚燒了各島嶼與河道之間的木橋,拆掉了石橋,期望以這種方式來阻擋大明士兵的腳步。

    登陸的大明士兵越來越多,從最南側的住之江區,到大正區,再到港口區,浪速區,西成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5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