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偏偏皇上為了培養太孫,對他的計劃大力支持,恐怕也是想要讓太孫吃點虧,才知道國土不是越大越好啊!
「報,韃靼御前左掖千戶長烏格齊前來迎接大帥,大軍距離預定目的地還有六里地。」
「讓他隨駕……」
柳升哼了一聲,暗道:「連大汗都沒有了,還御前……簡直是笑話!」
本雅失里被殺之後,韃靼族就再也沒有了大汗,這也正式宣告忽必烈蒙元帝國家族統治的結束。
蒙元變成了北元,孛兒只斤黃金家族也完了,這個時候的北元,在柳升的眼裡已經失去了威脅。
但是他不會知道,十幾年後,這個家族又會死灰復燃,而北元終其大明一朝,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脅。
在兩軍相聚還有三里地的時候,在喀老台湖支流的河汊口,是韃靼人專門為大明軍隊準備好的駐紮地。
這裡靠近喀老台湖,兩面環水,地勢平整開闊。除了平整了土地,韃靼人還為大軍準備了充足的乾草,作為馬糧。
當大軍逐漸行近,阿魯台也率領三百部族親自迎接了柳升。
大軍稍定,隨軍的太監梁博愷就率先支起了香案,宣讀了朱棣的聖旨。
聖旨中,朱棣對韃靼一族願意充當討伐瓦剌的先鋒軍表示了讚賞,並且任命阿魯台為東路軍副都督,率軍聽從柳升的指揮。
當然,既然要用韃靼人充當先鋒,自然也要給他們一些好處。
大軍隨軍帶來了兩百石海鹽,一千口鐵鍋,當即就賞給了韃靼族,並且允許韃靼族派一支不超過五千人的商隊與大明朝交易。
除此之外,還將賞賜給韃靼族兩千把馬刀,一千支長矛,不過這些,只能等到大軍匯合以後,才會賞賜給他們。
這也意味著,韃靼人要先做出一點貢獻來。
阿魯台的內心一陣苦澀,他最想要的短弓,這一次卻不在賞賜之列,而這才是如今的韃靼人最缺的武器。
大明朝皇帝不見兔子不撒鷹,他們想要出工不出力,恐怕就難了。
大帳升起,柳升不顧阿魯台就坐在旁邊,開始了點兵點將。這也是向韃靼人宣示武力的一個方式,所以在座的阿魯台和他的一幫手下,臉色都有點不好看。
論個人武力,他們自認要比漢人更強,但是漢人實在太多了啊!
一直到傍晚時分,全軍大帳都支起,柳升故意裝作才騰出了時間,設宴款待阿魯台一行。
阿魯台最關注就是大明皇帝對韃靼的態度,柳升也按照事先已經商量好的計策,大力盛讚了韃靼與大明之間的友好關係。並且將大明這次的出兵,當做是大明對韃靼最有力的支持。
同時,他也強調了大明與韃靼之間的合作與發展,並且願意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商業貿易。
北元雖然武力強盛,但是卻窮的一塌糊塗。
他們除了皮毛和牛羊貿易,幾乎沒有任何生產發展能力。現在就連鐵匠和火藥製造,都後繼無人。
底層的牧民沒有菜刀,沒有鐵鍋,連殺牛宰羊都需要共用鐵刀,沒有鐵鍋,也只能靠陶罐來煮飯,燉肉。
這幾年大明實行經濟封鎖,斷絕貿易,沒有茶葉,沒有鹽巴,北元就因此死亡了最少十萬人以上。
可是他們現在根本無力去大明搶劫。
若不是活不下去,瓦剌人也不至於剛恢復一點元氣,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大明作對。
光是為了能跟大明貿易,阿魯台就不得不答應了柳升的條件,派出一萬人的騎兵,兩萬隻駿馬,參與這次的戰爭。
這不僅僅是幫大明,也是為了給韃靼族現在這三十萬人,找一條活路。
第四十七章 遭遇
四月二十五,位於中軍大營的朱棣接見了柳升送來的消息,當知道阿魯台幾乎不打折扣地就答應了大明的條件,也是興奮無比。
天氣漸暖,他的舊疾也好了許多,最近一段時間,他也不坐車了,而是重新騎在了馬背上。
將柳升傳來的情報遞給了朱瞻基,他忍不住又考起了朱瞻基。「基兒是如何判斷出阿魯台會答應我們的條件?他們真的不會在戰場上反叛嗎?」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在防備著他,他也在防備著我們。我們雙方都不會給對方反叛的機會。在有所準備之下,皇爺爺覺得他的一萬人,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而且,武力永遠不是征服的最佳手段,全方位的經濟和文化控制,才是真正的征服。當北元人以說漢話,穿漢服為榮,當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大明來供應,那個時候,即使讓他們反叛,他們也不會反叛。」
「但是這只會助長他們恢復的時間啊!懷柔政策在過去可沒有少用。」
「皇爺爺,儒家的那一套懷柔政策,只能針對有道德良知的人,而不能對付狼一樣的北元人。我講的控制,並不是懷柔,而是利用戰爭以外的手段,來更好的控制他們。」
「所以你讓錦衣衛調查九邊軍衛跟北元人的貿易?水至清則無魚啊!」
朱瞻基嘿嘿笑道:「皇爺爺放心,我暫時不會在這個方面動手,我只是想要更好地了解,如今的北元人,最需要的是什麼物資而已。他們需要鐵器,我們就要控制好鐵器。他們需要工匠,一個工匠我們都不能給他們。讓他們打也打不過我們,只能向我們低頭的時候,才是控制他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