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頁
三不准勾結海軍,為以後發展拉攏人手,一經發現,分封減半。
這三不准一出,讓那些人心不定的勛貴們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立即安穩了不少。
接下來,就是那些文官們開始動作起來了。
相比勛貴們可以分封,在土地上獲得有如古代封建的特權,文官們當然不肯眼睜睜地看著如此大的利益被他們獲得。
但是文官有一個天然短板,就是他們的政治資本不能得到延續,家族勢力得不到延續。
所以文官們的自身勢力,是比不過武將和勛貴的。
武將,勛貴們有親軍,有家族,能形成強有力的小集團。這是他們能夠獲得分封的主要原因,因為開發需要人手。
可是文官們不行,但是他們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處政權。
南洲的三級管理制度,總督府是只管海軍,不管民政的。
剩下的十七個州府,還有未來的縣治一級,這些管理權被文官牢牢抓在手中。
朱瞻基當初在設計這套管理方案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勛貴階層雖然分封,但是這種分封不是為了給他們增加實力,只是為了讓他們儘快開發南洲。
他們的發展需要引導,需要制約,當然離不開文官。所以,除了總督府的這一級軍事機構,剩下的管理機構肯定是要交給文官的。
文官管工業生產,農業養殖,稅賦,並且負責協調區域之間的矛盾。利用他們來遏制武將,勛貴階層,這個中間,同樣要給文官集團讓利。
利從何來?這又不得不談到內監階層了。
大明的內監階層是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也是大明第一大政府機構。
在早年的征戰中,抓獲的異族幼兒,幾乎全部被安排進了內監。整個大明的國營經濟,幾乎都被內監抓在手中。
絲綢行業,茶葉行業,鋼鐵行業,食鹽行業,進出口行業,礦產領域,全部都是內監在管。
這股勢力太大,而以後的內監來源肯定會減少。而且,朱瞻基也不願意讓內監越變越多。
所以,以後要減少內侍,像清朝一樣,成立一家內務府,讓文官來插手一部分商業領域,將會是以後的一個發展方向。
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
在大明宗室之中,有兩家倍受關注,一家是晉王府,一家是已經被貶為平民的漢王府。
這兩家王府並不在這次南洲分封的行列里,他們將會單獨分封西洲。
而且,這兩家的分封,也是早早就確定了下來。
漢王朱高煦被封西洲中部森林南方的大平原地區,而晉王府則被分封到西洲的最南部地區。
相比其他王府都只能配備三千護衛,他們也超出定例,各領六千護衛。
這主要是因為,在西洲,還有大批的崑崙奴,他們那些人雖然像野人一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但是個人力量方面,卻非常強壯。
八月下旬,得到皇帝召見的各大王府幾乎都是全部精銳出動,雲集應天府。
他們一方面是為了參加這次的禪讓大典,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參與南洲分封。
自朱元璋時期大封天下之後,應天府也是首次有如此多的王爺齊聚京城。
不過在朱棣的威勢之下,他們不敢像勛貴一樣還想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封地,一個個參加了朱棣和朱瞻基之後,就閉門謝客。
哪怕是再荒涼的土地,也可能有金山銀山。在一片比幾個省還要大的土地上,他們就是名譽上的主人,總比圈禁在大明境內要強的多。
要是因此觸怒了朱棣或者朱瞻基,在家法面前,他們完全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
對勛貴,朱棣還要顧慮一下面子,但是對他們,一切皆在一念之間。
晉王朱濟熺其實是不想去西洲的,那裡是崑崙奴的土地,而且崑崙奴懶散,好鬥,幹活偷奸耍滑,卻一怒之下就拔劍相向。
他不是那種雄才偉略的王爺,前些年被弟弟朱濟熿給關進大牢,差點餓死。如今的他,就之下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但是,他有幾個強勢的弟弟,不論是平陽王還是慶城王,都巴不得朱濟熺不敢前往西洲,這樣他們也能主事西洲,雄霸一方。
而且,在晉王府麾下,朱瞻基首先就確定了曹國公府一家附庸。
曹國公李景隆雖然在靖難之役大敗特敗,但是他跟其弟李增枝,李芳英,都是明初著名的將領。
曹國公府雖然這些年衰敗了下去,但是家大業大,能領軍作戰的家族成員就有十幾人。
他們這幾年得到了錦衣衛指揮使楊章德的支持,大力招收親兵,如今三百親兵營,在大明勛貴之間,也是首屈一指的精銳。
除了三百親兵營,按照朱瞻基的安排,公爵府可以招收一千五百親隨前往西洲,加上他們的家屬,這就是萬人。
朱濟熺怕曹國公府有異心,因為李景隆的長女,嫁的就是已經被圈禁至死的朱濟熿。
朱濟熺與朱濟熿兩人勢同水火,但是他的另外兩個弟弟,卻跟朱濟熿關係甚好。到了西洲,曹國公府會靠向哪邊,現在誰也不敢說。
當然,這是朱瞻基故意給他們安插的一個強勢下屬,晉王府的宗室子弟,沒有幾個成器的。
手段最厲害的,還是被他關在呂宋,最後身死的朱濟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