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頁
任君民之寄者,當盡子民之道。
《詩》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書》雲「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朕君臨天下,撫治華夷,一視同仁,無間彼此。推古聖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
遠邦異域,咸使各得其所,聞風向化者,爭恐後也。
看到這碑文的內容,朱瞻基的心裡感慨萬千。這碑文充分顯示了大明天朝上國的氣勢,也表現了對印度各國的籠絡之意。
如今的印度南部和沿海,都臣服於大明,可是在後世,這裡根本沒有任何人記得。
哪怕他見多識廣,也沒有聽說過這座聖碑,恐怕是早就被當地人摧毀了。
大明如果不放棄交趾,不退出南洋地區,一直對印度地區進行干預和控制,恐怕就沒有人敢這麼做。
如今的大明已經在這裡修建了行宮,今後準備加強對南洋的控制。朱瞻基相信,大明只要不重蹈覆轍,這座聖碑就會一直流傳下去,供後人瞻仰。
如今已經是二月末,按照陽曆,都四月份了,如今的印度已經非常炎熱。
眾人在山上並沒有耽擱太久,就原途下山,前往柯枝王宮。
朱瞻基特意召了解縉隨行馬後,問他:「如果在這柯枝推行漢話,解師以為可行否?」
解縉雖然是文士,但是騎馬也不在話下,他沉吟了一番說道:「若只是以加大貿易份額為由,開設漢話學塾,當地土人怕不是要爭先恐後。但是若想全面推行,恐困難重重。」
朱瞻基明白他的意思。如今大明境內的文人數量不多,而此地地域遼闊,人口繁多,想全面推行漢話肯定不容易。
但是如果是以貿易為藉口,在這裡設立一所漢語學校,這裡的土王們恐怕都會派子弟來學習。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先辦一個學塾,讓這天竺一地各國,都以會說漢話為榮。解師可在文人間聯絡眾人,能有十幾個文人留在此地教授漢話,暫時就夠了。孤承諾,凡是願意留在此地授課的秀才,舉人,滿三年後,回去大明可按同進士授官。」
解縉答應了下來,願意幫助說服一些文人留在此地授課。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想要長期在印度實施影響力的大明來說,卻非常重要。
不管大明如何強盛,印度各小國如何落後,如果相互之間民間的溝通不夠,一切控制都無從談起。
抵達柯枝皇宮,這裡的皇宮建設的倒也頗有規模,大理石的建築城堡,還有幾分氣勢,就是稍微小了一點。
柯枝國主率領家人和文武官員在城堡外迎接了朱瞻基一行,諸多女眷也直接被接進了後宮。
接下來的十天,朱瞻基一直在各種應酬中度過,每天接見各國使節,安排各種瑣事。
在這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委派了八十餘個羽林衛學的士兵,與內監的人員一起,前往印度各國進行貿易摸底。
大明與各國的貿易,需要了解各國的情況,所以這件事是印度各國都認可的。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每個隊伍之中,都有幾個羽林衛學裡面孤兒出身的士兵,他們任務是繪製印度半島的詳細地圖,還有道路。
在朱瞻基的計劃里,不僅要開通大明到印度的海上線路,還要勘測一條大明到印度的陸地線路。
幾千年來,從印度前往大明,都是要先繞到阿富汗一帶,然後從西域進入中原,這條路交通不便,補給困難,當然不合適。
最合適的道路應該是從雲南到緬甸,經密支那抵達阿薩姆。
印度東部區域是除了中國以外,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地區,這個地區是一定要控制在大明手裡的。
因為只要控制住了這裡,全世界就沒有其他地區適合種茶葉了,而茶葉就成為了大明的特產,完全壟斷。
只有完全壟斷的商品,才能暴利。
而密支那地區雖然偏僻,道路險阻,但是那裡是世界唯一的翡翠產區。控制住了那裡,以後也等於控制住了華人最喜歡的奢侈品之一。
最大的好處是,大明打通了這條通道,就等於是有了一個印度洋的出海口,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事。
但是最少在朱棣征討帖木兒國之前,朱瞻基不會暴露這個計劃。真要修這條路,需要耗費的精力不會小,耗費的人力,物力,也是現在的大明承受不起的。
三月中,就在朱瞻基準備出發的時候,兩艘來自南洋的戰艦追了過來。
他們不是來自大明的傳令船,而是張輔派過來的人,船上裝滿了兩船草藥,還有一個已經滿七十四歲的老人中和子。
得知中和子前來,朱瞻基都吃了大驚,得知他帶來了各種防治瘴氣的草藥,更是大喜,隨即親自到碼頭迎接了中和子一行。
一見朱瞻基,他就長揖笑道:「老道慚愧,耗費一整年,才算勉強不負殿下所託。」
朱瞻基笑道:「得知道長終於研製出治療瘴氣的特效藥,孤不勝驚喜,道長這是造福萬民之舉。」
中和子固然是世外高人,但是這個時候也忍不住有些自得,笑道:「不敢當,老道也只是盡些本分。」
他自去年二月抵達交趾後,在交趾一帶現場研究各種瘴氣。有了顯微鏡的幫助,他能觀測到不同瘴氣裡面的病菌組成。