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這也讓內監負責管理香料的掌房(非錯別字,乃是官職)謝坤被驚的目瞪口呆。要不是朱瞻基勸阻,他甚至想要把外面流出去的一些香料全部收回來,賣給這些西域人。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只是依靠官方貿易,雖然有利潤,也有互補,能賺到銀子,但是對大明的經濟促進是很小的。
就像這香料,內監賺再多的錢,對於民生也沒有一點促進,賺錢的只有皇室。
相反,一直這樣貿易的順差,太多的金銀流入大明,反而會造成通貨膨脹。
當然,現在談這些還太遠了,因為現在的大明經濟只是在野蠻生長,距離成熟,距離飽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想要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讓他們從與大明交易,變得依賴大明,間接控制他們的經濟,現在就可以做了。
但是這個計劃,剛跟朱棣提起,就被否定了。「我們希望他們那些國家越窮越好,為什麼還要幫他們發展民生?只有他們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才是對大明最有利的時候。」
「皇爺爺,我們不是要幫他們,更是在幫我們大明。一場大戰,我們就要耗費兩百萬兩銀子,還不一定能取得效果。但是,只要我們的經濟策略妥當,就能讓他們變成我們大明的市場,我們的傾銷地……」
「什麼是傾銷地?」
「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高價買我們破爛的地方,他們沒錢,當然什麼都買不起。但是他們有錢了呢?就有錢來買我們的東西。鋼鐵,火銃,大炮這些我們當然不能賣給他們,但是當我們穿不完的粗布,貴重的絲綢都賣到他們那裡,能給我們大明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好處。」
「此舉不妥,太過於冒險。如果他們有錢了,就能造更多的武器來傷害我們大明的子民。」
在沒有見到效果之前,古人的腦子是很難把這件事想通的。朱瞻基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說道:「皇爺爺,想想朵顏三衛,他們現在替我大明煉焦,我們給了他們不少財物,但是這些財物,最後還是向我大明採買貨物。他們的經濟現在是好轉了一些,但是現在更要仰仗我們大明的臉色行事了,不是嗎?」
朱棣不說話了,深思了起來。
自去年夏天發現北明山銅礦,二十萬大軍和十萬民夫就留在了北明山。但是,在北明山挖礦的除了神機營訓練出來的大明爆破工,真正砸石頭,干苦力的全部都是朵顏三衛和韃靼貴族派過去的農奴。
這些農奴干一天的活,就能賺取半隻羊的價錢,雖然不算太高的暴利,但是風雨無阻,沒有任何風險。
而他們養一年的羊,遇到不好的天氣,可能就一無所獲,所以任誰都會算這個帳。
大多數身強力壯的農奴都被派來砸石頭,他們將漢人技師用火藥炸開的礦石進行粉碎,挑選出銅礦含量較高的碎石,然後運到堆場。
而漢人農夫則大多是得到朝廷的資助,發一輛新的板車,然後自己在草原上購進一兩匹駑馬,就可以將北明山的礦石拉到開平前屯衛。
雖然這段路程有四百公里,八百里地,但是大明堅持將所有的礦石拉到開平前屯衛進行提煉。為了讓運輸更快捷,如今大明已經在計劃修建的第一條水泥路,就是北明山到開平前屯衛,然後又到北平的路。
當這條路修建起來,大明向漠北草原再派軍,甚至不需要徵發民夫,光是如今的銅礦服務人員,就能很順利地完成輜重的運輸。
雖然現在北明山出產的金銀和銅數量還不算多,還不能填補成本,但是只要是明眼的人都知道,限制生產的只有運輸。
當水泥路修建好的那一天,銅的產量就會有一個暴漲的階段。
通過一座銅山的生產,如今的大明就完全控制了朵顏三衛和半個韃靼,這樣繼續下去,不需要幾年,恐怕整個韃靼都要內附大明了。
所以聽到朱瞻基提起北明山銅山,朱棣有些心動地說道:「北明山只有一座,西北那麼多國家,又怎麼能像北明山一樣呢?」
朱瞻基笑道:「孫兒已經有了一策,不是銅山,但是卻比銅山還要穩定和持久,那就是教會西北各國的人種棉花。而且孫兒還想請皇爺爺下令,在北平以南的良田嚴禁種植棉花。」
「棉花?只是此物就能讓西北諸國俯首稱臣?」
朱瞻基笑道:「孫兒聽說皇爺爺準備擬旨,發放一批宮女回家,這是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有了新的織布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了……」朱棣忽然愣了一下,想明白了這件事的邏輯關係。
如今的大明也好,其他國家也罷,許多窮人都還是衣不裹體。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戶,到了冬天,全家人就只能都窩在一個被窩裡,因為沒有衣服穿。
許多小孩子不管男女,到七八歲都還天天光著屁股蛋,不是因為他們抗凍,而是衣服太珍貴,穿不起。
所以,大明絕不是服裝行業已經飽和,只是因為缺少棉麻和絲綢的原材料。
內庫的宮女發送回家,也是因為新的織布機可以取代更多的人手了,但是如果有了更多的原材料,大明就能夠生產更多的布料。
這個產業比一般人想的還要大,因為衣服是消耗品,人口的增加也會促進衣服的消耗增加。
而除了大明,在其他國家,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因為他們比大明更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