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陳武本來就是泉州同安人,也就是後世的廈門人,當兵又在泉州,對當地的情況非常了解。
聽到朱瞻基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眼中一亮,輕聲道:「殿下,陛下那邊會不會同意?何況水寨建設,新兵募集,都需要大量錢財……」
朱瞻基扭頭看了朱真一眼,笑道:「這件事你就不必擔心了,朱總兵自會安排下來。」
陳武也看了看自己的上司,見他笑著點了點頭,就知道上層已經都協商好了,他這邊照辦就好了。
能夠幫家鄉人民解決實際困難,他自認義不容辭,立即躬身抱拳道:「小臣定當全力以赴!」
朱真這個時候接話說道:「陳參將負責在泉州募集一萬兩千人,許參將負責在漳州募集一萬兩千人,每人發放十兩銀子安家費,並且由海軍提供船隻,負責轉運家屬到東番,可有難度?」
許韶光的參將抱拳問道:「總兵大人,這家屬可有限額?」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只要不超過十人皆可,另外要記得,不可影響泉州和漳州當地父母官的不滿。」
如今的官府,除了按照土地收稅,同樣也按照人頭收稅。人口多了,稅自然就多,這都是政績。
如果因為徵兵就拉了幾十萬人走,當地的父母官自然是不能同意的。
所以朱瞻基預想中的,藉助家屬原因,從兩地各遷移十萬人,暫時也夠用了。
有兩萬五千人的海軍,就能保證東番的航線安全,二十萬人,在島南安排十萬人,島北安排十萬人,先把土地墾荒工作做好。
等這裡慢慢發展起來了,以後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商人,更多的移民。
陳武大喜,忍不住雙膝跪拜道:「小臣就是泉州人,自然清楚移民與本地人之間的矛盾。如今遷移十萬人,民間矛盾自然會少上許多。殿下此舉,乃仁政也!」
眾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個陳武不過是一個粗通文墨的武官,現在學著文臣來拍馬屁,自然有些生硬。
但是正因為這種生硬,讓他的態度顯得非常真誠,倒是不讓人討厭。
朱瞻基笑著說道:「好了,出發去澎湖,即便水師要在東番設置兩水師,但是澎湖巡檢司也不能荒廢,這裡可是扼守我大明東南的咽喉。」
兩個水師大寨,一個設置在如今的淡水,也是以後的台北淡水河出海口。
颱風過後,從雞籠灣出來,朱瞻基就獨自決定將水師大寨設在這裡。
雖然這裡距離平原地區有一點距離,但是這裡有淡水河,方便島上的物資轉運。
至於另一個水師大寨,在朱瞻基的計劃里,則設置在南部的安平,也就是後世的台南市。
那裡現在有島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漢族與島上少數民族融合最密切的地方。
從台中到高雄的廣袤平原,也能開拓大量的良田。在小冰河時期到來之即,糧食將是這個龐大帝國最重要的根基。
不僅僅在東番,包括暹羅,真臘,占城,交趾,還有南洋的各大群島,都將成為大明的糧食基地。
只要大明的手裡有了吃不完的糧食,有了不被撤銷的艦隊,龐大的運輸船隊。以後的農民起義,朱瞻基就不會過於擔心。
只是這一點,朱瞻基根本找不到一個知音。
許多人還認為,如今大明國內的荒地就有很多,根本不需要到境外開荒,也不需要那麼多的糧食,包括朱棣都是這個意思。
朱瞻基無奈,只能用釀酒來應付朱棣。
雖然現在大明的糧食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但是並不寬裕。遇到天災人禍,吃不上飯的大有人在。
朱瞻基一面提醒朱棣糧食儲備的重要性,一面以釀酒的暴利來吸引朱棣,這才勉強讓他同意了朱瞻基的東番開發計劃。
而且開發東番除了樟腦,糧食之外,還有一大特產,那就是甘蔗。
中國的蔗糖提煉技術已經發展了一千多年,從漢代的粗製蔗糖,唐代時期,中國從印度摩伽陀帶回了大量的蔗糖工人,從此以後,蔗糖技術領先全球。
但是到了宋代,阿拉伯人學會了提煉白砂糖,他們從宋朝買回蔗糖,經過加工,提煉成白砂糖,然後賣到歐洲,賺的盆滿缽滿。
因為歐洲並沒有甘蔗,他們只能從甜菜裡面提取糖,還是甜度不高的紅糖。不僅數量少,質量差,價格還非常昂貴。
忽必烈征服中亞,才把提煉白砂糖的技術帶回了元朝。然後元朝的工人利用阿拉伯人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技術,發明了黃泥水琳脫色法。
自此,中國的白糖製造才開始領先世界,並且開始輸出國外。
如今的大明,對外貿易中,這趟所占的比例雖然不大,卻一直非常穩定,並且是供不應求。
而東番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這也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收益。
要知道,西域人,除了茶,就是糖的需求量最大。
阿拉伯人雖然是白糖提煉的鼻祖,但是他們也沒有甘蔗,在白糖出口這一塊,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只要以後大明遏制他們的原材料進口,他們就只能乖乖地從大明手裡買糖。
因為颱風耽擱了幾天,朱瞻基能夠留在東番的時間並不多,他必須在八月十五之前,回返京師。
所以,在安平確定下來了建造水師的位置,八月初九,大軍就開始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